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只需要一天,就能引起轰动,比如女子学堂教得还不错。
上学的女娃娃回家之后,在爹娘面前使劲夸,说夫子漂亮,香香的,一点也不凶。
有些孩子还炫耀自己今天学会写字了,学会背诗了,会打算盘了……
有的孩子说:“学堂的饭饭好吃。”
……
眼看孩子高兴,那些父母也跟着高兴。
不仅乖宝受孩子们喜欢,阿缘和元宝也各有风采。
特别是阿缘,她亲自编写教案,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很珍惜当女夫子的机会。
她还特意派人去给小红送口信,邀请小红来女子学堂上学。
可惜的是——今天小红没来。
不是小红不想来,而是没空来,因为家里有干不完的活。
洗全家人的被套时,她一边光着脚丫在水盆里踩踩踩,一边抹眼泪,特别委屈,特别想离家出走。
因为她意识到,自己与阿缘的差距越来越大。
作为双生姐妹,阿缘当上女夫子了,而她自己只能像老妈子一样干脏活累活。
一个像天上的云彩,一个像地上的脏泥巴。
“呜呜呜……”
压抑的哭声实在是忍不住,泄露出来。
另一边,梅大娘抱着丑剩,在屋檐下玩耍,嘻嘻哈哈。
丑剩这几天的灿烂笑容,比过去几个月的更多。
忽然,梅大娘听见哭声,连忙止住笑意,疑惑地看向小红。
她走过去询问:“小红,咋哭了?”
小红情绪失控,在大木盆里重重地跺脚,水花四溅,忍不住尖叫:“我不想干活!”
“一样的生辰八字,为什么我天天吃苦头,为什么她享福?”
梅大娘吓一跳,连忙捂住丑剩的耳朵,怕小娃娃受惊吓。
然后,她叹气。
身为付家派来的仆人,不是她故意偷奸耍滑、不帮小红干活,而是因为她看出来冯家人得寸进尺。如果她啥都帮忙干,恐怕变成所有活儿都归她。
反正付青早就发话了,让她照顾好丑剩就行,不必帮冯家干别的活。
她暗忖:小红确实可怜,但这就是命啊。那什么生辰八字,有准的时候,也有不准的时候。
冯家人的嘴巴不严,同吃同住的这些天,梅大娘把阿缘和小红的身世听得一清二楚。
她同情小红,但爱莫能助。
根据她为人处世的原则,“顾好自己”排在第一位,“不多管闲事”排在第二位。
梅大娘当了几十年仆人,见过的可怜人多了去了,见怪不怪。
不过,她嘴上还是帮忙出出主意:“小红姑娘,你别急,我家阿缘姑娘心软,又聪慧。”
“你抽空去求她帮忙,她肯定帮你。”
“办法总比困难多,你说是不是?”
小红用衣袖擦眼泪,琢磨梅大娘话里的办法,泪水不再泛滥成灾。
她手脚麻利,加快速度,把一大堆脏被套和脏衣衫胡乱洗一洗,不管洗没洗干净。
敷衍了事之后,把东西晾晒到竹竿上,然后她赶紧去屋里换新衣裳,然后走大路,往城里去。
梅大娘抱着丑剩,连忙追上她,一起去。
其一,梅大娘怕小红离家出走,一去不复返。
其二,她在冯家闷得慌,想一起进城去玩耍。
路上,小红像变了一个人,格外亢奋,就像铆足了劲,准备上战场打仗的士兵一样。
她问:“梅大娘,付家总共有多少人?都是什么脾气?”
“你一个一个,都告诉我。”
梅大娘尴尬地笑一笑,没想太多,然后像说家长里短一样,简单说说付家那几个主子。
她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毕竟她是付家的仆人,拿付家的工钱,不敢得罪主子。
“付家的家主是付老爷和付夫人,付老爷年轻时是秀才,二老都是和善人。”
“付家还有两个老人,是三少奶奶的亲祖父和祖母——贾老太爷和贾老夫人。”
小红疑惑不解,问:“那不是三少奶奶的娘家人吗?怎么能住她婆家来?”
她年纪虽小,但平时没少听同村人讲闲言碎语,觉得贾小花和贾爷爷贾奶奶的做法简直倒反天罡。
这种事,她以前从没见过。如果放到她家,恐怕她爹会把老人赶出去。
梅大娘抿嘴笑,接着说:“这种情况,确实不多见。”
“我家三少爷宠着三少奶奶,所以事事顺着她。”
“再一个,我家三少奶奶也争气,给付家生三个孙子,做事又能干,嘴巴又灵巧,又能开铺子赚钱,个个都喜欢她。”
“付夫人逢人就夸,说三少奶奶孝顺。”
小红悄悄咬嘴唇,大受震撼。
她在冯家村里见过的小媳妇,都和那个付家三少奶奶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