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逍遥哥也发表了新的微博:
【有人说陈不易唱功不行,我笑了。
在我看来,能把歌曲唱进人心是唱功最重要的一环!
你们就听不出陈易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优势吗?是不是在你们眼里能飙高音就是唱功?
普通人不懂可以理解,你们这些音乐相关方面的人也不懂?那全都回炉重造吧!
就比如那个狗屁汪文海,还做视频分析那么多点,结果最关键的东西一句不提,简直离谱!
一把年纪了,你也赶紧去回炉重造吧!
至于那些说我硬捧陈不易的人,我觉得还是该由听众去告诉你们,我有没有硬捧?
最后,恭喜陈不易正式出道,大家可以去文鱼播放器听陈不易演唱的两首新歌。】
这一连串的公告和微博,全网哗然!
无数网友涌到文鱼播放器,准备试听陈不易这两首歌。
......
天空下着绵绵细雨。
因为不是餐点,点餐的人不多,穿着黄马褂戴着黄头盔的张卫国将电动车停在一处雨棚,拿出娱乐用的手机看了看。
见网络上依旧铺天盖地都是说陈易唱功不行的评论或者热搜,作为逍遥哥的粉丝,张卫国只能轻轻叹了口气。
因为他也不懂陈易唱功到底好不好。
可那么多音乐大咖这么说,那就应该是真的了。
突然,弹窗跳出逍遥哥发布新微博的提醒。
张卫国眼睛一亮,连忙点了进去。
看到逍遥哥发布的新微博直接开骂,张卫国忍俊不禁。
就喜欢逍遥哥这种直来直往的脾气,从来不惯着那些人!
看到最后一句,张卫国一愣。
已经发布了?!
登录文鱼播放器一看,还真是!
他连忙给自己戴上耳机,点开第一首《牧马城市》。
然后,张卫国只感觉汗毛都竖了起来。
这口哨声,真好听啊!
逍遥哥也太神了吧,连口哨声都能用到开头?!
“游历在大街和楼房”
“心中是骏马和猎场......”
“......游离于城市的痛痒”
“错过了心爱的姑娘”
“宣告世界的那个理想已不知去向”
“为所欲为是轻狂”
“防不胜防是悲伤”
“后来才把成熟当偏方......”
沙哑的男声,娓娓道来的故事,忧伤的歌词。
张卫国直接听到呆住了。
明明是在听歌,却从歌声里仿佛见到了自己。
那时候自己还年轻,来到这座城市时,梦想还是那么的美好。
结果呢?
被现实一点点打败,最后只能彻底屈服于残酷的现实。
“当所有想的说的要的爱的”
“都挤在心脏”
“行李箱里装不下我想去的远方”
“这来的去的给的欠的算一种褒奖......”
张卫国的眼眶慢慢湿润。
每一个字,每一个旋律,仿佛都在拨动着他心底的那根弦。
他从未想过,一首歌能如此契合他的一切!
“把烦恼痛了吞了认了算了”
“不对别人讲”
“谁还没有辜负几段昂贵的时光......”
听着听着,张卫国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他也年轻过,他也有过心爱的姑娘,他也有过最美好的时光。
可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全都回不去了!
现在的他,只能将烦恼一个人默默承受,甚至不敢和其他人讲!
流着泪听完《牧马城市》,张卫国擦了擦眼泪,点开另外一首《消愁》。
听到那像八音盒般纯净的前奏,张卫国松了口气。
这首歌从歌名到开头的旋律,都应该不会像那首《牧马城市》一样,弄的自己控制不住眼泪了吧。
“当你走进这欢乐场”
“背上所有的梦与想”
“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
“没人记得你的模样......”
刚松了口气不到两秒,陈不易的嗓音仿佛带着故事扑面而来。
张卫国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热闹喧嚣的世界里,独自坚守着内心的宁静。
他又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也曾为梦想打拼。
可现在的自己,却连未来的方向都看不清。
“你拿起酒杯对自己说”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
“于是可以不回头的逆风飞翔”
“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听着听着,不知不觉中,张卫国再次泪流满面。
这哪里是消愁?
这分明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偏偏逍遥哥创作的词和曲,还有陈不易深情地演唱,全都深深地扎入了他的心底。
无论是《牧马城市》还是《消愁》,比逍遥哥以前创作的所有歌曲,还要让自己共情!
张卫国坚信,逍遥哥一定是经历过这些,才能创作出如此感同身受的歌曲!
而陈不易,也一定是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才能将这两首歌唱的如此感人肺腑!
还有那些说陈易唱功不好的人,此刻张卫国只想对他们大声说:“分析尼玛啊!你们倒是来两首这么好听的歌啊!”
......
羊城。
录音棚里。
汪文海盯着电脑屏幕上逍遥哥的微博,只感觉浑身冰凉,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着。
屏幕的蓝光映的他脸色惨白,那句“狗屁汪文海”像根钢针,狠狠地扎进了他三十年音乐生涯堆砌的尊严里。
偏偏,逍遥哥又是华国乐坛真正的最高峰。
华国没有任何一个音乐人敢在音乐领域去跟他叫板。
汪文海戴好监听耳机,又拿出频谱分析软件,准备用技术手段拆解歌曲的“缺陷”。
做完这一切,他才用颤抖的手指点开了《牧马城市》。
口哨声响起的瞬间,汪文海直接惊呆了。
原来前奏还可以这么去做?!
原来这简单的旋律里,竟然能藏着他从未想过的叙事张力!
“游历在大街和楼房,心中是骏马和猎场......”。
频谱图上,陈不易的声线在一些频段有明显的毛刺。
作为专业音乐人,汪文海本能地开始分析起来:胸腔共鸣不足,头声转换略显生硬......
可奇怪的是,这些“缺陷”在歌词与旋律的裹挟下,带着一种沧桑的叙事感扑面而来。
让汪文海不自觉地鼻腔发酸,眼眶发热。
他竟然被感动到了!
而且那些“缺陷”,似乎也成了故事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