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发现大虫真的不会伤害她,胆子更大了,甚至还骑在了大虫的身上,“哇,它的毛真的好松软,阿娘,您好厉害,连这样的猛兽都认识。”
后面赶来的沈舟看到她的样子,吓得手都在哆嗦了,“那个……你先下来行吗?”
“瞧你那点胆子,你过来,我们一起。”
“不了……还是你自己玩吧。”沈舟只敢靠近看,根本不敢上手。
昭阳白了她一眼,这才翻身下来,婵儿赶忙上前搀扶,“公主殿下,您小心脚下。”
“没事,我都来这里了,还怕摔吗?”
昭阳进了木屋。
就见白梧桐已经在端菜了。
“阿娘,我来帮您。”
“嗯。”白梧桐也不客气,直接交给她和沈舟去做了。
片刻后。
三人坐在小木桌前。
沈舟很是拘谨,正襟危坐。哪怕这里不是皇宫,他也不敢对眼前的丈母娘不敬。
白梧桐伸手将孩子接过,看着他那细嫩可爱的小脸,就像是看到了小时候的昭阳。
他们真的很像,反倒是沈舟这个父亲的存在感不强。
“阿娘,宝儿和我像吧。”
白梧桐点头,“是很像,取了什么名字?”
“叫沈明远,是沈舟父亲取的名字,我觉得不错,也就没说什么。”
“嗯,挺好的,你们两个一路舟车劳顿,先吃饭吧。一会让你们的宫人去村子里住,你们就住在隔壁的木屋,这样能睡下。”
昭阳端起碗,“都听阿娘的。”
一顿饭吃完。
宫人们也陆续离开。
昭阳搂着白梧桐的胳膊,像是小时候那样不停撒娇,“阿娘,您什么时候回去呀。”
“不知道呢,以后再说,你们现在都大了,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白梧桐拿出山林中采的蜂蜜,抹在明远的嘴唇上。
尝到甜甜的滋味,他顿时张开小嘴笑了起来,两个梨涡若隐若现,睫毛极长,显得更加可爱几分。
白梧桐也不由自主展开笑颜,“昭阳,你虽然是公主,但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拘泥于后院那小小地方,你有什么想法吗?”
昭阳还真有点想法,只是之前一直没有实践,这次过来,正好也是想要问问阿娘的看法。
“阿娘,我成亲之后才发现,女子真是生来辛苦,不仅要生儿育女,在鬼门关前走一遭,还要时不时被人议论。我都已经是公主了,可还是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说我不知礼数,不够娴静,可我性格就是如此,为何要为了外人的几句话改变,所以我便将那背后嚼舌根的人骂了一顿。可没想到之后不仅没人向着我,甚至更多人说我了,阿娘,您觉得我错了吗?”
白梧桐抚摸她柔顺的长发,声音轻柔,“不,你没有错,但她们也没有错,因为世道就是这么教导她们的。一旦女子成婚,就要贤惠,在家中相夫教子,但凡出门的次数多一点,都会被认为不够娴静。”
“阿娘,那您说有什么办法改变吗?”
“当然有,你可以兴办女子学堂,让女子也去读书认字,学习礼义廉耻,这样一来,她们就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沈舟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是看白梧桐认真的神色,又给咽了回去。
昭阳立刻掐他胳膊的软肉,“说,你刚才要说什么,是不是要反驳我阿娘?”
“不……不是,只是我觉得这样一来,骂你的人就更多了……不仅是女人骂,天下的学子也会骂你。”
白梧桐点头,“没错,所以这条路不好走。”
“不好走我才要走呢!”昭阳生来就是一个不怕挑战的人,她从小生活在皇宫,又是唯一的公主,世间宠爱集于一身,不管她想要什么,都会有人双手奉上。
她昨日穿的新刺绣的长裙,后日同样的款式就会风靡全京城,慢慢扩散至全大融。
所以挑战对于她来说,反而是最为新奇,最为吸引人的东西。
“阿娘,您再说说,还有什么,我回去一起实行!”
母女俩彻夜长谈。
沈舟住在隔壁,听着那若有若无的声音,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就让昭阳折腾去吧。
不管成与不成,她都是公主,天下文人笔杆子再厉害,也不可能动摇她的身份。
七日之后。
昭阳抱着孩子,一步三回头的走出山林,上了马车。
同行的车队一起离开,才热闹没多久的村子,再次沉寂下来。
白梧桐心中有些失落,但很快便调整好心情,“大虫,陪我去附近采点野菜。”
大虫呼噜一声,站起身,慢腾腾的跟随在她身旁,一同进入更深的树林中。
……
京城一如既往的热闹。
许多文人汇聚在茶楼,议论声不断。
“你们听说了吗?昭阳公主居然要兴办女子学堂!”
“听说了,简直就是胡闹!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她们学会读书写字,日后岂不是心都要野了!”
“对,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生儿育女,若是也出来读书写字,她们不肯生孩子,那我们大融国岂不是要国破家亡了?”
“听说各地的文人都已经开始口诛笔伐了,要不了多久,昭阳公主定会收回命令!”
然而他们失望了。
昭阳公主不仅没有收回成命,甚至亲自前去监督女子学堂的兴办情况,还点出了一些世家女子,让她们必须入学,不过不是做学生,而是当老师。
勋贵世家都有钱,家中的女子们也会学习琴棋书画,做普通百姓女子的老师,再适合不过。
就连皇帝都十分赞成,派出不少精兵保护,保证谁也伤害不了昭阳公主。
短短半月之后。
女子学堂兴建成功。
第一日,除了世家女老师外,根本无人前去报名。
得知这一情况,京城再次哗然。
文人们好像抓住了昭阳的把柄,一个个兴奋激昂。
“我就说不会有人去!”
“要是一个学生都没有,我看这个学堂还怎么办下去!”
“本来男子读书就够辛苦了,家中的女子也去读书,没人照应,如何能放下心来参加科考?这样一来,再过个几年,恐怕连参加科考的人都没有了!”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读书人冲进茶楼,“不好了!好多人都去报名了!昭阳公主说了,只要肯去女子学堂学习的,一律不看身份,不仅会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如果学得好,还有银两奖赏,现在好多百姓都把家中的姑娘送去了!”
“什么?走,我们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