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机他们也有所听说,是一种最近才出现的飞行器,不过它的工作原理倒是比较简单,非常像儿时玩儿的竹蜻蜓。
这也就代表着它的造价不会太高,应该也就比摩托车会高一些,就是驾驶员不是很好培养。
如果用它来担任将重伤员,从一线运回野战医院任务的工作,肯定能将效率提高一大截,特别是那些情况非常紧急的重伤员。(是重伤员不是伤员)
要知道旋翼机的飞行速度,可以轻松达到一两百公里,并且他不会受限于公路,可以走最短的直线。
当然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首先就是运输伤员的效率不会特别高,一次只能拉一两个人,和一卡车拉十几个相比,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当然要是硬说拼效率的话,那公路运输还比不过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肯定比不过海运,难道就能因为这个原因,全力发展海运而放弃公路和铁路吗?
自然不是了,有些地方可没有水呀!没水怎么走水运?难道像某位怕老婆的皇帝那样,还要刻意挖一条运河吗?
先不说工程量一定会超过修建铁路,也不说后续靠运输能否收回成本,单说兔子国土的海拔高度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高中地理老师肯定说过:兔子家的地形为西高东低的态势,呈阶梯状分布。
单这一条,就足以将水路运输在不少内陆地区给完全pass掉。
所以使用旋翼机一个是对紧急重症患者的运输,另外就是作为卡车运输伤员的一个替补选项。
属于是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除此之外它还有第2个缺点,在下雨,刮大风等天气时很难使用,就像许多机场在下大雨的时候,会主动联系飞机去其他地方降落。
或者是在天空中盘旋,直到大雨停了在组织降落。
至于第3个缺点,则是空中三蹦子的空间非常小,要是用来运输伤者的话,后面的座椅肯定会加长加宽,让人以一个半躺的方式坐下。
而且本身的载重也不大,所以无法像急救车那样,在伤员的病情忽然恶化时,一旁有专门的医生对他进行急救。
以上三个问题都非常关键,但想来想去王院长等人还是决定干了。
使用空中三蹦子作为空中救援工具,在以前可从来没有提出过,他们绝对是第1批提出此想法的人,就算事后证明效果不佳,也能在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是谁都有能力,对原有方案进行大幅度的改进,更别说首创了,他除了对能力有着不小的要求之外,而特别需要运气。
毫不客气的说,这事儿如果能成功,王院长凭此功劳吃成大校,要是运气足够好的话,退休之前带枚将星也不无可能。
像这样一个不需要多少付出,就能将功劳揽入怀中的机会,让谁看了能不心动?当然李宁那边也是要给点面子的。
在参与人员的名单中,最后位置写上个名字,就对得起他的付出了。
对于接近200公里外几人的心理活动,李宁丝毫不知情,在将最后的几名孩童送走后,他便带着拉练队伍向着今天目标的位置前进。
一营一连二连整体呈战斗队形,不断的向前方突进着,或许是因为深刻体会到了现在进行训练的目的,来参观的领导们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战士们比上午更加认真。
原本在队伍的前后左右,4个方向执行侦查,警戒,磨灭痕迹的战士刚开始干的还好。
可越往后越有些烦躁,某些地方做的并不到家,特别是队伍行走后留下来的足迹,还被后面紧跟着的医疗车队给发现了。
但现在的注意力,比以前至少高出了一个度,要不是亲自走到跟前,肯定发现不了就在十几分钟之前,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从这里经过。
“表现的都很不错,准备让第2批警戒人员过去轮换,战争没有开始,那就尽量做好准备,让每一名战士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不同岗位的工作上去。
比如说原先是突击组人,也需要懂得轻机枪的使用,简易维护,以及简单的医疗知识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战斗时,小队在出现减员后,不会战斗力大幅度的降低。
另外试着打乱原来的班组,增强下对新来人员的接受和适应速度。
老兵也别觉得新兵笨,你们谁不是从新兵一步步成长为老兵的?
耐心多教一些,说不准就因为今天你的一个小动作,在未来救了自己一命。
就算你们服役期间没有战事发生,那你教出来的老兵,未来再教的新兵说不准就会经历战争。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不是在拯救一名战士,而是拯救一个完好的家庭。
而且别忘了,我们已经派出了不少的维和部队,他们可都是去些战乱的地区,如果你们谁未来有幸走出国门,参与到维和行动中,记得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周围每一个草丛,树木,土堆,房屋,都有可能存在敌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男人,女人,小孩,还是幼童,或者是走不动道的老人都有可能忽然拿起武器,对你进行扫射。
咱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