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苏渺和父亲苏元正收拾好行李,到旅馆前台退房。
前台的老式座钟滴答作响,玻璃柜台上摆放着一些报纸与明信片。
他们来朱家告别时,屋内飘出了食物的香味。
朱国明的妻子系着碎花围裙正在厨房忙碌,听见开门声连忙擦着手迎出来,笑眼弯弯:
“快进来快进来,早饭都准备好了!”
朱国明的妻子儿子已经回来了,终于能介绍认识一番。
他儿子现在是上初一,眼睛亮亮的看着苏渺,说:“渺渺姐,我爸说你是A大的学生,是真的吗?”
“是呀。”苏渺点点头,从包里摸出学生证给他看。
男孩接过学生证,仔细端详着上面的照片和校徽,眼中满是崇拜:
“渺渺姐,你真的好厉害!A大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
“只要你努力学习,也一定可以考上很好的大学的。”
朱国明夫妇特意做了丰盛的早餐,将整张八仙桌都摆满了。
翡翠色的荠菜鲜肉馄饨在骨汤里浮浮沉沉,炸得金黄的粢饭团裹着脆油条,还有冒着热气的鲜肉小笼包,褶皱细密得像朵花,还配了豆浆和小米粥。
有些餐品是朱国明妻子做的,有的是特意早起去打包回来的。
让父女俩吃饱喝足之后,朱家夫妇又拿出准备好的礼物让他们带回去。
一个大纸箱里装的都是本地很好的产品,一大包的大白兔,几包城隍庙五香豆,两瓶梨膏糖,几包杏花楼月饼,还有一只礼盒装的英雄牌钢笔。
这一样样东西买过来,真的费了不少心思,不容父女俩拒绝一股脑都塞进了车里。
“渺渺啊,我也不知道送什么好,正好我们沪市的钢笔不错,拿来配你这个高材生挺合适。”
苏渺打开精致的盒子一看,竟然是英雄100,连忙说:“明叔,这个钢笔不便宜的,还是留给弟弟吧。”
“诶~这小子现在用202就行了,等他真的出息了,考上了大学,我再给他买好的。”
苏渺捧着钢笔盒,指尖轻轻抚过烫金字样,说:“谢谢明叔,我之前有整理初中的重点知识给同学,如果弟弟需要的话我回邕城后可以寄过来。”
朱国明惊喜的说:“那太好了呀!瑞瑞,渺渺姐姐跳了三个年级还能得了高考状元,她的学习资料简直能称为宝典呀!”
此话一出,瑞瑞看向苏渺的眼神就更火热了。
与朱国明一家告别后,父女俩启程回邕城,快要过年了,他们的要加快速度了,下一站直达金华。
车上,苏渺拿着钢笔仔细打量,14K金的笔尖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渺渺,你这么喜欢这支笔呀?”
“嗯嗯,英雄牌的钢笔很好用的,这款笔型可是里面的高端货,属于奢侈品呢,很多时候是作为重要礼物,或是给优秀职工\/学生的奖励。
听说,我们学校上一年的优秀生,除了奖学金之外,学校给每人都发了一支英雄100,意义非凡。”
“这支笔贵吗?”
“现在的具体价格我也不是很清楚,大约要普通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吧。”
“我呀!那你明叔真的是太可惜了呀!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渺渺,我们回去之后也要寄一些邕城的特产过来回礼才行,就和你的学习材料一起寄来。”
“嗯嗯!我知道了爸爸。”
沪市和金华隔着很长的距离,今天白天一半的时间都得在车上了。
如果中途在杭州停留的话,就要轻松一些,但是再过两天就是小年了,他们想抓紧时间回去备年货呢。
至于西湖美景,就等暑假的时候再来看荷红叶碧吧。
这边的城市发展比较好,公路相对来说还是挺好走,但是时间久了,苏渺觉得自己屁股都要坐扁了。
为了缓解长途坐车的不适,苏元正每隔一个多小时就会停车休息。
父女俩下车活动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
中午时分,他们在进入到一个小镇,在路边餐馆中选了一家最大的解决午餐。
这个小镇有一条宽宽的大路横穿,道路两边开着不少的店铺,饭馆、旅馆、小卖部还有修车的铺子应有尽有。
父女俩等菜时,正好有一辆长途大巴停下来,一车的人呼啦啦全涌进不同的餐饮店里,就像散养的鸡听到敲盆声,冲下山觅食似的。
苏元正说道:“幸好我们来早了几分钟,不然估计要等了。虽然是个小镇,但是挺红火的,生意也这么好。”
老板娘正端着菜过来,听到他的话,笑道:
“别看我们是个镇,和县城没什么两样,主要得益于这条大路。很多客车火车都往这边过,允许私营之后,我们就开店了,专门服务旅客,每年的营收还不少呢!”
老板娘还真不是在吹牛,刚才那辆客车停下来不久,又来了一辆,此时店内已经坐满了,很多旅客进来看了看,只能到别的店去了。
果然,交通因素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
饭后的阳光斜斜地打在车窗上,苏元正发动车子继续向金华驶去。车载收音机里飘出邓丽君轻柔的歌声,车轮碾过柏油路发出规律的沙沙声,父女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下午四点,车子拐进金华市区。
刚转过一个弯,一股浓郁醇厚的咸香味便顺着车窗缝隙钻了进来,像是有人在空气中撒了一把神秘的香料。
苏元正下意识放慢车速,苏渺挺直身子,好奇地向窗外张望。
只见前方不远处,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正喧腾着。
集市外围一字排开好多家卖火腿的店铺,各家招牌上 “金华老字号火腿” 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店铺里外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火腿特有的咸香,混着些许烟火气,让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苏渺眼睛发亮,指着窗外说道:“爸,金华火腿特别有名,以前还是贡品呢!要不我们下去看看?”
苏元正笑着点头:“好啊!正好买点带回去,过年让你三婆、二伯他们也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