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吩咐的,说三少爷最近劳神,要补补。\"刘婶又端出一碟翠绿的腌黄瓜,\"这是用您说的法子腌的,加了花椒和蒜末。\"
叶明夹起一片黄瓜,脆生生的带着微辣,竟有几分前世川菜馆子的味道。他随口提的泡菜方子,没想到刘婶真做出来了。
正吃着,忽听后院传来\"咚咚\"的闷响。叶明循声走去,只见马夫阿福正在捣鼓一辆奇怪的马车——车厢两侧装着可折叠的棚架,顶上还有活动的遮阳板。
\"少爷!\"阿福抹了把汗,\"按您画的图纸改的,这棚子能收能放,下雨天也不怕淋着。\"
叶明绕着马车转了一圈,不禁莞尔。这不过是他某日闲来无事画的草图,阿福竟当真做出来了。国公府的下人们似乎都憋着股劲儿,想方设法要回报他的科举改革。
回到书房时,案几上已经摆好了文房四宝。砚台里是新磨的墨,笔洗中漂着几片桂花。
叶明展开宣纸,忽然想写点什么。提笔的瞬间,窗外飘来一阵琴声,隐约是《阳关三叠》的调子。
\"是大小姐在练琴。\"春桃轻声道,\"说是中秋宴上要弹给三少爷听呢。\"
叶明这才想起,这几天叶瑾正被李婉清逼着读书写字呢。
笔尖落在纸上,写下\"海晏河清\"四个字。搁笔时,一片桂花正好落在未干的墨迹上,像是给这幅字钤了枚金色的印章。
晨光渐暖,国公府里的琐碎声响交织成温馨的乐章。丫鬟们晾晒衣物的笑语,马厩里骏马的响鼻,厨房飘来的炊烟,还有不知哪个小厮哼着的俚曲......这些平凡的声响,此刻听来却比任何仙乐都动人。
吃过饭后叶明踏出国公府侧门时,朱雀大街上已经热闹得像一锅煮沸的水。
晨雾尚未散尽,各家店铺的伙计正忙着卸下门板,早点摊子飘起的白烟在街道上空交织成一片朦胧的纱帐。
\"三爷,您瞧这豆腐脑摊子。\"
李天宝指着街角一个支着蓝布棚子的摊位。头发花白的老汉正用铜勺在木桶里轻轻旋转,舀出一片片雪白如玉的豆腐脑。
他身旁的小炉子上坐着口铁锅,里面翻滚着琥珀色的卤汁,隐约可见香菇、木耳和虾皮在汤中沉浮。
\"老张头在这摆了三十年摊了。\"李天宝压低声音,\"听说他孙子今年进了县学,天天嚷着要考秀才呢。\"
叶明挑了张靠边的条凳坐下。木凳被磨得发亮,摸上去有种温润的质感。老张头见来了贵客,连忙用袖子擦了擦本就干净的桌面:\"三公子要甜口还是咸口?\"
\"咸的,多放辣子。\"叶明摸出几枚铜钱排在桌上。
老汉笑得皱纹都舒展开了,熟练地盛了满满一碗。白玉般的豆腐脑上浇着浓稠的卤汁,再点上几滴红艳艳的辣椒油,最后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
叶明舀了一勺送入口中,豆腐的嫩滑、卤汁的鲜香和辣椒的刺激在舌尖炸开,让他忍不住眯起眼睛。
\"三公子觉得滋味如何?\"老张头紧张地搓着手。
\"比御厨做的还强。\"叶明由衷赞叹。这话倒不全是客套,前世那些精致料理,反倒少了这般烟火气。
正吃着,隔壁桌突然爆发出一阵争执。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围着本旧书争得面红耳赤。
叶明听得有趣,那青衣书生激动得连发髻都散了半边,另一个蓝衫学子更是把桌子拍得砰砰响。
摊子上其他食客也不恼,反倒都支着耳朵听热闹——这大约是朱雀大街早间固定的余兴节目。
\"几位兄台。\"叶明摸出块碎银子放在桌上,\"老板,给这桌每人加个茶叶蛋。\"
他转向书生们,\"接着说,我爱听。\"
书生们先是一愣,待认出是叶明,顿时激动得语无伦次。青衣书生连筷子都掉在了地上:\"叶、叶大人!您改革科举的大恩...\"
