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东厂大本营,化为了一片废墟,张信十分地难过。
站在这熟悉的地方,一个故人也见不到了,其心内的哀伤,只有经历过类似事情的人,才知道。
想到昔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地走了,张信痛心不已。
同时,也希望那些逃走的人,能过上平静安逸的生活。
这时候,他想起了祟祯皇帝。
李自成攻打京都,目的只有一个,是冲着消灭朱家王朝,再建一个新政权来的。
崇祯皇帝作为权力的象征,肯定是笫一个被打击的对象,估计现在人不在了。
一个强大的王朝,就这样被终结了。
东厂的服务对象没了,使命也完成了,所有东厂活着的弟兄,也该忘记这段历史了,开始另一种生活了。
但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崇祯帝并没有死,也并没有被俘虏,他还好好地生活在皇宫里。
原来李自成打开北京城后,下了一道命令,封锁王宫,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入宫内。
本来宫门口有皇家卫队的,他们对皇帝十分地忠诚,为了皇家的尊严,他们试图以死相搏,以维护皇家的威严。
后来大顺军包围了他们,带队的将官和他们谈判,说并不想在皇宫这一神圣的地方,发生流血事件,让他们撤走,说他们会妥善安置好皇帝的。
在绝对的优势面前,加上对方又巧舌如簧,守宫门带队的首领,动心了。于是下令属下交出武器,把防守宫门的事交给了叛军。
后来,宫中的一些闲杂人员,也都从宫里逃了出来。
现在,整个王宫,除了祟祯和王后,以及几个妃子,公主等,己没什么人了。
这是张信在街上听到的最有价值的消息。
他心里一阵激动。
当听说李自成北上后,他就知道对方的胃口有多大了。他特别不放心祟祯,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这场保卫战。到京后,城市己被攻陷。
他第一件想到的是,皇帝要有大麻烦。
叫他想不到的是,皇帝还在宫里。
至于现在是什么状态,谁也不知道。
传出来的消息也夹杂着不少水分,因为大顺军己封锁了宫门,消息很难再透露出来。
张信立即向皇宫赶去。
到了皇宫,情况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宫门口站满了大顺的士兵,皇宫周边,出现了许多巡逻队,看来想进入皇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硬闯肯定不行,只能向守宫门的军官申请,若一次申请不来,那就没有第二次了。
这么敏感的地方,不会容许他长时间待在这儿的。
怎么办?他脑子急速地转动着。忽然,他眼前一亮,想出了一个办法。
忙快速向关帝庙走去。
关帝庙位于紫衣巷,是一所纪念三国名将关羽的建筑。
这样的建筑在国内比比皆是,可见国人对关公的尊崇程度。
这时,由于处于紧张状态下,关帝庙己谢绝客人访问。殿门紧闭,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他警惕地望了一下四周,确信很安全,便向前拍打了几下门。
院子里传来脚步声,很快门开了,从里面探出一个人的脑袋来。
毫无表情的脸,看到张信后,立马笑了起来,“督主,您回来了。”
张信闪身进了院内:“小五子,告诉你一件很不幸的事,东厂已经不存在了。从今之后,我们都以弟兄相称,就叫我大哥吧。”
原来,东厂之所以叫那些贪官污史胆战心惊,是有原因的。除了东厂内部有各类型的专业人员外,张信还有一个强大的情报网,为他输送情报。
在京都,至少隐藏着五十名暗探。
他们遍布京城的各个角落,以各种身份做掩护。有商人,说书者,甚至乞丐,角色各种各样。
为了保密,他们通常不与厂本部发生来往,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联系。
那便是通过联系点,接收厂本部下达的冬天项命令。
关帝庙是他们的一个重要联系点,城内所有的暗探,都是通过这儿和本部取得联系的。
这儿人员流动频繁,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也是他们选择就像关帝庙,做联略点的原因。
位置优越,又是个宗教场所,每天人来人往,各种面孔都有,大家完全是为信仰而来,至于来的真正目的,就没人关心了。
这些人中,有许多是东厂的特工。
他们会把搜集到的情报,送到关帝庙。
东厂的情报搜集官,会定期来这儿搜集情报,然后带回厂内汇总,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判断。
这儿还有一项功能,就是各情报点人员的活动经费,薪水,也由这儿代发。
现在,关帝庙里的管理人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长得十分地瘦小。
以前是个流浪儿童,后来被张信收纳了,被安置到了这儿,成为情报转送官。
那时只有十二岁,五年过去了,已经成为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情报官。
见到张信,亲的不得了。
由于情况紧急,现在张信己没时间和他说别的了,而是给他紧急布置了一项任务。
设法和分散在各地的情报人员取得联系。
因为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前有东厂的存在,而东厂又是直接为皇家服务的,使这些情报人员干起事来,特别卖力,特别有荣誉感。
现在老朱家的江山可能要被推翻,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些情报人员将何去何从,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话题。
如果没人与他们联系,这些人以后将会平民化,会从事另一种职业。
这是很可惜的事。
培养这些情报人员,可是下了不少本钱的。
况且现在崇祯帝还在皇宫,只要他还在,帝国就不算是真的灭亡,这些人就还有用武之地。
因此安排小五子,把这些人的现在位置,整理出来,他要用。
安排好之后,便问小五,这儿还有多少钱,他要借用一些,作为进宫的买路钱。
小五子知道张信对崇祯特别地忠诚,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进皇宫,认为危险太大,不建议他去。
但遭到张信否决,他认为现在这种情况下,打听出皇帝的真实情况,对制订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十分重要。
从小五子那儿拿了一包金银,走在街上,忽然听到有人喊他名字。回来一看,大吃一惊,想不到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