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代形意拳师的保守而秘不外传,导致很多练功方法大家很难看到或听到。
又由于在公园、广场、舞台或赛场上大家看到的形意拳大都是中架、中速、刚劲。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形意拳只有打成这样才算正宗,其他打法都是错误的练法。
其实形意拳的很多功法是因人而变,因功而变的。
我经常听到一些练过几天形意拳的人评论别人,这个架子太高了,那个架子太低了;
这个速度太慢了,那个速度太快了。这个劲道太刚了,那个劲道太柔了;
这个动作太大了;那个动作太小了等等。
拳谱中讲:“不可以传自思不到道无理”,“看书千卷备应考,武艺只论见识浅”,就说的是这种人。
不要认为自己看不懂就说没道理,读书比的是文章,练武比的是见识。
凡能够得到真传的形意拳习练者,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习练。
第一阶段:练中身架、中速度、明刚劲后转为暗刚劲。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相比较而言,中身架易学好练,不易散架变形,学者能较快地掌握基本要领。
中速度也是因为比快慢两种速度都好练,容易早日练成。
明刚劲也是因为较为好练,易发现问题便于及时纠正。
明刚劲能够震慑敌人,能毙伤敌人,但却不利于养身易伤气,而且还影响速度和灵活性。
明刚劲练成后才可转练暗刚劲。因为暗刚劲在习练时不易暴露问题,难以及时纠正。
暗刚劲能麻痹敌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种功法的习练主要是用于入门和表演,也是大家最常见到的练法。
第二阶段:练低身架、慢速度、明柔劲后转为暗柔劲。
为什么呢?因为低身架与中身架相比,低身架非常吃功。
若没有中身架做基础很容易变形,根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一定要在练好中身架的基础上练习低身架。
慢速度与中速度相比,慢速度更难练,因为每一个起落都要配合呼吸,速度一放慢,呼吸就要拉长。
动作越慢呼吸越长,肺活量也就越大,血液中的氧气也就越多。
所以越慢越难练,一定要练好中速的呼吸后才能练慢速度。
慢速度易发现更多的问题,有利于及时纠正。
柔劲与刚劲相比,柔劲更难练,因为柔不是单纯的软而无力,而是一种更巧妙、更熟练、更隐蔽、更圆滑、更短促的劲力。
只有全身放松用心去练才行。
因为明柔易发现问题易及时纠正,所以一定要等明柔练成后再练暗柔。
刚劲也不是指单纯的硬,单纯的硬那是僵,也叫拙劲、笨劲、傻劲。
这一功法的习练主要是用来练气、练意、找问题,是大家较少看到的练功之法。
第三阶段:练高身架、快速度、神化劲。
为什么这一功法放在最后阶段练习?因为高身架太灵活太自由,初学者极易走形。
如果没有前面两种身架的扎实功底,即便是学会了也是个空壳,一点用都没有。
因为高身架极易散架又不吃功,主要是练灵活找距离和感觉。
快速度与中慢速度比,快速度难练,一般单一的快好练,超常全面的快难练。
只有快速度才能闪防和攻击敌人,这个快是一个全身上下内外眼耳脑神经气意力手足身步法的快。
要想学好这一点,必须先把理论学通,然后要全身放松,要把全身的皮肉筋拉长到人体极限。
要把全身的骨关节拉开到人体极限,用意念快速充气来实现。
神化劲比前几种单一的劲都难练,它是把前几种劲根据实战需要随心所欲巧妙组合的一种综合劲力。
要有意识地进行,内柔外刚、外柔内刚、上刚下柔、下刚上柔、左刚右柔、右刚左柔、前刚后柔、后刚前柔、明刚暗柔、暗刚明柔、出柔落刚、落柔出刚、全刚全柔、半刚半柔等配合练习。
只有刚,才能伤人,只有柔,才能提高速度与灵活性,两者必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行。
正如拳谱所讲:出手为把,着人为拳。
这一功法的练习主要是用于散手。
柔养气,刚伤身,见刚见柔才是真。
慢练功,快打人,不慢不快易入门。
低易塌,高易散,不低不高只为演。
武术的胆识和胆量
胆识和胆量在各种情形有不同看法及标准,像我有胆量打伤死人,就没有胆量向人家借钱。
因此很难定原则,所以就用武术方面.我的见解说明。
有人作不该作的事或作很危险的事,人家骂你“愚胆“,这种胆量是不正常。
而武术上的胆量是有一套训练方式,不是盲目的有胆不怕死天生的。
平常听师父讲他的历史经验谈,在什麽环境什麽事情如何判断处理,用何招式动作打赢人。
我们听多了,对我们学习的动作招式有了信心,信心是胆量之前必需具备的。
要练对练对打或散打摩手,对自己防守和攻击的动作有自信心。
要熟练自个得意的招式,加强功力到自有信心,绝对要获得师父独传秘诀秘技,就是简单几招秘法。
这些都是最后保命护身之技,你得有信心保命,你知道不会失败而有胆量去闯荡江湖,是武术真胆量。
现在许多人半知半解武术,没有前述的条件,就开馆授徒,威风吹牛不得了自认大师父,总有一天给人打败,这叫“愚胆“;
胆识的识应该是常识和审查,武术胆识是从还没身体接触到决战进行中到胜败结束。
双方尚未接触之前,判定人的高矮环境的特点,要用声东击西或打上削下方法,在未接手前心里要识定好。
这由平常练拳练套路得来,动招式的使用法熟习的话,胆识有了,徐非你练的招式不知道用法或用法不正确,变成引虎入门,就吓破胆了。
接触身体最重要是,眼要用“神观“身手足要懂“听劲“。
你就能审查判识对方来去动作变化招式动态,而控制它,这要领得师父来开窍不可。
要拆解招式,知守明破法,五行刚柔发劲蓄劲相生相克原理,拳理常识有开悟,胆识广达不受困受阻。
这样武术“胆识“有充足,能为师匠能掌门户之高手;
有“胆量“就是有信心进攻得胜,有“胆识“就是有知识有经验来解开生死决战的危险而获胜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