\"打住。\"叶明笑着摆手,\"咱们就说《兰亭序》。\"
这一说就是小半个时辰。叶明这才知道,青衣书生姓陈,是国子监的学生;蓝衫学子姓周,家里开着京城最大的笔墨铺子。
两人从王之明说到郑太远,从碑帖源流争到摹本优劣,倒是让叶明这个半吊子书法爱好者听得津津有味。
\"要说真迹...\"叶明突然插嘴,\"我倒是听宫里老太监说过,当年整理皇后遗物时...\"
话没说完,街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慌不择路地冲过来,身后追着几个凶神恶煞的衙役。
\"站住!交税!\"
货郎的担子里装着些针头线脑,被衙役一棍子打翻在地,各色杂物滚得到处都是。叶明皱眉起身,却被李天宝悄悄拉住袖子:\"三少爷,是户部的人...\"
那货郎扑通跪下连连磕头:\"官爷行行好,小的昨日刚交过税...\"
\"放屁!\"为首的衙役一脚踹翻货筐,\"杨大人新定的规矩,小贩每日一税!\"
叶明眼神一冷。杨家这是变着法儿搜刮民脂民膏呢。他刚要上前,街对面突然传来个清亮的声音:
\"这位差爷,他的税钱我给了。\"
说话的是个背着琴囊的少女,约莫十六七岁,杏眼桃腮,腰间系着条鹅黄色丝绦。她摸出块碎银子抛过去,衙役们顿时眉开眼笑,捡起银子骂骂咧咧地走了。
\"姑娘高义。\"叶明拱手道,\"不知...\"
\"城南清音阁的学徒罢了。\"少女摆摆手,弯腰帮货郎捡拾散落的货物。她手指修长,腕间戴着对素银镯子,行动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货郎千恩万谢地走了,少女也要离开。叶明鬼使神差地开口:\"姑娘可曾用过早膳?\"
少女回头,阳光给她侧脸镀了层金边:\"怎么,三公子要请客?\"
李天宝倒吸一口凉气——这丫头好大的胆子!谁知叶明不怒反笑,亲自搬了张条凳:\"豆腐脑配烧饼,姑娘可愿赏光?\"
少女大大方方地坐下,琴囊搁在膝头。叶明这才注意到,琴囊一角绣着片竹叶,针脚细密得不像寻常绣娘的手艺。
\"我叫王莹。\"少女接过老张头递来的豆腐脑,\"三公子的科举新制,让我弟弟有了进县学的机会。\"
叶明心头微动。崔莹吃相很文雅,但速度不慢,显然是真饿了。她边吃边说起清音阁的趣事,说师父如何严厉,师姐们如何调皮,说到兴起时,眼角会微微弯起,像两弯月牙。
\"...所以今日是来取琴谱的。\"王莹从怀中掏出本册子,\"《阳关三叠》的新谱,师父说要中秋前练熟。\"
叶明正想接话,街那头突然传来熟悉的吆喝声:\"糖——人——嘞——\"
一个挑着草把的老汉慢悠悠地走来,草把上插着各式糖人。孙悟空高举金箍棒,猪八戒扛着钉耙,最顶上还有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老刘头的手艺还是这么绝。\"王莹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可惜...\"
叶明会意,摸出铜钱买了那只凤凰。糖人递到崔莹面前时,少女愣住了。
\"给。\"叶明笑道,\"就当谢你方才仗义相助。\"
崔莹接过糖人,指尖不小心碰到叶明的手背,凉丝丝的。她低头咬了口凤凰翅膀,突然说了句没头没尾的话:\"三公子要小心杨家。\"
不等叶明追问,她已经站起身,琴囊在肩头晃出一道弧线:\"多谢款待,改日清音阁听琴。\"
叶明目送那道鹅黄色身影消失在街角,总觉得这姑娘身上藏着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