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到了天蒙蒙亮时,这片矿山地下已经形成了一条条七拐八拐的矿道,宛如一张错综复杂的蜘蛛网。
而这个新发现的矿脉,已经被陈安收取殆尽。
经估算,采出的矿石大约有30万吨,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望着秘境空间中的那座新形成的矿山,陈安心中满是喜悦和成就感。
陈安心满意足却又带着几分意犹未尽的情绪,返回了四九城。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此次行动的种种细节,心中满是对收获的期待。
回到四九城后,他顾不上休息,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盘点这一晚上的“战利品”。
他大概算了一下,这些金矿石的品位不错,其中最高品位达到了惊人的280 克\/吨,平均品位在25克\/吨左右。
除此之外,矿石中还伴生着其他有价值的金属矿产。
银矿的品位为50克\/吨,铜的含量占比11%,铅为3%,锌为12%。
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倘若全部冶炼完成,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经过一番计算,得出的数据令人咋舌:
黄金产量达7500公斤,白银约公斤。
铜吨,铅9000吨,锌吨。
发财了!
而且,冶炼后产生的矿渣也并非毫无用处,它们可以被制作成硅酸盐水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陈安目前自身所具备的矿石处理能力有限。
他一天最多只能处理80吨矿石。
若要将这30万吨矿石全部处理完毕,按照当前的处理速度,得需要长达 3750天。
这让陈安深刻意识到,工业化的矿石冶炼项目,必须尽快在秘境空间中全力上马了。
必须要提高矿石的处理效率和资源获取速度。
在今天之前,陈安获取黄金的渠道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在秘境空间中冶炼铁矿石尾矿。
这些尾矿中虽然黄金含量不高,但积少成多,平均每吨矿石中仍可提取出 0.2克黄金。
一个月下来,能收获480克黄金。
在过去6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这种方式,他总共收获了2880克黄金。
其二,则是依靠马甲赵启强在黑市的活动。
在黑市贩卖物资,再用所得资金购买大小黄鱼。
这种方式一个月能收获780克左右的黄金。
4个月下来,也积累了3120克。
将这两种渠道的收获合计起来,共有6000克黄金。
再加上父母之前积攒的存货3750克。
截至目前,秘境空间中属于自家的黄金储备达到了9750克。
当然,这还没有将陈安从九龙寨得到100万港元后,从娄家兑换的黄金计算在内。
那部分黄金数量也颇为可观,约有444条大黄鱼,总重量达138.88公斤。
这些黄金将成为香江青龙门发展的启动资金,为青龙门在香江的崛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冶炼金矿原矿,按照目前的处理能力,一天能处理80吨矿石。
这意味着,陈安每天将能够收获:
2000克黄金,4000克白银,铜8.8吨,铅2.4吨,锌9.6吨。
如此丰厚的收获,一天就抵得上过去一个半月的总量。
这让陈安,从此不再担心资金问题了。
如此巨大的收获极大地刺激了陈安,他决定再接再厉。
第二天晚上,他马不停蹄地前往茂山铁矿,经过一番努力,收获了40万吨铁矿石原矿。
第三天晚上,他又转战龙登煤矿,再次收获颇丰,共得到35万吨煤炭,其中无烟煤25万吨,褐煤10万吨。
然而,冶炼能力没有得到增强。虽然获取矿石资源越来越多,但实际收益并没有扩大多少。
面对这一问题,陈安果断暂停了这种豪取资源的步伐,转而将精力投入到加强科学实验工业区的建设上。
他知道,只有提升工业区的工业化水平和生产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冶炼能力不足的问题。
而且,如今有了香江的市场渠道,陈安的思路也更加开阔。
他意识到,有些零部件并不需要全部自己制造,完全可以从香江采购成品。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能进一步加快秘境空间中的工业化步伐。
当然,秘境空间中的农业和工业产品也不再是存在仓库中的库存。
青龙门可以在地下市场将它们变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
这将为青龙门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
时光悠悠流转,一切都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推进着。
很快便来到了3月中旬,这一天,阳光正好,二局训练基地。
基地里,队员们训练的呼喊声、器械碰撞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活力的乐章。
陈安刚刚完成对一队新队员的武术指导工作,收拾好物品,准备离开训练基地。
然而,就在他刚迈出训练场地没几步,便被徐峰派来的人叫住了。
“陈教官,徐局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来人恭敬地说道。
陈安心中虽有些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朝着徐峰的办公室走去。
当陈安走进徐峰的办公室时,他微微一怔。
只见办公室里除了徐峰,还有黄华、罗战和蓝琪三人。
看到黄华,陈安心里“咯噔”一下,瞬间一个激灵。
他深知黄华的身份不一般,平日里都忙于核潜艇研究,若非有重要的事情,不会轻易出现在这里。
而且,黄华亲自过来找他,那肯定是有不寻常的事。
不出预料的话,应该是装备部对他上次提出的军地合作科研的建议有了回应。
说起来,距离陈安提出那个建议都快两个月了。
在这段时间,装备部对于他的提议一直没有明确的回复,仿佛石沉大海一般。
想想也对,陈安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在军方的科研领域里既没资历,也没相关经验。
当初刘部长能给他一个名额进入军方科研项目,就已经是格外开恩,给了很大面子。
可陈安当时却提出了一个让不少人觉得“不知天高地厚”的要求。
不仅拒绝了装备部的邀请,理由居然是给出的条件不够高,还表示要独立负责项目,并且拥有决定权。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还想在军地合作中占据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