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铜铁,铁矿石虽然不值钱,但貌似是国内用量最大的产品了,便宜但是架不住这玩意用的多啊。
尤其是随着华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步步展开,以及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全世界的钢铁产量全部汇聚到国内来了。
不是有一个笑话吗:
在全球钢产量排名中,第一名是华国(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是华国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名是华国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唐山瞒报产量)。
唐山瞒报的产量甚至可以排名世界第九。
但即使这样,华国成为全球最大铁矿石需求国、进口国之后,依旧没有能控制铁矿石的价格。
甚至原本日本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的时候,铁矿石基本上价格很平稳,很少有超过20美元一吨的,也算是人家小日子成功控价了。
但等到华国成为最大的进口国之后,这一情况直接发生了反转。
原本应该是买方市场,结果因为国内企业的不团结,以及卖方的联合,你不团结、人家非常团结,最终定价权居然在卖方市场手中,你说可不可笑。
李泽沧又开始在网上认真的查找铁矿石的相关资料,毕竟这些可不是他在那24小时中看过的,只能凭借着现在的信息提醒,在再加上对于前世经历的影响,慢慢回忆了。
好在前世这个工科男,同样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金融消费者,在股市上花的钱差点就追上楼市了。
最近40年国际铁矿石价格分为两个阶段,分界点基本认为是中国加入wto那一年。
在2001年之前,国际铁矿石的价格非常稳定,几乎没有超过20美元一吨的年份。
因为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一直在背后控制着价格。
进入50年代后,日本恢复工业并达到战前水平,60年代就成为制造业强国,冶金是日本的看家本领,至今很多特种钢材只有日本企业能提供。
日本自然也是铁矿石需求大国,而且在铁矿石议价问题上是一言堂的状态,铁矿石出口国很难赚到什么钱,因为日本的原料需求优先。
直到我们因为改革开放,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暴增,尤其是我们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也参与了铁矿石的议价过程,甚至预计在2004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
商议国际铁矿石价格必须考虑华国需求,铁矿石三巨头就看准了这供小于求的局面,国际铁矿石价格开始飞涨。
2002年的时候,国际铁矿石价格是20美元一吨。
2003年上涨了9%。
预计2004年还要上涨,目前仅仅2004年第一季度,铁矿石又上涨了8%,超过了2003年全年的上涨,铁矿石的价格已经达到了24美元一吨。
这些年铁矿石的具体价格,李泽沧是真的不知道。
23小时内没看到,前世的记忆中也根本就没有关注这些,只是知道回来之前的价格,那时候人民币期货的价格大概在800元左右每吨,也就是说100美元左右一吨。
二十年的时间,上涨了五倍,从20美元上涨到100美元,当然这期间有没有反复,这就不是李泽沧知道的了。
不过一个铁矿石最大的需求国,甚至几乎囊括了绝大多数的需求,愣是被人家把控着价格,也真够悲哀的。
即使不考虑短期价格波动,甚至不考虑价格因素,从长远看、从国家看,提前布局铁矿石、甚至是铁矿,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址。
毕竟从长远看,这可是关系到定价权争夺的,如果手中真的能掌控一定占比的铁矿资源,再加上国内单一的巨大市场,绝对可以尝试在定价权上和西方财团争夺,毕竟我们才是买方啊。
想到这儿,李泽沧立刻有了决定。
继续在电脑面前忙碌,查找资料、唤醒记忆。
面对如此专业的知识,仅仅凭着前世半吊子炒股的经验,想要再凭借着现在展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来找到未来的真相,可并不容易。
想到这儿,李泽沧突然想起来,先知先觉还有一个用途没有去体现:
那就是在矿产价格低廉的时候,直接收购矿产的开采权,以时间换空间,高阶、溢价收购,囤积居奇,等到涨价之后,再大规模出售。
把放在国际铜方向的操作模式、投资方案更进一步。
毕竟随着华国和印度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占据世界三分之一还多的人口大国,带动的资源需求是极为巨大的。
想想一下,两个国家后期接近三十亿的人口,道路、基金、汽车、住房等等,这种物质需求对大宗商品将会有多大的带动。
除了在金融、股票、期货甚至是现货实物上小打小闹,更是可以直接进入矿产开采、矿产冶炼行业。
毕竟这一波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无论是金银铜铁,还是其他金属元素等等,长期来看完全是一个十几年甚至更久的周期,一直持续到疫情前后的超长牛市。
大有可为。
想到这儿,李泽沧顿时激动了。
这可和之前仅仅凭借着带回来的记忆直接赚钱不一样,这是凭借着记忆走向产业化的间接赚钱,以后甚至有可能会进入到定价权的争夺,成为真正的财团。
毕竟一个人的财富和财团,和一个阶层的财富那是绝对无法比拟的。
想到这儿,李泽沧大脑中想到是不是可以成立一家矿业公司了。
既可以消化、容纳大量的资金,又可以产生丰厚的利润,同时还可以保证国家相关需求产业不会受制于人。
再次回忆记忆中的金银铜铁相关的价格走势:
2004年黄金价格84,二十年上涨接近十倍,白银同样如此,铜从1.5万,最高接近9万,铁矿石从20美元,最高超过150美元。
写写画画、刷刷点点,很快一项巨大的投资计划草案就形成了:
投资百亿美元,成立谛听矿业集团。
全面进入金银铜铁的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