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钱粮琐事'!\"李云轩突然开口,声音不怒自威,\"王爱卿掌管户部三年,可知去年江南水灾,朝廷拨下的赈灾银两,有多少真正到了灾民手中?\"
王德全顿时汗如雨下:\"臣...臣...\"
\"陛下!\"杨毅见势不妙,立刻打断,\"老臣并非反对改制,只是认为需循序渐进。不若先试行三科,若确实利大于弊,再载入《会典》不迟。\"
这招以退为进用得巧妙。李云轩眯起眼睛,看向其他官员:\"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殿中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首辅大人老成谋国!\"
\"试行三科,最为稳妥!\"
\"祖宗之法不可轻变啊!\"
叶明冷眼旁观,发现就连一些平日中立的大臣,此刻也站在了杨毅一边。世家在朝堂上的势力,果然根深蒂固。
午时刚过,一份联名奏折就送到了乾清宫。
李云轩展开一看,冷笑连连:\"六部尚书、侍郎,十三道监察御史,甚至连国子监祭酒都签了名。杨毅这是把能动员的人都动员了。\"
叶明接过奏折细看,只见上面洋洋洒洒数千言,核心意思只有一个——新制仓促,恐生弊端,请陛下三思。
“舅舅,那这件事...\"
\"朕知道。\"李云轩抬手打断,\"现在硬来,只会适得其反。\"
叶明心领神会。他舅舅这是要暂避锋芒。
\"传旨。\"李云轩站起身,声音平静,\"科举新制暂不载入《会典》,准杨毅所奏,试行三科后再议。\"
随着李云轩的话语落下,这场制度之争就暂时先这样了。
科举完以后,叶明也是难得的有了休闲的时间,作坊都在有条不紊的打造兵器,商会那边也在扩大销路,盐场那边也算是稳定了下了,他就准备在家偷懒几天。
晨光熹微时,国公府的屋檐上还挂着未干的露水。一只麻雀扑棱棱地落在窗棂上,歪着脑袋往屋里张望,黑豆似的眼睛正好对上半梦半醒的叶明。
\"啾啾——\"
清脆的鸟鸣声像把小锥子,轻轻凿开了叶明的睡意。他眯着眼睛看向窗外,淡青色的天光透过雕花窗格,在床前洒下一片斑驳的影子。这是自科举改制以来,他头一回睡到自然醒。
\"三少爷醒啦?\"
守在门外的丫鬟春桃听见动静,立刻端着铜盆轻手轻脚地进来。自从清雪走了以后,李婉清又给他调派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今天特意梳了双螺髻,发间簪着两朵新鲜的茉莉,走起路来带着淡淡花香。
\"夫人昨儿个吩咐了,说三少爷这些日子辛苦,让厨房备了您爱吃的。\"春桃拧着热毛巾,\"蟹黄汤包是现拆的活蟹,桂花糖藕用的是后园新摘的金桂...\"
叶明接过热毛巾敷在脸上,蒸汽里带着淡淡的艾草香。国公府的规矩,每逢节气交替都要用草药熏蒸巾帕,说是防时疫。这习惯在他前世看来纯属迷信,如今倒觉得莫名安心。
\"老爷一早就去校场了。\"春桃一边整理床帐一边絮叨,\"临走时特意交代,说三少爷要是醒了就去书房...\"
话说到一半突然捂住嘴,眼睛弯成月牙,\"哎呀,夫人不让说这个,说让三少爷好好歇着的。\"
叶明哑然失笑。母亲李婉清向来最疼他,父亲叶凌云表面严厉,实则也惯着他。这具身体的原主能养成纨绔性子,多半是被这么宠出来的。
正说着,窗外突然传来\"啪嗒\"一声脆响。春桃推开窗一看,掩嘴笑道:\"是松烟,又偷吃小厨房的腊肉了。\"
叶明探头望去,只见一只圆滚滚的狸花猫正蹲在院墙上,嘴里叼着条腊肉,尾巴得意地翘成问号。
这猫是厨房刘婶养的,平日里最会偷奸耍滑,偏生抓老鼠的本事一流,倒让人舍不得教训它。
\"三少爷要沐浴吗?热水都备好了。\"春桃取来一套崭新的月白色常服,\"夫人特意让绣房做的,说是秋日里穿着清爽。\"
叶明刚要点头,忽听院门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几个小丫鬟躲在月亮门后探头探脑,你推我搡的,时不时发出压抑的轻笑。
\"作死呢!\"春桃叉腰呵斥,\"惊扰了三少爷,仔细你们的皮!\"
小丫头们顿时作鸟兽散,只有一个胆大的又折回来,往门框上挂了串东西才跑开。
叶明走近一看,竟是个精巧的香囊,绣着\"蟾宫折桂\"的花样,针脚虽然稚嫩,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是针线房的丫头们。\"春桃抿嘴笑道,\"自打三少爷改革科举,她们家里兄弟都有书念了,这是变着法儿谢您呢。\"
叶明捏着香囊有些出神。前世他读史书时,总把\"科举取士\"当成冷冰冰的制度,如今才真切体会到,这制度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寒门学子熬红的眼睛,是贫家女儿省下的绣线。
\"三少爷?水要凉了。\"
春桃的提醒让他回过神来。沐浴的热水里飘着晒干的橘皮和薄荷,是李婉清特意嘱咐的,说能解乏。
氤氲的热气中,叶明看见自己手臂上的一道旧疤——那是原主当年纵马摔伤留下的。如今这具身体里换了个灵魂,倒把原主荒废的天赋都发挥了出来。
换上干净衣裳,叶明踱步到庭院。晨露未曦,园丁老赵正弓着腰修剪花木,见到他连忙行礼。
这位在国公府侍弄了三十年花草的老人最近总爱念叨:\"三少爷改科举,老汉的孙子都能上学堂了。\"
\"三少爷尝尝?\"老赵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老婆子腌的梅子,开胃。\"
酸甜的梅子含着微微酒香,叶明眯起眼睛。这滋味让他想起前世外婆酿的青梅酒,可惜再也没机会尝到了。
转过回廊,厨房飘来的香气越发浓郁。刘婶正在蒸笼前忙活,见到叶明立刻掀开最上层的笼屉:\"三少爷快看,这蟹黄汤包要这么挑着吃。\"
说着用麦秆插进包子,轻轻一吸,金黄的汤汁就顺着麦管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