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士子们听得目不转睛,教室外的朱能也是来了兴趣,这是讲课?
何海清顿了顿,接着说道:“按照我大奉律法,殴打他人致伤,轻则杖责,重则流放。但!这张三狡诈无比,他事先买通了衙门的胥吏,在李四伤重之际,让胥吏伪造了一份‘李四主动挑衅,张三属于正当防卫’的供词!
结果,在公堂之上,张三倒打一耙,声称自己是受害者,仅仅是自卫反击,不小心失手伤人!而那李四伤势过重,无法亲自作证,那份伪造的供词,加上张三的一番狡辩,竟然让县太爷无法断案!最后,仅仅判了张三罚银了事!”
何海清拍了拍桌子,“此案之中,张三明明是施暴者,却利用律法漏洞,胥吏勾结,甚至是受害者的伤势,逃脱了应有的惩罚!这其中,牵扯到律法的正当防卫界定、证据的采信、官员的断案能力,以及胥吏的操守问题!
这告诉我们,律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它的施行,还需要配套的证据搜集、司法公正,以及对人性的洞察!你们学习律法,不仅仅是背诵条文,更要学会如何运用它,如何维护公正,如何识别那些隐藏在条文之下,利用律法漏洞作恶的‘法外狂徒’!”
教室里鸦雀无声,士子们听得入神,眼神中充满了对律法这门新学科的震撼。林尘也在教室门口微微驻足,心中暗赞何海清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朱能有些兴奋:“这讲得好,连我都能听懂,当年在明镜堂,胡祭酒讲的,我就一个都听不懂。”
陈英笑道:“连你都能听懂,那看来确实讲得很好了。”
朱能气道:“二哥,你不能这么说我。”
林尘哈哈一笑。
离开法律学院,程博士又带着林尘前往了农业学院。
农业学院的区域建在校园北侧,外面连接着一大块开阔的空地,足有数百亩。这片空地上,划分出了许多试验田,种着各种作物。
“林大人您看。”
程博士指着远处的试验田介绍道,“按您的要求,目前农学院的重点课题,便是在探讨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一方面,我们正在尝试您上次提及的‘杂交水稻’之法,挑选性状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希望能育出高产、抗病的稻种。另一方面,也在研究各种提高土地肥力的方法,比如利用农家肥、人畜粪便、草木灰等进行‘堆肥’,通过合理配比和发酵,制成优质的有机肥,来替代传统的直接施肥,以提升亩产量。”
林尘边听边点头,这些都是他结合现代农业知识,为京师大学堂农学院定下的研究方向。毕竟古代的小农经济实在太脆弱了,粮食产量不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极大限制。
正说着,前方传来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快拦住它!”
“别让它跑了!”
只见在一处用木桩围起来的区域内,一头体型不小的肥猪正撒开四蹄,在围栏内横冲直撞,试图逃脱。周围站着几名身着学子服的士子,正手忙脚乱地试图围堵。
程博士看到这景象,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这是农学院的另一项试验课题,由几位对畜牧之学感兴趣的士子负责。他们正在进行的课题是,猪在被阉割后,能否有效去除猪肉中的腥臊味和柴味,以及对猪的生长速度和增重是否有影响。”
他指着那个正抱着一根木棍,狼狈地追逐逃窜的猪的士子,说道:“那位便是负责此项课题的士子,叫李壮实,对畜牧养殖极有天赋。”
看着那士子满头大汗地抓猪,再听着程博士一本正经地介绍这个研究课题,跟在林尘身后的朱能和陈英,彻底看傻眼了。
陈英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显然是被这“抓猪论阉割”的场景和研究内容震惊得不轻。他印象中的读书人,都是温文尔雅,吟诗作画,谈论经史子集的。什么时候,读书人竟然要下地种田,还要抓猪、研究怎么养猪了?这……这还是读书吗?
林尘微微一笑,他对这一幕非常感兴趣,之前他给了程博士厚厚一册发展方向,看样子现在学校倒是在逐步落实。
真正的学问,不仅仅是吟风弄月,更是经世致用,是能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民生,强国富民的。
“李壮实,加油!”林尘笑着喊了一句。
那李壮实听到校长大人给自己加油,精神一振,卯足了劲,终于瞅准机会,一个飞扑,将那头肥猪按在了地上。周围的士子们见状,立刻一拥而上,帮忙将猪牢牢制住。
“做得好!”林尘再次赞许道。
除了研究高产水稻和堆肥的区域,另一侧,还能看到一些精心打理的果树,树干上能清晰地看到嫁接的痕迹。虽然已是深秋,树叶凋零,但枝条的嫁接口处包扎得整整齐齐。
几名负责果树课题的士子兴奋地跑上前,指着其中的一棵树,尽管上面没有果实,他们依然满脸自豪地介绍道:“林大人,您看这棵!这是我们按照您教的法子,将上好的京郊甜樱桃枝,嫁接在了一棵本地的野山李砧木上!这种野山李,根系发达,但果子又小又酸涩,几乎不能食用。我们想尝试,能不能通过嫁接,让它长出甜美多汁的樱桃来!”
“野山李嫁接甜樱桃……”
林尘听着士子的介绍,微笑着点了点头,“很好,继续努力,农桑乃国之根本,能培育出高产抗病的作物,改良果树品种,都是造福万民的大事。”
告别农学院,程博士又带着林尘来到了物化学院的教学楼。
走进一间挂着“实验室”牌子的房间,里面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异味,摆放着一些林尘熟悉的现代器皿——玻璃烧杯、试管、酒精灯,还有简易的蒸馏装置,这些都是玻璃坊造出来的。
几名士子正围着一张实验台,聚精会神地操作着。
他们似乎正在进行一个加热反应的实验。一个士子小心翼翼地将试管架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内液体缓缓沸腾,有气体冒出。然而,由于操作不当,或许是加热过快,或是试管角度不对,沸腾的液体突然向上喷溅,恰好溅到了酒精灯的火焰上!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