向往急匆匆的出了邮局,找了一个路人打听了学校应该怎么走,就跑步赶往学校。
其实学校离邮局也没多远,本来公社也没多大,向往十分钟以后就来到了学校门口。
发现韩大爷的牛车在旁边停着,于是走过去问道:“大爷,他们呢?”
韩大爷看是向往,笑呵呵指了指学校:“进里面去给他们家姑娘办手续了。”
向往虽然着急想回村子,可也不能扔下沈好运他们一家人,进学校也没必要,主要他也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身份进去。
算了,也不差这一会,所以他就和韩大爷在牛车这里一起等。
等了一会没出来,他突然想起自己应该给小如意买点文具什么的。
于是对韩大爷说道:“大爷,我去一趟供销社,一会他们如果先出来,你们就等我一会。”
韩大爷摆摆手说道:“去吧,去吧,不着急。”
供销社向往认识,也就几分钟路程。
进了供销社,发现没几个人,主要是公社供销社的商品也不全,大部分就是农村人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反正自行车和手表这种大件的这里没有,估计人们想买得去县里。
向往来到卖文具的柜台,买了两个书包,就是那种绿色一根背带,书包上还有一颗红色五角星。
为什么买两个,这不有沈安安嘛,他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接着每一样东西都是双份,什么铅笔、橡皮、田格本、算数本等等,反正是孩子们上学能用到的,向往通通买了个遍。
他也想好了,这次回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再来,多买一些,现在用不上,以后肯定用的上。
最后看到有卖小孩成衣的,也买了一男一女两套,棉鞋也买了两双。
算账的时候看到水果罐头又买了几个,还有两个铝饭盒,这些东西都不要票,倒是省了不少事。
把所有东西装进他带的背篓里,在售货员诧异的目光中出了供销社。
然后想想小如意身上的棉衣感觉也不厚,看看四周没人,从空间里拿出一袋子棉花也放进了背篓里。
至于布,他来的时候带来了不少,已经给了李大梅,就不用买了。
等他回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又和韩大爷抽了一根烟,沈好运夫妻才一人领了一个孩子从学校里走出来。
看到小如意一路奔奔跳跳的样子,看来是顺利入学了。
这年代,学校对能上学或者想上学的孩子都是特别欢迎的,也没有什么暗箱操作,只要能交够学费就可以。
小如意大老远就和向往挥手,然后松开李大梅的手就向向往跑来。
等跑到近前,她高兴的说道:“叔叔,我下周就能来上学了,还是直接上二年级。”
向往也是夸张的说道:“是吗?你可太厉害了,回家叔叔给你发奖励。”
“真的呀?什么奖励?”小如意高兴的眉眼弯弯。
“如意,怎么能和叔叔要东西,越来越不懂事。”这时走过来的李大梅对小如意呵斥道。
小如意吐吐舌头,不敢说话了,这时沈好运领着沈安安也过来。
他推了推沈安安说道:“安安,叫叔叔,还记得叔叔吗?”
沈安安有点胆小,不过他还记着救了姐姐的向往。
怯生生的喊道:“叔叔。”
向往摸摸他的脑袋,从口袋里掏出几颗大白兔奶糖递给沈安安。
沈安安看着奶糖,又看看沈好运。
沈好运笑着说道:“拿着吧,还不快谢谢叔叔。”
沈安安这才开心的把奶糖拿到手里,然后说道:“谢谢叔叔。”
然后把手里的奶糖递到小如意面前:“姐姐,你吃。”
小如意笑着说道:“姐姐不要,姐姐在家里给你留了好多呢,你吃吧。”
向往问沈好运:“沈大哥,事情办好了?”
沈好运一脸的骄傲,“都办好了,本来想让如意和他弟弟一起念一年级,可是如意非得要念二年级,还考了试,结果还真让她考过了。”
看着沈好运的表情,向往心想,不管什么年代,夸孩子都是家长的通病。
他也配合的说道:“看来如意要比一般孩子聪明,沈大哥你一定要好好培养她。”
沈好运看向往也夸女儿,高兴的都合不拢嘴。
大手一挥说道:“走,咱们去国营饭店吃饭,今天我请客。”
难得沈好运大方,可是向往要赶紧回村子。
只能对沈好运说道:“沈大哥,今天不行,咱们得赶紧回去。”
沈好运诧异的问道:“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兄弟。”
向往就把李怀德要来的事和沈好运说了一遍,这也不是秘密,反正李怀德就快到了,迟早也会见面,不如提前给沈好运打个预防针。
沈好运听了,也知道这件事重要,于是对向往说道:“那我去国营饭店买些包子,咱们还得等一会,村子里还有其他孩子,大队长让一起给接回去。”
向往也只能答应了,总不能不拉村子里的孩子吧。
一会沈好运就跑着回来了,还抱回十个包子,两个孩子一人一个,大人一人两个,连韩大爷也有。
韩大爷推辞了半天,沈好运把包子硬塞到他手里。
韩大爷只吃了一个,把另一个小心翼翼包好揣在怀里,估计留着给家里孩子吃。
向往他们也没管,老人都这样好东西都想留给孩子们。
至于沈好运怎么买到包子的,向往也没问,猫有猫道,鼠有鼠道。
主要他也没有全国肉票,走的时候啥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这个,到现在向往还后悔呢。
几个人吃了包子,又等了半个多小时,学校终于放学了,看来沈安安是提前出来的。
孩子们蜂蛹从学校里跑出来,都是自己回家,这年代可没有家长来接孩子,不管大小孩子都是自己回家。
李大梅之所以要来接沈安安,是被小如意的事吓怕了。
韩大爷站在学校门口,看到一个靠山屯大队的孩子,就把孩子叫到一边。
最后一共有十多个孩子,而且大部分是男孩,女孩包括如意只有三个人,没办法,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特色。
向往也没小气,给每个孩子发了两块糖,孩子们都开心的不行。
叽叽喳喳的叫着向往叔叔,韩大爷看向往的眼光又和蔼了很多。
最后所有孩子都坐上牛车,几个大人只能步行了,一路欢声笑语的回到了靠山屯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