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上班,余良就早早地来到刑警队报到。
因为他知道,在市公安局的庞大架构中,刑侦支队宛如一部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恐怕是最忙的部门之一。这里的每一位刑侦民警,都像是拧紧的发条,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
一进门,余良就见到刑侦支队的办公室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前一晚接到紧急案件的民警们,正争分夺秒地梳理线索。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案件信息、嫌疑人特征以及可能的作案动机。墙壁上挂满了各类案件资料,仿佛在诉说着刑侦支队所肩负的重任。
余良还没来得及熟悉环境,陈锋就快步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老弟,欢迎你加入我们。但现在情况紧急,昨晚市区发生了一起重大抢劫杀人案,我们得马上行动。”
余良心中一紧,立刻收起了初来乍到的新奇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没有想到自己刚来第一天,就碰上了大活儿。
当陈锋带着余良等人乘坐破旧的警车,赶到案发现场时,余良看到警戒线已经拉起,周围围满了围观群众。
案发现场是一家小型杂货店,店内一片狼藉,货架被推倒,商品散落一地。店主倒在血泊中,早已没了气息,店里的财物被洗劫一空。余良强忍着内心的震撼,跟着陈锋和其他老刑警们开始勘查现场。
老刑警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仔细地在现场寻找着蛛丝马迹。他们一寸一寸地检查地面、墙壁、柜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余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但由于缺乏经验,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老弟,看看这里,这可能是嫌疑人留下的脚印。”陈锋指着地面上一个模糊的鞋印说道。
余良赶紧凑过去,仔细地看着那个鞋印,努力记住它的特征。然而,现场情况复杂,除了受害者和警方人员的脚印,还有一些杂乱无章的脚印,很难分辨出哪些是嫌疑人留下的。
勘查完现场后,警方收集到了一些可能有用的线索,如几个模糊的指纹、一些被扯下的衣物纤维以及现场遗留的一把带有血迹的匕首。但这些线索看似繁多,却没有一个能直接指向嫌疑人。
回到市局后,技术人员开始对指纹进行比对,但由于当时的指纹识别技术相对落后,数据库也不够完善,比对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
为了获取更多线索,余良和同事们开始了大规模的调查走访工作。他们挨家挨户地询问案发地附近的居民、商户,希望能找到目击证人或者听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然而,大部分居民表示事发时他们已经入睡,什么都没听到;而一些商户虽然听到了动静,但由于害怕报复,也不敢提供太多线索。
余良和同事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加大了走访的力度和范围。在一家距离案发现场不远的小吃店里,余良和同事们找到了一位热心的老板。
老板回忆说,案发当晚,他看到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在附近徘徊,其中一个穿着黑色短袖,另一个穿着牛仔裤,戴着一顶帽子。
但当余良和同事们进一步询问两人的长相特征时,老板却摇了摇头,表示当时天色太暗,没有看清楚。
这条线索虽然模糊,但让余良和同事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他们根据老板提供的信息,在案发地周边的街道上继续寻找可能的目击证人,同时调阅了附近几个路口的监控录像。
可是,附近几个路口的监控很少,很多地方监控不到,而且画面质量很差,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根本无法辨认出嫌疑人的长相。
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件的侦查工作陷入了僵局。警方虽然掌握了一些线索,但却无法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也始终无法确定嫌疑人的身份和下落。
余良和同事们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工作,分析线索、排查嫌疑人,但几天过去了,案件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在一次案件分析会后,余良看着白板上凌乱的线索,心中充满了挫败感。
他看着双眼布满血丝的陈锋,忍不住低声抱怨道:“陈哥,咱们的侦查手段太落后了,要是有更先进的技术,也许就能更快地破案了。”
陈锋点了点头,神情凝重地说:“老弟,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手段落后就放弃,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只能更加努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余良听了,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作为一名刑警,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打倒。虽然侦查手段有限,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和同事们坚持不懈,总会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于是,他又打起精神,重新整理案件的线索,一遍又一遍地查看现场照片和询问笔录,试图从中发现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就在余良和同事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条新的线索出现了。一名出租车司机打来电话,称案发当晚他搭载过两个与警方描述特征相似的乘客。
余良和同事们立刻赶到出租车公司,找到了那名司机。司机回忆说,那两名乘客上车时神色慌张,身上似乎还有血迹。他们在城郊的一个废弃工厂附近下了车。
这条线索让案件有了新的转机。余良和同事们迅速前往城郊的废弃工厂进行搜查。
当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工厂时,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工厂里弥漫着一股阴森的气息,四周堆满了废旧的机器和杂物。
在工厂的一个角落里,他们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脚印和一些染血的衣物碎片。经过比对,这些脚印与案发现场发现的脚印特征相符,而衣物碎片上的纤维也与现场遗留的纤维一致。
这一系列的发现让余良和同事们兴奋不已,他们意识到,距离真相可能越来越近了。
然而,当他们在工厂里进一步搜索时,却并没有发现嫌疑人的踪迹。看来嫌疑人已经察觉到了危险,提前逃离了这里。
尽管线索暂时断了,但余良并没有灰心。他知道,这些新发现的线索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回到市局后,经过认真分析,大家根据新线索,判断嫌疑人可能并没有走远,于是重新调整了侦查方向,加大了对城郊地区的排查力度。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余良和同事们不辞辛劳,继续在城郊地区展开地毯式的搜索。他们走访了附近的村庄、工厂,询问了每一个可能知情的人。
终于,在一个小村庄里,他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线索:有两个陌生人最近在村子里租了一间房子,行为十分诡异。
余良和同事们迅速赶到那个小村庄,找到了那间出租屋。他们小心翼翼地包围了屋子,在仔细观察后,余良第一个破门而入。屋内的两名男子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余良和同事们制服。
经过审讯,这两名男子正是抢劫杀人案的嫌疑人。他们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原来他们是外地流窜作案的惯犯,在抢劫杂货店时,因为店主反抗,便残忍地将其杀害。
随着嫌疑人的落网,这起困扰警方多日的大案终于成功告破。余良和同事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通过这次经历,余良深刻地体会到了刑警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也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和细致入微的侦查态度是多么重要。
“哎,我们的侦查手段还是太落后了。”余良心中暗自感叹。案子虽然破了,但他并没有那种轻松畅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