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并没有在西羌国停留许久,等到局势趋于安定后,他便带着大军返回了雍凉。
而且这次,他和贾诩约定好了,回到冀城会合。
明面上,他要在这里整编军队,犒赏三军,并奖励平定西凉的有功之臣,对西凉地区投效自己的文武官员,给予任职。
毕竟所有人看来,前后不过半年多光景,士颂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拿下了雍凉,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从夏末开始,在关中灞水之侧击溃西凉联军开始,到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西羌落下,士颂拿下雍凉的时间,和付出的“损失”,让天下群雄侧目。
在所有人看来,士颂此刻,一定准备休整部队了。
而且听说,士颂已经让石韬鼓励民间商队,再次走出玉门关,恢复丝绸之路。
怎么看,士颂在雍凉,都准备铸剑为犁,发展民生了。
但士颂却暗中调度,以阅军的名义,要求各部依旧保持训练,甚至连铁车,战象,投石车,弩车等部队,一并完成后勤补充。
“这小子,是真准备现在就要对南匈奴动手了啊。”
和其他人不同,贾诩对士颂的心思,再明白不过了。
他看了身边的姜维一眼,微微抿嘴。
姜维的母亲,早就被士颂接去了襄阳,并在一次女眷的聚会中,“凑巧”碰到了士颂的长女,也就是士颂和诸葛诗语的女儿。
然后就是莫名其妙的“一见如故”。
前两天送来书信,说是那位,即便是在贾诩眼中,也算道行老练的心黑之人——欧夫人,看到姜母之后,便认可了她的儿子。
就这样,定下了士颂长女和姜维的婚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强大的力量的。
诸葛诗语死后,就由祖母欧夫人抚养她和士颂的长女。此时,也由欧夫人做主,许给了姜维。
听到这消息,他贾诩还能怎么办,明摆着是士颂自己看中了姜维,死活要把姜维和楚国绑死了。
也正是这事,姜维现在在颂卫营内的地位,全然不同了。
最早,不过是个雍凉地方小族的旁支庶族,拿出来的人质。
可能是楚王给于照顾,把他收入了颂卫营内,当个侍从。
结果后来就是被贾诩看中,收为弟子。
再接着,别人母亲在襄阳,傍上了欧夫人的大腿,还把士颂长女弄成了自家儿媳妇。
那诸葛诗语,可是最早就跟着士颂的女子。更是北伐惨败时,死在士颂怀里的女人。
从前刘巴为首的荆南派系,本来是想要站在诸葛诗语身后,支持她生下的儿子的。
可惜她只留下了一个女儿。
“也好,姜维这小子,以后在楚国内部,不论是我这边,还是刘巴这边,甚至是欧夫人那边,都会给与他极大的支持。”
贾诩忽然想起自己从前和士颂的对话,自己问士颂,你的韩信何在?士颂答不上话来。
“找不到韩信,就自己培养一个出来吗?”
顺着贾诩的目光,在冀城太守府内,雍凉这边归顺的文武,都在等着士颂的统一接见。
名义上来说,雍凉这边的人,会在楚国内部形成一个所谓“雍凉派系”。
但实际上,即便是士颂也知道,雍凉派系一定会向贾诩主导的荆北派系靠拢,傍上贾诩这个大腿。
根据暗组打听到情报来看,雍凉派系内部,其实也和其他地方派系一样,分为了两个小的派系。
其中,以杨阜赵昂为首的陇右派系,文官势力更强,武将之中,姜叙、赵衢、庞恭根本提不上台面。
当然了,他们这个小派系内部,还有未来之星姜维的存在,但现在嘛,士颂真没有把他们这个派系的武将放在眼中。
反倒是所谓的“降将派系”,听说也叫做“马韩派系”的雍凉文武中,有不少人,让士颂比较在意。
这个马韩派系中,这段时间磨合下来,大家也互相知道了一些对手的实力根底。
默认的形成了以张既为首的小团体,毕竟张既最近表现亮眼,正式被士颂任命为西州长史,若是西羌国没有灭亡,这就相当于是西羌国的丞相了。
至于这个小派系中的其他文官,还有楚游、张恭、王秘等人。
但让士颂更加关心的,是这个派系中的武将们。
阎行、庞德、成公英、毋丘兴、侯选、麹光等人,居然都是可以拿出来单独领兵的悍将。
阎行、庞德二人,武艺值算得上是第一梯队了。
成公英、毋丘兴二人,又都是允文允武的统帅之将。
就连侯选、麹光,也都能中规中矩的率领一支部队,跟着大军行走,而且也都是自家少有的骑将统领。
至于毋丘兴的儿子毋丘俭,士颂此刻是没有想起来,后面真要是在战报上看到,应该也是会有一番提携。
毕竟在历史上,毋丘俭也是能独当一面,统领一个集团军的统帅将才。
按照惯例,士颂按照功劳簿,对这些雍凉人才,进行了简拔。
文臣方面,最早做出安排的,就和蒋干见面过的“陇右三杰”。
