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山脉西侧,夏军营地寨垒森严,数以十万计的牛皮军帐,沿着河谷连绵起伏,铺展至天际线。
三十里营盘火把通明,蜿蜒的火龙顺着木栅游走,将十步宽的护营壕沟,照得通明如昼。
箭楼上强弓劲弩泛着冷光,值夜士卒的玄铁兜鍪,倒映着流动的火星,刺目而晃眼。
中军帅帐灯火通明,九丈高的夏字纛旗迎风招展,青铜虎首在风中发出低哑的鸣响。
大帐内,一身黑色玄甲的太史慈,面色严肃,而复杂的,端坐上首。
在其左侧是张辽、李原、成廉、宋宪、郭威、韩猛、魏豹、陈泰等幽州和辽东将军府的统帅。
右侧则是公孙瓒、公孙范、公孙续、赵云、单经、田楷、田畴、邹丹等辽西本地的,护辽将军府的原幽州本土派。
此时他们神色各异,目光聚焦在大帐中央,一名身披黑袍的青年文士身上。
太史慈张辽李原等人,则是面色复杂,看着眼前的鲜卑使者。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众将的老相识,逢纪逢元图,夏军曾经的军事参谋。
而公孙瓒等人,虽没见过逢纪,但多少听过夏军的一些发家事迹,和早期的元老派系。
而逢纪此人,无疑是夏军曾经的嫡系高层,亦是常侍李信左右的,二号狗头军师。
可能也只有这样的身份,才能当得起,太史慈张辽等人的礼遇,和重视吧。
若不然,单凭所谓的鲜卑使者,根本没必要将夏军的高层将领,和四方统帅汇聚一堂。
此刻,太史慈看着来使,曾经的故人相逢,心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毕竟一个在他们认知中,本该死去的故人,如今活生生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其中所带来的种种思绪,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那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
当年正是因为逢纪折损在鲜卑大营,才惊醒了李信这名君主,促使其下定了与胡人联军,死战到底的决心。
如今这个本已陨落的故人,却活生生的,站在他们眼前,如何不让众人心惊。
且看其饱满的精气神,便知道往日里的生活状态,应该不错。
太史慈看着面色红润的逢某人,上下打量一圈后,颇为感慨道:“参军大人...别来无恙...呼...”
“两年不见...太史将军...不...应该是说东王大人...风采更胜往昔...”
袁先生神色谦虚,拱手恭维,适时吹捧...
可不是吗,如今的李夏如日中天,而太史慈更是一步登天,获封东王,授上柱大将军。
节制整个东南,东北两大战区,管辖幽冀辽三大部州,和四大将军府...
几乎掌控大夏,四分之一的兵马,甚至凭借东线战区的实力,已经足够单刷南汉朝廷了...
太史慈闻言,面露微笑道:“逢纪先生,失而复还,令人心情大震...全军大悦...当停战三日以示庆祝...”
“另外...吾会派人将此喜讯...上报晋阳...通知君上...”
“东王!”袁先生闻言,适时拱手道:“逢纪在两年前,便已经死了...”
“今日吾为袁图,仅代表鲜卑...向大夏求和...”
“这...先生这话何意?”太史慈神色一怔,当下道:“以先生的才华和功绩,今时回归,君上必然大悦...”
“到时封侯拜相,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亦不虚言,诸夏庙堂,亦有先生一席之地...”
“不错...”张辽亦适时开口道:“大夏已经开国,夺得天下正统,青史中亦有我等姓名...”
“而元图先生,亦可如大汉苏武那般...名垂青史...事迹长存...”
如今李夏大势已成,距离入主中原,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个时间,不会太久,最多三五年,国主便会发兵,吞灭大汉...
到时他们这些夏军文武,彰显功绩,则必然会在史书上,单列一行...
此乃他们文人武将的最高荣誉,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袁先生闻言,只是微微摇头道:“封侯拜相,非我所欲也,荣华富贵,无非过眼云烟...”
