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二年1614),在大明朝廷断绝了对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的扶持后。】
【努尔哈赤也停止了对大明朝廷的朝贡。】
【后世有人说,努尔哈赤是等李成梁死后,才敢背叛与造反大明。】
【这只不过是后世人,较为面片的看法而已。】
【因为努尔哈赤反明之心,早在万历三十七年,就已经被熊廷弼洞察。】
【到了万历四十二年的两番试探之后,努尔哈赤的反明之心,已差多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情况了。】
【而大明朝廷在选择扶持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时,就已经在预防着努尔哈赤反明了。】
【只可惜,大明朝廷虽然也在预防着努尔哈赤反明,并想要通过扶持起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来达成以夷制夷的策略。】
【但是,大明朝廷对叶赫部的扶持,在贪污腐败的大明朝廷之中,也不过是形式主义的政策,难以落实到实地,也难扭转大明东北的危局。】
【而,叶赫部虽获了明朝扶持,叶赫部的两大首领金石台与布扬古,虽也齐心合作。】
【但不是金石台,还是布扬古,无论是才能上,还是政治与谋略的手段上,也远远不是努尔哈赤的敌手。】
【至于大明朝廷的扶持,虽然调拨了粮饷,以及兵器等军事援助,但也因大明朝廷官员,与边将的层层贪墨下,并没能让叶赫部在短时间内,产生飞跃式的提升。】
【加上,明朝内部党争不断,东林党与浙党,楚党等派系相互倾轧,对辽东事务的决策更是反复无常,反而成为了他们之间,相向攻伐的一种政治手段。】
【兵部尚书(黄嘉善)等官员,对努尔哈赤的威胁,认识是严重的不足,以为只要执行“以夷制夷”的策略,大明朝廷就可以高枕无忧。】
【所以在军事部署上,也是消极防御的态度。】
【最为主要的是,明神宗朱翊均,在长期怠政,以及长年以来,都得到努尔哈赤的大量进贡的情况下。】
【明神宗朱翊均始终对努尔哈赤的反明之心,认为是多为不实,认为努尔哈赤是大明的“忠顺属夷”。】
【对于努尔哈赤所有行动,明神宗朱翊均认为,这都是大明朝廷党争的借口与理由。】
【于是,明神宗朱翊均在对辽东与扶持叶赫部的奏报时,多有“留中不发”,使辽东战略调整难以落实或许落实缓慢拖沓。】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他娘的,努尔哈赤都已经做得如此明显了,那谁,居然还不认为努尔哈赤会造反。”
百姓乙:“所以说,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大明王朝就该被努尔哈赤的大清给推翻。”
百姓丙:“这努尔哈赤,一生里有八次进入到大明京城来朝贡的,并且,他的每一次都是带有目的而来的。”
“所以,努尔哈赤在造反之前,他那忠心耿耿的伪装,是做的特别好的。”
“即便他在大明的东北已经是司马之心了,但是在大明的深宫商墙之中,还有人认为他努尔哈赤是‘忠顺属夷’。”
百姓丁:“说真的,老子现在是越看越气,总感觉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大明朝廷明明有那么多机会,能遏制住努尔哈赤的发展,却偏偏总是出现乱七八糟的意外。”
百姓甲:“所以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努尔哈赤他才敢为自己取了一个‘天命’的年号。”
......
【与大明朝廷相比,反对在建州女真方面,努尔哈赤的目标,是非常明确与清晰。】
【在确定大明朝廷不会轻易出兵讨伐自己后,努尔哈赤立即定下了联姻蒙古,分化海西女真的策略。】
【万历四十二年(1614)四月,努尔哈赤的二子巴图鲁贝勒,娶内喀尔喀蒙古之扎噜特部钟嫩女为妻,同时,五子莽古尔泰娶该部内齐之妹为妻。
【六月,努尔哈赤的四子皇太极,娶科尔沁部莽古思之女博尔济吉特·哲哲。】
【而皇太极,则是天道历史进程中,后世大清王朝的第一任大清皇帝:清太宗。】
【博尔济吉特·哲哲,则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大清王朝的第一任皇后:孝端皇后。】
【或许是真如努尔哈赤给自己立的年号一样,努尔哈赤真是有天命所感,其为皇太极与博尔济吉特·哲哲两人,举办了超过其它人,最为隆重的婚礼仪式。】
大明神宗界(1618)。
赫图阿拉(辽宁抚顺):
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皱眉:“这算是天道给予本法,最好的天道信息吗?”
虽说从天道的盘点中,已经得知了在天道历史进程中,自己的建立的后金政权,会成为后世的大清王朝。
但是随着天道的不断盘点,对于大清与后金不利的历史信息越来越多后。
此时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欣喜与激动。
因为天道在盘点到他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时,几乎都将他的谋划,都给盘点了出来。
谋划之所以被称之为谋划,是因为自己的意图,能有藏于迷雾之中,让对手在虚实难辨,自己的真实意图与计划。
然而现在盘点,几乎将自己的谋划与后手,都给和盘托出了。
那么他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与大明王朝之间,在这一世里,就注定成为了生死之敌。
然而,当努尔哈赤觉得,自己在这一世里,要独自带领女真人与大明朝廷进行对抗之时。
天道终于是给他努尔哈赤带来了一件好消息,那就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后是蒙古人。
......
【努尔哈赤,在与蒙古的科尔沁,扎鲁特部联姻结盟后,不仅稳固了自己建州大本营的侧翼,又获得蒙古骑兵的作战经验与战马资源。】
【当大明朝廷得知,努尔哈赤与蒙古如此明目张胆的联姻结盟后,并派遣使者前去勘问,并表示出不满。】
【然而,大明的使者却遭遇到了努尔哈赤的冷脸反问:“朝廷为何要负于他努尔哈赤,为何要如此偏袒他努尔哈赤的仇敌布占泰与叶赫族。”】
【努尔哈赤的反问,让大明的使者无言以对。】
【最后,努尔哈赤也没有驱赶大明的使者,却以冷落的方式对待大明的使。】
【此时的大明的使者,已经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了努尔哈赤,在对待大明朝廷态度上的转变。】
【然而,努尔哈赤,却始终没有举旗反明。】
【碰了一鼻子灰的大明的使者,只能带着难堪与不安匆匆折返。】
【而在与蒙古联烟,又看着大明使者灰滑滑的离开赫图阿拉(辽宁抚顺)后,努尔哈赤便立即整顿兵马,准备展开自己下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