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与宋灵淑听薛绮说完,总算知道小渔村为何这般冷清。
这些人都登船去了南水港,按时间来算,在戚山庭离开苏州时,袁复就已经开始召集人手。
虽说她早已听江褆提到过南水港计划,却没料到袁复没通知滨水县的林祎,自己带着人提前动手。
“现在此地防卫空虚,我们就这么走了,太可惜……”宋灵淑突然止住脚步,看向三人。
“擒贼先擒王,不如我们在这等袁复回来,想办法将他杀了!”
此时返回南水港已经来不及,只盼苏州府的人能赶过去阻挡住,等三表兄回来,就合力能击退袁复。
事已至此,就这么走了她不甘心,按计划本以为能分而破之,但她没预想到袁复会单独行动。
眼下也顾不得太多,先杀袁复,打散这群水匪的核心,才能更快清剿剩余的乌合之众……
薛绮最为兴奋,第一个站出来同意,拍着胸口道:“现在回去也赶不上,不如先在此埋伏,才有机会杀袁复。”
王崧微微皱眉,“他们人多,仅凭我几人如何能斗得过,不如先回去与戚侍郎会合,商议之后再作考虑。”
“对对,我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打不过那么多人,回去再找机会。”邓荣不断点头,他巴不得马上离开这里,一刻也不想停留。
宋灵淑没管他们说什么,跳上树林边沿的大石头上,踮起脚将半个小渔村尽收眼底。
她刚刚在小渔村探查时,发现东面那排小屋后面是矮树林,极为隐蔽,距离袁复所住的地方也不远。
“我们逃跑时可以从那边跑,矮树遮挡视线,就算他们想追击也看不见人……”
王崧见宋灵淑已经开始找逃跑的办法,就知道劝不住人。只好跳上石头,多找几个逃走的方向。
邓荣脸色瞬间煞白,他现在无比后悔,以为来苏州找到人便好,现在就算想逃也身不由己。
薛绮也跟着跳上石头,手指向袁复居住的小屋,“那屋子后面会有人把守,我就是在那被他们抓回来,不能停在那里……”
三人商议着刺杀袁复的计划,邓荣一个人蹲在树下唉声叹气,整个人死气沉沉。
宋灵淑见他这副模样,也不好强求他留下,就算他留下也帮不了别的忙,不如……
她看向邓荣道:“我们三人留下,你回苏州城报信,但需得在城外稍待……等袁复带人回来,你再骑马出现在大屿县城门口,最好能让袁复的人看见。”
邓荣怔住,呆呆看向宋灵淑,“你的意思是……让袁复以为我们被救走,派人追出来……”
“你放心,他不会派人去追,我只想让袁复以为你与薛绮都被人救走,这样才方便我们动手!”
邓荣看着宋灵淑自信的表情,一时犹疑不定。
如果袁复派人追来,他定然是跑不过水匪,极可能被水匪抓回来,或直接被杀。
可若是留下,稍有不慎就会丢了命,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有。
两相对比,他离开此处,生还的机会更大……
……
薛绮目送邓荣离开,疑惑地挠了挠头,回身看向宋灵淑,“你莫不是怀疑邓荣,所以才放他走?”
她笑着摇头,“他留在此处也帮不上忙,不如回去告知戚侍郎,让他们有个准备。”
邓荣如果投靠了袁复,薛绮就不仅仅是被捆在屋内。
现在林祎与顾奎光肯定已经被抓,袁复不信任何人,再无必要让邓荣留下。
眼看未时将过,王崧提醒两人,“按时间算,戚侍郎的人已经去了南水港,我们先想找好藏身的地方。”
宋灵淑看向袁复的住处,沉思片刻,突然道:“你们先矮木林找位置,我去里面看看……”
薛绮见宋灵淑跳下大石头就往里走,想也没想,抬脚就跟上。
王崧无奈,只好与两人分开,独自绕向矮木的方向。
袁复居住的房屋,坐落在东面靠中间的地方,门前开辟一条连接村子中间的小道。
为了不被哨亭的守卫发现,宋灵淑两人一路走得非常小心。
房屋的门没有锁,两人进去后,特意关上了门,以防被守卫发现。
一进房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房内的海岸舆图,上面标注着每一个小码头,从从洋泽县至荣成县,将整个东南沿海都详尽绘制。
房间内其他摆设寻常,唯书案上放置着一个极为独特的桐木匣子。
宋灵淑被舆图吸引,仰头观摩头墙上的舆图,整个苏州地界都被密密麻麻的红点淹没。
在大屿县不远的海岛的东北方向,一片密集的礁石群也标记了两个红点。
这个位置极为特殊,距离海岛大约有两里,四面都是礁石小岛,互相之间的距离与海岛的距离一致,形成一种诡异的平衡感。
袁复特意用笔标出的红点是什么意思?如果这是船停靠的地方,冒着风险停这是为了什么?
正常人都会特意避开礁石密集的地方,显露在水面上的礁石只是一小部分,隐没在水下的是未知数。
为防止触礁进水沉没,行船时几乎都会选择绕行。
袁复为何会偏行险招……
薛绮没管舆图,直奔书案上的匣子,匣子被铁丝扣住,薛绮顾不上细细抠开,直接暴力将铁丝掰折。
匣子里面全是信件,信封外字迹不同,看着并非同一人所写。
“灵淑,这些都是袁复与他人的书信……”薛绮打开书信,里面写都是关于沿海盐田记录。
宋灵淑闻言,暂时撇下舆图,接过薛绮递来的书信。两人将书信全拆开,依次看了一遍。
“居然还有与许家的往来……这些江南大族表面上规规矩矩,背地里还与水匪眉来眼去!”薛绮翻看着书信,冷笑不止。
看得出,袁复已经在沿海查了不少时日,不但四处拉拢豪强乡绅,还意图威胁江南几大家族,其中有几封信是林祎拉拢大盐商的禀述。
宋灵淑拿过关于许家的家细看,许士元虽未表明抵抗的态度,也没答应袁复提出的条件,更像有意拖延,想静观其变再做决定。
她倒不觉得许家有意投靠袁复,如果许家直接否决,难保袁复不会对许家杀鸡儆猴,借此警告江南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