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熙随着柳如云进到屋内,直到他们分宾主坐下,都没有再交流。
两人都是涵养极好的人物,哪怕不说话也不会尴尬,李辰熙知道柳如云是在等她的回答,却依然没有表示。
对于他的事,李辰熙确实有些好奇,却也没有因为这点子好奇,改变态度只为方便探听柳如云的事,依然一副冷静自持的模样。
毕竟不论是文官转武将、还是京官下放边境,其中牵扯的人员变动,以及背后的故事都不会简单。
若是再加上柳如云的出身背景,李辰熙合理怀疑其中必然和她有牵扯,不过这些她就不知道了,当然她也不想知道。
李辰熙就这么安静的坐着,柳如云亦是态度温和,一副儒将的模样,面上一如既往的挂着和煦的微笑。
待到军士将茶点布置好退了出去,李辰熙才微微拱手,声音浅淡且疏离:“李辰熙~~~~~有礼了!”
李辰熙一向没有探听旁人隐私的习惯,更何况还有一个柳如风,就那么横亘在他们之间。
哪怕她很清楚当初柳如风就是被迫的,可结果就是他一手促成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李辰熙就算不迁怒,却也不会和柳如云深交。
简单的一句回应,李辰熙并没有露出多少表情,甚至声音也是平静的,若是旁人可能就只当她高冷。
可是对面的人是柳如云,他是何等的聪慧,李辰熙言语中暗藏的冷漠疏离,很容易的就被他抓住了。
柳如云本就因为他弟弟柳如风的事,对李辰熙心怀愧疚,直接就礼让三分。
如今虽然判断出了,李辰熙不愿意多说的心思,柳如云自然不会多言,但是该有的态度他却不会回避。
注意到柳如云面上的愧色,李辰熙却不想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将刘玦写的授信,交到一旁侍立的副将手中,并示意他传过去,顺便也堵住了柳如云那欲出口的话。
不是李辰熙不想听他的道歉,而是她就不会原谅,而且在她看来,这件事本就和他柳如云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们虽然是一家人,可也不是时时刻刻待在一起,先不说那柳如风,本就是自己私下投军,去哪里也是他自己决定的,柳相和这位柳大公子并不知情;
其次是柳如风做那些事是因为‘皇命难违’,他们这些留在京都的家族亲眷,某种意义上还是他的掣肘,这样一个人质,还是不自知的人质,更是怪不到他的头上。
最后再说回李辰熙自己,她虽然不是军士,可她从小在军营中长大,她的很多认知和军士们,其实是相通的:
龙国的军士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战场之上,敌我双方你死我活各凭本事,大家立场不同,都是为了保家卫国;
至于战场之下那便是祸不及家人,这也是军士们的共识,毕竟一场战役死伤无数,若是人人都以此为由去报仇,岂不天下大乱。
所以对于军士而言,他们奉行的是技不如人就要认,谁让你平时训练不努力,即使心有不甘又如何?
要是实在过不去,有能力的你可以有仇当场就报,差点的只要能活下来,那就痛定思痛,积蓄实力下次再战,争取杀他个片甲不留。
一直以来,李辰熙也是秉持着这样的态度,所以哪怕对面的人,是柳如风的亲哥柳如云,在确认他不知情的前提下,她便不会牵连。
只是李辰熙虽然不会特意找柳如云的麻烦,不代表她真的就一点儿都不怪他,如今能以面对陌生人的态度处之,已经是她的涵养够好。
看了一眼对面正在看授信的柳如云,李辰熙转头不再看他,他们两兄弟长的其实挺像的,干脆眼不见为净,自顾自的用着桌上的茶点。
授信很短,柳如云很快便看完了,和他前些时日得到的传信,内容大致相同。
授信主要是用来做确认的,不过此刻似乎不用对比,柳如云也知道必定是一致的。
当初柳如云也是有见过李辰熙的,若是旁人可能还需要辨别一二,可她的容貌十多年过去了,竟是半点未变。
心中虽然已经确认,柳如云还是将授信,交给等候在一旁的副将,吩咐道:“杨副将,自去取印信验证”。
“是”,杨副将是做惯了这些的,接过授信自去验证去了。
既然已经知道了结果,柳如云自然不会等杨副将回来,直接道:“李仙子,您需要的物资都已经备好。”
对于这点,李辰熙并不意外,一路行来她已经习惯了,只淡淡的应了一句:“好”。
看着李辰熙这完全不同于传说中的沉默寡言,柳如云没有任何意见,更不会觉得被冒犯。
就算是抛开其它,单以身份而论,李辰熙作为一位修仙者,还是修仙界第一高手李义唯一的弟子,自有其高傲的本钱。
再看看他们两人的身份,若是异地而处,柳如云不敢保证他自己,能如李辰熙这般平静,能做到不迁怒已是极限。
保持着惯常的笑容,柳如云将清单递给李辰熙,才继续道:“好的,李仙子,您看看可还有缺漏,若有错漏,我即刻派人去补齐。”
接过军士递过来的清单,李辰熙只一眼就确认了,东西虽然不算特别多,却绝对够用,回应道:“可。”
对于李辰熙这般表现,柳如云并无太大反应,态度依然谦和从容,他虽然是文官出身,职位却是刑部侍郎,以前其实更偏不苟言笑。
后来弃笔从戎,加之柳如风的原因,柳如云的性格反而谦和起来,一直都是这副温文尔雅的模样,常被人夸一句有儒将之风。
此刻的柳如云也没有刻意的,要拉近彼此的距离,只对着李辰熙道:“李仙子如今住在何处,可需要我派人将物资送过去?”
听到他的问话,李辰熙看向柳如云,直接拒绝道;“我取了物资便走。”
对于李辰熙的话,柳如云自不会反对。
待到分别之时,柳如云看着骆驼上的李辰熙的背影,很是正式的行了一个大礼,朗声道:
“舍弟如风所为,不敢奢求李姑娘原谅,一切的一切是我柳家对不起你李家,日后李姑娘但凡有所要求,只要不违背国家大义,不伤及他人性命,我柳如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