其中领袖杨阜,被任职为楚国相丞相府仓曹,另外领中散大夫官职,直接被士颂调入楚国政权中央了。
赵昂,也被任职为太中大夫,同样会前往襄阳。
不过和杨阜不同,士颂特别吩咐,赵昂的家眷,也必须住到襄阳去。
说白了,士颂是想要王异也带着赵昂的孩子,在楚国扎根。
对于王异这个特别的女子,他早就暗中把信息送回了襄阳,想来后面,自然有欧夫人出面,让这个王异,找到渠道,给楚国出谋划策。
倒是尹奉留在了雍凉,他在士颂这里,领到了六牧师苑令的官职。专门负责为楚国在雍凉建立国家马场,为军队提供战马。
已经被任命为西州长史的张既自然不必多提。
其余文官,则以姜隐、王秘、韩斌、楚游为首,成为了雍凉地区的地方官吏。
武将方面,士颂拿出了三个杂号将军的名号,给与了雍凉群雄。
整合了原来的陇右军精锐的姜叙,得到了抚羌将军的名号。
整编了韩遂军降军的阎行被领了西州将军的名号。
而原来河西走廊上马家军的降兵,则由庞德整编,他在士颂这里,得到了立军将军的名号。
他们三人,接下来,会继续跟着士颂的主力军队行动。
至于成公英、毋丘兴,士颂给与了他们裨将军的官职,也算是符合他们的身份和能力,至于后面他们能否建立功勋,得到官职提升,那就得看他们自己了。
侯选、赵衢、庞恭三人,则仅仅得到了列校尉的官职,通常这个官职,是楚国内部普通将领起步的官职。
这三人,士颂对他们的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期望。
而他们毕竟有些手下,所以士颂也就只能这样安排他们了。
反正雍凉地区的人才,经过这次加封之后,雍凉地区的人心,也就基本安定了。
大家对于自己在楚国内部的定位,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与此同时,西凉故地,北地郡。
石氏羯族的王帐。
所谓羯族,是否算一个真正的民族,后世的历史学家,一直都没有定论。
羯族最初的定位,被称为匈奴别部之一。
这只是比较婉转的说法,说直接一些,所谓的匈奴别部,就是匈奴手下的奴隶仆从军。
历史上魏晋时代,被吸纳进入中原的匈奴别部,总共有十九支。
真要细分,可以分为屠各部,鲜支部、寇头部、贺赖部、力羯部等等。
其中羯族,便是力羯部其中的一支。
“嘿,听说南面那些汉人的争端结束了,新来的楚王,拿下了雍凉。”
一个大胡子的羯族壮汉,扛着一只刚刚猎杀的野狼,回到了营地。
箭头插在狼的眼窝中,这次,他又能得到一张完整的狼皮。
这人,便是部落领袖石灭龙。
“大哥,这次恐怕有些不一样。”一个精瘦的汉子接过猎物,脸色并不好看。
这人是石灭龙的同族兄弟,名叫石耶。
他挥手,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石顺和石威上前,押运猎物去库房规整。
而他则跟着石灭龙,走进了部落里的首领大帐。
“我听说,不仅仅是安定郡内的东羌部落被屠灭,还有武都郡内的氐族,也都被这个楚王杀干净了。”
“我还特地找人去打听过,听说他在南面,也屠灭了不少南方的蛮族。”
“这个楚王,似乎和从前中原汉人的首领,有些不一样。”
石耶皱着眉头,一脸忧虑。
石灭龙却毫不在意,随手把自己的披风丢到一边,两个瘦弱的汉族女子,连忙狗爬一样,捡起地上的披风,披到旁边的桌椅上。
两人脸上和身上,满是伤痕,眼神空洞,似乎已经习惯了她们奴隶的身份。
“哈哈哈,你难道担心这个什么狗屁楚王,会带着军队杀到北地郡来?”石灭龙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大口饮用。
“匈奴别部里,十九大部,至少有七八支大部,都在北地郡。这北地郡从前也是他们汉朝的地界,但是现在又如何?这里的汉族,还不是被我们当‘两脚羊’杀光吃完了。”
“如今的中原,一下子大汉朝,一下子大魏国的,这突然冒出来的楚王,又算个什么东西。”
石耶知道自家首领的脾气,他小心说道。
“上次这个楚王对付东羌各部时,还派出使者,来过北地郡,想要结好大哥,大哥可还记得?不过当时大哥没有给他们好脸色。”
“所以这次,他在冀城弄什么封赏大典,就没有派人来邀请我们,应该是心中有芥蒂。”
“我估计,这人心里,是记着仇的。”
石灭龙对此,不屑一顾,他哈哈大笑道:“他们中原汉人,争权夺利,杀来杀去,哪里有功夫来管我们。”
“即便是这个什么楚王,夺了雍凉又如何?和从前那个雍王,凉王,又能有什么区别。”
“到时候,我上书一封,就说我们愿意归顺,给他朝贡,尊他为天朝上国,他自然就屁颠屁颠地跑来封赏我们了。”
对南面新出现的强权不在意,石灭龙反而更在意一段关于他们羯族的预言传说。
“对了,我让你打听消息,这北地郡内,各大部落区域之中,可有发现老虎的踪迹?”