“至于庙堂上的事,袁图亦不想再去掺和,此身当一幕僚客卿,便已知足...”
“至于逢纪这个名字,就让他成为历史长河中的,那一朵消逝的浪花吧...”
袁先生顿了顿,再次拱手道:“逢纪已死,吾为袁图,仅代表中部轲比能,向东王和诸位将军投诚...”
“此为投名状...还请东王...及各位将军过目...”
说着,袁先生转身,从身后的木箱内,将早已准备好的礼盒拿出...
锦盒十八只,很快便被袁先生,依次摆放在,张辽公孙瓒等左右诸将的案前。
而东兴王魁头的首级,则被袁先生,单独呈给了,主位上的太史慈...
“这!”在场众将,看着眼前的锦盒,及其中盛装的首级,一时有些沉默。
很显然,逢纪此番求和,并非空口白牙,而是带着很大诚意来的...
十八颗脑袋,有兴王魁头,及却吉、索荣、塞蹇、赫连等东部大人...
亦有余峁,熊律、高博、伏戎、储郁健、朱里蒙等极北荒原上的东胡首领...
“先生...大义...”太史慈沉默片刻道:“然就事论事,鲜卑魁头,东胡联军,和中部轲比能,已是瓮中之鳖...”
“覆灭不过时间早晚,轲比能想要以几颗注定被我军斩获的人头,求取生机,恐怕还不够...”
袁先生闻言,当下道:“除了这十八颗东部首领的人头外,我军营地中还有三百多名,草原各部,和东北诸胡的,贵族头人...”
“若是东王和各位将军需要,这些首级,随时可摘,双手送上...”
说道这里,袁先生顿了顿道:“另外,轲比能大人,亦愿率中部全体族人,内迁筑城,彻底归服王化,受大夏管辖...”
“同时,中部承诺,每年上贡三千张貂皮,四万匹良马,和六万头牛羊...”
“轲比能大人,亦愿放下部族首领之位,随东王入晋阳,朝见共主...”
“中部鲜卑,全面接受大夏北院的州郡改造,接受刺史牧守管辖,接受税官监督...”
“确有诚意!”张辽公孙瓒等人闻言,微微点头。
他们以前做过大汉的边将,自然知道大汉的官制,更知道这套东西,覆盖到草原部族头上,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大汉朝廷历代皇帝,做梦都想将草原,化为郡县制,想要将草原上的威胁,彻底根除。
可惜只是想想罢了,草原郡县制根本行不通,皇权思想也难以在草原扎根。
但现在,轲比能主动归降,甚至愿意率领族人内迁筑城...
若是此事当真能成,那中部鲜卑,就相当于彻彻底底的汉化了。
袁先生见左右众将隐有松动,遂看向上首的太史慈,再次加码道:“东王,中部愿意内迁归化,轲比能亦愿意做天可汗的忠犬,为大夏开疆拓土...”
“还请东王...给中部鲜卑一个将功赎过的机会...给轲比能一个为大夏效力的机会...”
此番只要能说服太史慈,接受轲比能的投诚,接受中部的投降。
那无论是对大夏,对太史慈,对在座诸将,亦或者是对轲比能,皆有助益。
这是多赢的局面,在袁先生看来,大夏至少赢三次...
“罢!”太史慈心头感慨道:“元图先生的口才,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
“此番看在先生的情分上,本王便给轲比能一个机会...”
“明日一早,着轲比能和中部各头人,与本王一同前往晋阳,朝见共主...”
“到时是生是死...全看他们都个人造化了...”
太史慈只是答应,看在逢纪的面子上,给轲比能一个机会...
至于李信西征归来后,如何泡制轲比能,和叛乱的鲜卑各部,那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不过,以太史慈对共主的了解,这轲比能活命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因为李信对于有能力的人才向来喜爱,也有足够的宽宏之量。
而轲比能,早已向众人,向夏军证明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
是以,既然轲比能主动投诚,态度诚恳,李信多半会给予极大的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