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拳谱言:胯催肩,肩催肘,气力到手。此为练。
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是为用。
拳击亦如是,讲“身子追手”,手如铁锤,身如后牵之细线。
其理一致。不明此,内家之拳不可用矣,也难用得上。
内家拳三体式、劈崩拳,练时一定要注意间架不可错乱,顶力、支力、三角尤须保持。
练时把这些东西作出来了,用时松开即可,任何角度、随时随地、前进后退皆可,与拳击也无差别。
只是劲力比拳击要整、要重许多。此为内家拳之优势。
内家拳里有个猴蹦,动作简单,练身法却极有效,也极实用。
武术是一门学术,要实事求是,否则早晚要穿帮的。
我只说自己看到的事实,对事不对人,绝不是有意与哪位同道过不去。
今天,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日前与一练拳击朋友切磋,面对对手快而密的刺拳,这位练内家多年的朋友竟无还手之力。
问我有何办法。我说,你用拖步摆拳先退后进,左右连摆或摆勾连击,足可破他。
他说,你也是用拳击对拳击啊!若用内家拳怎么办?
我告诉他:形意拳制胜之法宝是桩功和整劲。
你用炮拳和鹞形贴进去打,他就崩溃了。
他说:炮拳不就一下吗?我说:否!否!内家拳是最快的,心到意到力到。
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一犯招架就是十下。
炮拳可变直拳摆拳栽捶削掌,随心所欲,怎么好使怎么来,焉为一下两下?
但前提是:你的内家拳必须有一定的造诣。
且有良好的距离感、虚实感。
形意拳是打实功夫,但要懂虚,知阴阳。
内家拳讲究练“惊炸力”,难道还有比“惊炸力”更快的力吗?但不懂距离感,打不上又有何用?
距离感何来?多打而已。刚才有个网友说:用蛇形好。
我说,非也。因为蛇形的动作幅度太大,万一一步走空,接下来不好转换。
下棋看三步。炮拳和鹞形简单实用,易于转换。打打专业队就清楚了。
千万不要想着一下就解决问题。那是传统武术的痼疾。
打过实战的人都清楚重拳重腿的重要性。
其实,真正的搏击往往三两下即解决问题。泰拳叫Ko。
以拳而言,后手拳(右拳)当为重拳,如何打好后手拳呢?
真正的拳击高手和内家拳、独流通背拳的后手拳打法基本相同。
其关键点是步子。即带步。如果按市面上一般的拳击手后手拳的打法是打不出这种穿透力的。
拳带步的过程中,后步转换为前步,后拳转为前拳。
因为在实战中基本是前拳开路,所以,这种转换往往不易发现,正是这种突然性,才使后拳既重且准,杀伤力倍增。
说到后拳,必须谈谈步法。郭云深先生的崩拳为什么能打遍天下,就是崩拳的步子倒腾得清楚。
他倒腾得清楚,别人倒腾不清,或稍慢一点,他的崩拳就到了。
何用之有?其二是:打不动对方的重心,他打上对手时人家也能打上他,成了拉锯战。
人家打的多,经验丰富,节奏把握得好,他当然要吃亏。
一句话,他缺少内家拳“打实”的功夫。
我所以要写下这件事,也是要大家关注一下小林的教训,可能也是不少人的教训。
打虚是本事,打实是功夫。
前者要转换得快,后者要有实力,要下笨工夫。打虚打实缺一不可。
形意拳讲三节要明,节节贯串,三节明方能胯、肩、肘、手相催,谓之“三催劲”。
节节贯串,当然不是一节,更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节节串成整体。
三节自然也不是一块,也是把劲一节一节地催成一个整体。
就像火车的一节节车厢一样。虽然内家拳讲要练成一个整体,一动俱动。
但固有的身体结构,要求必须通过“贯串”的形式将其形成整体。
所以,三节不明,就作不出三催劲来。
三节怎么才算明,李存义的内家拳对此有细究,练内家拳者不可不明。
练武术的老讲气啊、丹田之类,什么“力由丹田发,打人靠丹田”,言之凿凿。
形意拳也讲练气。炼精化气嘛!实际,人本身就有气,何须练?丹田亦如此。
不练拳者,肯定想不到呼吸练气之类的复杂问题。每天起来正常呼吸就是了。
练拳者呢,在练拳的过程中,把练拳的动作与呼吸自然地协调起来就对了,所以拳谱讲:起吸落呼。这就是练拳时的自然呼吸。