“当年匈奴王庭的老祭司,说我羯族。‘勒马而兴,得虎而灭’,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想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好在北地郡这边,并没有什么猛虎出没的信息,而马匹倒是随处可见,至少我羯族,还没有因虎而灭的危险。”
两人正在说着关于羯族的预言,刚刚去放置猎物的石宣,走进了营帐。
“首领,父亲,刚刚我们去仓库放置猎物,发现那里负责掌管仓库的汉人奴隶,跑掉了一个。”
石灭龙冷哼一声,说道:“一个汉人奴隶而已,跑就跑了。”
“晚上把他那一伙的其他人洗干净,直接烹杀了,给我下酒便是。算是给这些汉人奴隶一些警告,一个逃走,他们这一伙,一个都别想活下。”
见儿子脸色有些为难,石耶追问了一句。
“你是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石宣的右手扶住自己的左肩,对着两位长辈行礼,说道:“逃走的这个叫冉悼,是个汉人小头领,不仅会认字,还有些骑射武艺。”
“这人负责看管仓库,手底下有百十来人,若是都烹杀了,可能还有点麻烦。”
石灭龙大手一挥,露出满口黄牙,不屑道:“那就从他的那些手下里面,选几个和他关系亲密的杀了,反正老子今天晚上,要用汉人的血肉下酒,补补身子。”
他们口中的冉悼,本是北地郡内的一个小世家子弟。
此刻,他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向西南飞奔。
东汉时期的北地郡,原来治所在富平县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北地郡被匈奴等胡族所占,发生了所谓的“富平三迁”的荒唐闹剧。
明明北地郡在后世的宁夏甘肃一带,结果因为东汉朝廷的无能,这个郡居然一路内迁到了关中地区。
然后东汉朝廷,还在那里自欺欺人,说北地郡依旧还在大汉朝廷管辖内。
而冉悼的家族,便是这样被放弃的边地汉民。
他们这些人,先是选择了接纳南匈奴,然后就是南匈奴的奴隶种族,也就是包括羯族在内的各个部族在这里生活。
而后,生性残暴的羯族和其他匈奴别部,在北地郡亮出了刀子。
反正大汉朝根本无力管辖这些地区,于是北地郡成为了别人的地盘。
北地郡的大族开始南迁,有的去了关中,有的去了陇右。
但更多的北地郡百姓,成为匈奴别部的奴隶,成为了他们部落里的“两脚羊”。
尤其是到了冬天,粮食不够的时,就是大批屠杀汉族百姓来充当肉食的季节。
毕竟到了春天,牛羊马匹就可以通过放牧增长数量,增加财富,汉族奴隶若是死了,大不了就再南下抓一些就是。
在羯族和其他匈奴别部眼中,南方的汉人,就和南面的杂草一样,割了一把,要不了多久,就又会长出来一大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楚王杀光了东羌诸部,杀了武都氐族,一定也会派兵来北地郡,来为我们北地郡受苦的汉民报仇。”
即便是数日滴水未进,这人依旧咬牙坚持,先是逃入安定郡内,而后向着天水郡方向奔走。
等到眼前的事物都已经模糊,都已经出现幻影,他依旧死死抱着马脖子。
“那马上的汉子,还不止步!”
一队楚军哨骑,将冉悼拦下。
看了许久,直到眼前这人,应该不是敌人探哨,便将他收押。
冉悼本想要抵抗,但最终没有力气。
他不知道,眼前这支部队,正是士颂精挑细选出来的楚军精锐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