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货!袁术是我们袁家的?懦夫!叛徒!饭桶! ”当听闻《春秋三传异同说》到了董仲颖手上的时候,在冀州这个未来被称为河北省的地方,袁绍爆发出了强烈的咆哮。
他怎么也没有想袁家怎么会有这样一个蠢货,为了自身的安全,将《春秋三传异同说》献了出去,这可是袁家“领先”其他世家大族最为重要的“证物”。
凭什么袁家可以压杨家一头,靠的就是当年大儒马融的认可,现在袁术为了自己的安危,献出了这样重要的东西,他难道不明白,《春秋三传异同说》比他本人的性命更为的重要吗?
更何况,袁绍也听说过了袁术的惨状。
董仲颖拿了《春秋三传异同说》就按照“约定”没有“出手”了,但是仅仅派出了一个赵云就让袁术吃了很大一个瘪,赵云仅仅用了三千多人,就击溃了袁术的大军。
袁术的军队损失了多少,袁绍并不清楚,他只知道的是,袁术的军队损失的太惨了,据说江东的地方几乎家家都披麻戴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袁术甚至要求丧礼从简,守丧期间也不禁止婚嫁和入仕。
“袁术那个蠢货,不仅白白丢失了《春秋三传异同说》,他的军队也没有保全,除了让赵云的名声在天下间流传,他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到。”发泄一通之后,袁绍很快平静了下来,因为他知道,现在不管再说什么,情况都没有办法发生改变。
“是的,袁术自己的性命保住了,但是他却丢掉了比他性命更为重要的东西,也让我们在冀州的处境变得艰难了起来。”田丰说道。
“过去在鲁肃的调略下,冀州的不少人人心思变,虽然您将手上的权力分给了那些世家大族,勉勉强强稳定住的局势,但是董仲颖手上有了《春秋三传异同说》,这让那些世家大族有了新的想法。”田丰继续说道,“甚至我听说有不少人打算抛弃我们,准备迎接董仲颖进入冀州,甚至坊间都有董仲颖代表着朝廷,我们不能和朝廷做对的风声。”
“关键的问题是《春秋三传异同说》的丢失,让我们这边不少的人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我们袁家准备给董仲颖低头的信号,毕竟在一些人心中袁术代表的才是袁家的正统。”袁绍说道,“这也是我这么愤怒的原因。”
“为了讨伐董仲颖这样的恶徒,我们袁家付出了多少的心血,过去我曾经听董仲颖说过一句话‘有时候敌人绞尽脑汁,不如蠢人灵机一动’,显然袁术就是这样的一个蠢人。”
袁绍说完这句话,平稳了自己的情绪,“现在我们不是怒斥袁术的时候,我们再怎么怒斥袁术,事情也变得于事无补了,现在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接下来怎么办。”
“不如我们攻黎阳。”曹操这时候提出了一个意见。
“什么!”袁绍手下的人大惊,他们没有想到曹操会提出这样一条看上去和送死没有任何区别的意见,甚至连不少曹操的手下也非常的吃惊。
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肃已经彻底将整个黎阳要塞化了,黎阳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固若金汤,袁绍和曹操的联军绝对没有攻破黎阳的实力。
另外一方面,自从袁绍将大量的权力杜让出去之后,对于进攻这样的事情,北方四州的世家都不怎么支持,甚至袁绍知道,不少世家打算的就是将北方四州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逼着董仲颖不得不妥协。
不管怎么看,曹操提出来攻黎阳的方法和找死没有任何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袁绍和曹操的手下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非常惊讶的原因。
“攻黎阳?”袁绍表现的却没有多少惊讶,反而在认真思考曹操的提议,“孟德,你为什么会提出攻黎阳,你要知道,我们的军力不足以支撑我们攻下黎阳。”
曹操回答说:“如果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和董仲颖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和等死有什么区别了。”
曹操看着众人又继续说道:“昔日司马公笔下曾经写过‘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昔日连陈胜这样的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你们为什么不能明白呢?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凭借着鲁肃的能力,或许几年之后,北方四州的世家就会将我们驱逐。与其最后失败,不如趁着目前我们还有能力反抗,全力和董仲颖打过一场。”
曹操说完,目光巡视了一圈,对在座的众人说道:“你们过去有不少人认识韩文节。”
说到这里的时候曹操停了下来,他并没有说下去。天道好轮回,当年袁绍是怎么对付韩馥的,在场有很多人都参与了,现在这样的情况众人觉得有些熟悉,只不过这一刻,他们变成了韩馥,而秦王成为了当年的袁绍。
众人左顾右盼,甚至有人将怀疑的目光看向了张合,甚至在有些人的心中,这个张合并没有比吕布好到哪里去。
韩馥、袁绍、曹操,这个整天将美学放在嘴上的人,做出的事情一点也不美,是不是接下来张合会成为董仲颖的麾下呢?
看到周围人不善的目光,张合并没有辩解什么,在这个时候,他清楚的知道,再多的辩解也是没有用的。那些冀州的世家大族恐怕也做好了“跳槽”的准备。
“够了!”袁绍一声大喝,打断了议事厅之中尴尬的气氛,“董仲颖只不过拿到了一本《春秋三传异同说》,你们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要知道,你们要么是我袁绍的心腹,要么就是孟德的心腹,现在却在互相猜忌。”
“我想董仲颖都不需要打过来,我们就因为互相猜忌而分崩离析了。孟德并非无智之人,他提出攻略黎阳必然有他的用意,不如我们听完他的想法,再决定接下来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