但一开始练拳,容易紧张,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憋气。
所以,仍须有意地把动作与呼吸协调起来。
等协调自然了,自然气沉丹田。也就是“胸中空洞洞,腹内沉甸甸”。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要贯穿始终。
形意拳致命一击:穿透力与透劲
形意拳,其威力在于功力、打法与出手的意念。
要打透敌人,必须做到放松,意念中要有透敌背之感。
穿透力,也即渗透力,只要掌握其要领,并不难练成。
想象一下,走路时不小心踢到石头,虽然感觉力量并不大,但疼痛却难以忍受。
这是因为,在踢到石头的瞬间,力量并未停止,而是继续穿透,产生了强烈的穿透力。
若将这种体验融入练功中,便是利用重力加速度,使力量在瞬间爆发。
无论是短距离的抖寸劲,还是长距离的劈打,都能发挥出惊人的威力。
穿透力,是力量穿透对方内部的能力。它的产生,需要瞬间作用力的作用速度足够快。
劲长的感觉,便是穿透。那种劲留在对方身体的时间长,虽然拳重、沉,但并不长久。
挨上一拳,虽然疼痛,但随着身体的离开,痛感逐渐消失,劲力也似乎不再作用。
然而,挨上劲长的一拳,即便身体在倒退,仍能感觉到劲力在作用,仿佛瞬间发出了抖绝崩炸之力。
真正致命的打击,并非将对手击飞,而是使对手在被击打时原地倒下。
这如同甩动湿毛巾,直接甩出威力并不大,但甩出后用力往回一拉,便会听到啪的一声,人被抽到会感到剧痛。
出拳也是如此,腰先向前猛拧,将拳头如射箭般打出,肩膀到手指都要放松。
当拳打到目标之际,腰再向后一拧,肩部有后缩之意,仿佛毛巾向后一拉。
达到目标之时,拳、腕及周身瞬间用力绷紧,随后放松。这样发出的力,便具有穿透性。
发劲前,意念要先到对方身上,拳未到而意念先到。
这需要深厚的内力与极高的专注度。在极大的压力下,仍能保持松静自然,这是形意拳高手的境界。
压力不仅来自外界,也来自自身。
如拳头握紧时,身体的其余部分仍能放松,这便是形意拳的奥秘之一。
拳头的形状在未使劲时,中间似有一小球,此时渗透力最大。
握拳要紧,但要空握,仿佛紧握空气。
出拳时,要放松手臂,虚握拳头,到目标时绷紧手臂、腕、拳,发出爆炸力。
要达到这种程度,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与领悟。
发力的另一个秘诀是“大形过位”,即步要过人,身要过人,手要过人,整个人要过人。
前脚要超过敌人的后脚,步法要将敌人掀起、趟出。身体要过人,将自己的重心砸在敌人的重心上,将敌人砸倒、撞飞。
手要过人,将敌人打穿、打透,直击后脑、后心等要害部位。
实搏中,形意拳的威力更能得以体现。如蛇形般灵活的身法,配合肩撞、身靠等技法,可将对方轻松发出。
但在实搏中,更可运用肘打、撩阴、戳眼、刺喉等狠招,一招制敌。这些招式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平时师兄弟之间要多切磋摸手,如临实战般彼此挨打,无须介意。交手时,周身如钢铁般撞人,如虎扑羊般瞬间折断对方颈椎。
接手便使对方失重,在对方身形不稳时迅速进招。
落掌点要入任通督,即从胸前的任脉打入,对准后背的督脉,轻轻便将对方抛出数步之外。
打人如拍球,要体会其中的意境。眼神要灵活,看清对方中心、重心一线。
手上的劲碰到哪就往哪扎进去,这便是透劲的诀窍。
透劲在于巧妙发力,引起对方身体反弹并产生震荡。
攻击时力量要控制在使对方失去平衡但实际又未真正倒地的程度,这样既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又能确保自身安全。
总之,形意拳的穿透力与透劲是其致命的武器。
通过长期的练习与领悟,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这些精髓,使自己在武术道路上不断精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战经验的积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