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硕深知南境军的战斗力,他明白这场战斗并非简单的数字对比。虽然他拥有更多的士兵,但南境军的勇猛和坚韧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他选择了按兵不动,等待援军的到来。
而韩信同样没有轻易出击。他知道自己的军队虽然人数较少,但个个都是精锐之士。然而,他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粮草。如果在没有足够粮草的情况下开战,一旦粮草被袭击,军心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但随着一道道消息的传递,韩信这边的气氛明显比赵硕那边要轻松愉快得多。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吴芮的动向现在双方都已经知晓了。
原本,赵硕期望能够与吴芮前后夹击,以二十万大军合围韩信手中的六万大军。这样一来,即使韩信能够得到一定的海军支持,也绝对不可能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身而退。
然而如今的情况却让赵硕陷入了更为艰难的境地。吴芮竟然毫无缘由地直接进兵九江,完全将赵硕晾在了一边。这哪里还像是联盟呢?这种行为根本不符合正常的战略思维。赵硕心里很清楚,兵贵神速,此时此刻,就算他再派人去催促吴芮,等吴芮真正调兵回头开始支援,恐怕也已经太晚了。
与此同时,韩信等待粮草的事情赵硕也心知肚明。只是,赵硕实在没有办法派兵去奇袭韩信的粮草。毕竟,现在双方都对彼此盯得非常紧,想要绕到对方背后进行偷袭,又谈何容易呢?
而一旦让韩信夺取了粮草,赵硕也清楚,下一步,必定是双方的发生决战,赵硕心中虽然恼火,却也明白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一方面派遣人员将这里的情况全部汇报给魏豹,同时调兵遣将,决定在明日跟韩信正面决战,
“报,魏军开始大范围进军,左右两路各有两万的大军,正在向我军大营逼近!”营帐之中,韩信正与属下将领们围坐在地图前,讨论着附近的地形和进攻策略。突然,帐外传来传令兵的紧急禀报,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惊慌。
韩信心中一紧,眉头微皱,但他迅速恢复镇定,沉声道:“立刻通知三军,准备作战!”
“喏!”传令兵领命而去,营帐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韩信没有丝毫犹豫,果断下令全军进入备战状态。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露出一种临危不乱的大将风范。
将领们纷纷起身,开始传达命令,整个军营立刻忙碌起来,士兵们迅速集结,整理装备,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韩信的目光紧紧盯着地图,仿佛要透过那薄薄的纸张,看清魏军的一举一动。他仔细观察着地图上的标记和线条,思考着应对之策。
“大将军,这赵硕显然是想利用兵力的优势与我军决战啊!”一旁的杨茂忧心忡忡地说道,“此战恐怕不能硬接,我们需要另寻他法。”
韩信的想法却与杨茂不同。他凝视着地图,若有所思地说:“赵硕虽然兵力众多,但我军的精锐远飞敌军能够比拟的”
“魏军想要跟我军决战应该是真的,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赵硕只怕是也已经收到了吴芮的消息,知道指望不上了,又不想要让我军的后勤补给顺利到达,这是想要以决战之名,实际上想要突袭我军后勤补给才是真啊!”韩信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他的目光如同火炬一般,直直地盯着地图上魏军的位置。
他的脑海中飞速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仔细地考量着。魏军的行动看似是要与己方决战,但韩信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端倪。
如果赵硕真的想要利用兵力的优势跟己方决战,那么他早就应该发动进攻了。但这几日魏军却一直按兵不动,与南境军相安无事。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赵硕的真正目的并非决战,而是突袭南境军的后勤补给。
韩信深知后勤补给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一旦后勤被切断,军队的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赵硕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动突袭,企图一举摧毁南境军的补给线。
而这一切的背后,恐怕是魏豹的主意。魏豹原本的计划可能并不是与韩信正面交锋,而是想通过敲敲边鼓,看着吴芮跟高要之间拼个鱼死网破最好,就算是不能够让高要退缩,只要能够消耗高要的有生力量最好,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韩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自信的笑容。他对自己的判断有着十足的把握,赵硕的真正目的已经被他识破。接下来,他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南境军的后勤补给安全,并给魏军一个意想不到的反击。
“大将军,那我军需要后撤么?”杨茂一脸凝重地看着韩信,他深知韩信向来足智多谋,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必然是有其深意。
韩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缓缓说道:“退?当然不可能了。一旦退兵,赵硕必然会察觉到我军的意图,这样一来,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不仅如此,还会让敌军士气大振,对我军极为不利。”
杨茂点了点头,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心中仍有一丝担忧:“可是,大将军,魏军至少有八万人,而我军如今的兵力不过五万余人,再分出去一万去守护后勤部队,这万一要是……”
韩信打断了杨茂的话,他目光坚定地说:“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这正是我计划的一部分。我们不仅不能退兵,还要正面迎敌,让赵硕知道我南境军的厉害!”
接着,韩信详细地解释了他的战略部署:“待会调动兵马时,我们会派出小股部队从后军悄悄后撤,没入山林之中。这支部队将迅速撤往东晖郡,与那里的一万守军会合。同时,我们要准备好截击魏军的奇袭部队,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