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在永安百姓欢呼雀跃、满朝文武喜笑颜开之时,秦昊带着吴起、谢金宝、武卫国和梁辅升悄然出了永安西门,直奔淇县而去。
女眷只带了排风和冬梅二人以照顾起居。
秦昊、吴起、梁辅升骑马在前;排风乘车,由冬梅赶着,谢金宝、武卫国骑马护在身侧。
淇县距离永安也就一百多里,秦昊不急于赶路,因此速度并不快。
时值初秋,天气逐渐凉爽,迎着缕缕微风,倒是有些轻松惬意。
秦昊和梁辅升走在最前面,似乎随意间问道:“梁大人对淇县了解多少?”
梁辅升早有准备,当即答道:“淇县是先皇赐予秦太后之弟秦勇的封地,秦勇没有子嗣也没爵位,死了以后无人继承,后被朝廷收回。秦勇岳母家有个孙子名叫江书画,当初借着秦勇之势当上了淇县县丞,这些年来淇县大小事务基本都是他在打理。”
秦昊挑了挑眼眉,梁辅升这句话没有任何私人情绪,纯粹是在叙述事实。
三言两语不仅阐明了关键人物,也指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秦昊满意点头:“看来梁大人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梁辅升不敢托大,拱手道:“有幸能在大人身边做事,自然需要耳聪目明才行。”
他是个老官油子,自然知道此时可不是谦虚的时候。
秦昊笑道:“你也无需过度紧张,既然答应了杜大人,你我又同属庐阳人,我自然不会把你当外人。”
梁辅升道:“下官是来跟着大人学习施政的,自当以大人马首是瞻!”
秦昊微微点头,对他的态度还算满意,但嘴上却道:“梁大人为官日久,说学习实在是太谦虚了,反倒是我年轻气盛考虑不周之处还需要梁大人不吝提点。”
梁辅升忙再度拱手:“秦大人客气了,下官一定尽心尽责为大人做事。”
秦昊摆摆手,道:“都是为朝廷做事,梁大人可不要自误。”
梁辅升忙道:“是,下官口误。”
秦昊见他神情严肃,加上自己对其也了解不多,便打算和他多说几句。
想了想道:“刚好此时闲来无事,我想和大人闲聊几句。”
梁辅升神色一凛:“大人请说。”
在官场上并没有闲话一说,所以,领导越是说“随便说几句”或者是“聊几句关门的话”越是要慎重。
秦昊问道:“梁大人对于“官”字作何理解?”
这句话含义广泛,突然之间被问及,一时之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但是梁辅升毕竟对秦昊做过功课的,加上此时问出,瞬间就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
有句话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
用句现代的话就是说:秦昊需要梁辅升和自己保持统一的思想。
所以这句话并不是询问梁辅升什么为官之道,而是秦昊想让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官。
这无疑是秦昊对梁辅升态度和专业素养的双重考校。
明白了秦昊的意思所在,那么回答就很简单,摆正态度遵从秦昊的意思就行了。
再不济反问秦昊的看法然后自己誓死跟随也可。
不过那样的话,梁辅升就成了没有主见的应声虫,自然就落了下乘。
但一般的回答也很难令秦昊满意。
思虑之后,答道:“下官以为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以见利思义,取之有道,方可为官。”
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
原句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意思是: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出来为官,昏暗时就隐居不出。政治清明时自己贫贱不出来为官是可耻的;国家政治黑暗,人民都在受苦受难,你居然荣华富贵,也是可耻的。
这是孔子谋官的原则。
此时说出,也有暗指秦昊为官清明的意思。
“见利思义,取之有道。”
说的是为官的态度。
但秦昊听完却是皱了皱眉。
秦昊一直认为儒家思想误国,而这套理论恰恰就是孔子的处世态度和道德原则。
孔子认为人应该根据社会的治安情况来考虑入仕,政治清明的时候,要积极出来为国家多做贡献;政治昏暗的时候,不要同流合污,要保持自身的品德操守。
这种思想看似非常高尚,可事实上却是一种极端自私自利的小人行径。
试问一句:如果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生死存亡之际,你来一句“我耻与当官的为伍”会怎么样?
你是纯洁了、高尚了,可国家怎么办?任由魑魅魍魉横行?
而更可怕的是这种思想,在当下十国、尤其是现在的唐国,极为盛行。
结果就是造就了一大批见风使舵、自私自利的忘恩负义之徒,还大义凛然地以圣人言论包装自身。
如果是在武宁任职时,梁辅升这种态度的官员秦昊即使不用,也不会放在高位让其尸位素餐。
但秦昊相信杜峰的眼光。
既然梁辅升能够跟随杜峰那么多年并委以重任,他就绝对不可能是属于这种不务实的人。
那么能够说出这话,一则是有意显摆,二则估计是有拍自己马屁的嫌疑。
要知道秦昊可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从不讲官油子的那一套,当下直接反驳道:“梁大人此话请恕我不能苟同!”
梁辅升本在自鸣得意,闻言顿时心里一凉。
他自问这种答案即便并不出彩也算是中规中矩,实在没想到秦昊直接出言否定。
当下再也不敢妄言,忙躬身致歉道:“下官浅薄之言,还请大人指正。”
秦昊自然不会傻到去驳斥孔子言论,轻吁一口气说道:“我并不是说孔圣之言有误,只是时过境迁不能只认死理,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下我国正处于多事之秋危难之际,若都选择明哲保身,还有谁来扛起国家脊梁?”
梁辅升忙道:“秦大人教训的是。”
心里更是懊悔不已,自己明知秦昊不同于一般的官员,却还是以一个官油子的论调与其共事,可说是愚蠢至极!
秦昊思索一番之后接着提点道:“至于你说的以民为贵我是认同的,正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前半句出自《孟子·尽天下》,后半句出自《荀子·王制》。
都是主张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
秦昊来自后世普通家族,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门阀思想。
在他心目中,没有儒家那一套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认为官和一般的工匠并无区别,都是建设国家的重要一员,所不同的不过是分工而已,并无高低贵贱之别。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官对自己的职责和手中的权利要有充分的认知,权力要受到制衡和约束。
“见利思义,取之有道,不止是为官的原则,还应该是处事立世的原则,”秦昊很有耐心地接着道:“但我觉得还有一条红线绝不可破。”
梁辅升神色一凛,此时他早已没了显摆的心思,完全是一副求教的神情:“敢问大人是何红线?”
秦昊看了他一眼,这才缓缓说道:“权力不能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