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给安南王送武器装备,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寿良说出自己的疑问。
刘谌对待孟虬的态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既信任又提防。
那为何又要给对方送武器装备?
那边的野人可是连南中的那些蛮族都不如。
对孟虬根本就造不成什么威胁。
“想要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咱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况且要是这点东西都能让孟虬对咱们产生威胁的话,那咱们大汉也有点太弱了。”
面对刘谌满是自信的话,众人便不再说什么。
很快,各人便离开皇宫,各行其职去了。
与此同时,张绍也入宫来求见刘谌。
“陛下,臣奉娘娘之命,替陛下挑选了一些秀女,充入宫中以壮大皇室。”
“请陛下过目!”
来到刘谌面前,张绍递上手中的一沓画像。
之前汪氏提议让刘谌纳妃之后,见刘谌仍然没有什么动静。
便主动叫来了宗正张绍,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了张绍。
听到汪氏的话后,张绍不由得大喜过望。
因为汪氏既能够解决之前自己答应张惇的事,又能够替刘谌扩充后宫,延续血脉。
简直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至于挑选女子,倒不是什么难事。
上次替刘谌选后的时候,剩下许多备用选项。
区区一年多的时间,还有不少女子尚未婚配。
这些女子无非就是运气不好,没被挑上罢了。
于是便被张绍一股脑的全都拿了出来,连带着张惇侄女的画像一并送到了宫里。
刘谌听到张绍的话,顿时就明白过来了。
心中不由得一阵摇头。
不过既然张绍拿都拿来了,刘谌也不再拒绝。
而是认真的开始打量这些画像。
不得不说,但这些宫廷画师的技艺却十分高超。
从娶汪氏的时候,就看得出来。
虽然只是画像,但和真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虽然达不到后世照片的那种真实度,但也相差不远。
刘谌坐在那里慢慢翻看,张惇就站在那里安心等待。
一张张的看过去之后,刘谌眉头忽然一皱。
这些画像上可不光有人像,还有名字以及出身。
而这张画像上,赫然写着张氏,原吴国左将军张布女。
刘谌将其抽了出来说道:
“这个张氏是怎么回事?”
张绍不敢隐瞒,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个清楚。
听到张绍的话,刘谌的心中微微一动。
单论相貌,张氏在这一众女子中都属于上上之姿。
只要是个正常男人,都很难会不对她动心。
但是对于刘谌这个皇帝来说,相貌却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优势。
历史上无论明君还是昏君,就没听说有几个老婆长的不好看的。
所以包括现在的大汉皇后汪氏在内,刘谌都是站在政治角度作为考量的。
张惇作为吴国逃过来的人,就更需要认真对待了。
因为眼下大汉和吴国之间虽然有过几次小摩擦,但还是作为盟友存在的。
对于张惇。
孙皓知道刘谌在包庇张惇。
刘谌也知道孙皓知道自己在包庇张惇。
但终究是没有彻底撕破脸皮。
孙皓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而且孙皓心里都很清楚,一个张惇相比较于两国之间的盟约来说,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可若是刘谌把张氏纳入后宫,可就不一样了。
哪怕只是作为等级比较低的美人,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出身。
到时候张惇的身份肯定瞒不住。
孙皓也就不能继续装傻,两国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出现隔阂。
眼下正是集中力量着手北伐的时候。
刘谌又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女人而给既定计划制造意外?
于是刘谌随手将张氏的画像放到一旁。
张绍见状,心中陡然生出一丝忐忑来。
一张被单独拿出来的画像,张绍也吃不准刘谌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好在刘谌并没有让张绍等待太久。
再次挑出五张画像来,将剩下的女子画像全都摞到张氏的那张之上。
然后把手中的五张交给张绍道:
“就这五个人吧。”
“不过这次的典礼就不用太铺张,简单一些就好。”
至此,张绍确定张氏是被刷了下来。
“陛下,可是对这张氏有何不满意之处?”
刘谌闻言眉头一皱:
“怎么?你是不是得了张惇什么好处?”
“才希望朕把这个张氏纳入后宫?”
听到刘谌的话,张绍“扑通”一下就跪倒在地上:
“臣...臣哪敢他人收受好处,臣不过是觉得...不过是觉得张惇此举是在向陛下表忠心。”
“所以才会把张氏的画像放入其中。”
“还望陛下恕罪!”
面对刘谌的诘问,张绍一时间急的有些语无伦次起来。
刘谌见状也略显无奈。
这个张绍被自己给吓怕了。
不过这也不怪刘谌,谁让张绍在诸多功臣之后里,属于最不上台面的那个。
别说跟关彝相比了,就算是跟其余功臣之后比,都差距不小。
再加上之前的事,平日里面对刘谌自然不如其他人放得开。
刘谌起身上前将其扶起后说道:
“张卿,那张惇虽然被朕收留,但到底是吴国叛臣,朕若是纳了张氏。”
“岂不是在打那吴主的脸?”
“你若是孙皓,会怎么想?”
“那孙皓如今行为乖张,谁敢保证他得到这个消息后会做出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来?”
“眼下北伐在即,朕怎么会因为一女子而置北伐于不顾?”
“朕的话是有些重了,可你也须知道,朕是在为大汉着想。”
见刘谌并不是真的在针对自己,张绍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真心说道:
“是臣想的简单了,臣知罪!”
然而还没等刘谌再多说什么。
只见一个侍卫从外面走进来对刘谌说道:
“陛下,建平来人,有密报呈上!”
刘谌闻言倒是没有回避张绍,而是直接说道:
“让他进来吧!”
很快,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便来到刘谌面前,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
一边对刘谌行礼道:
“陛下,半月前,吴帝孙皓崩于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