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派形意拳桩功主要以“三体式”为主,除有增强体质为技术筑基外,还别具技击内涵。
桩功虽为静态,但有“抻筋拔骨”、“静中有动”的特点。
“三体式”又名“三才式”、“鹰捉式”,被称为形意“母式”,是开启形意拳之门的钥匙。
对这个似乎简单而又枯燥的桩功,尚派前辈们特别强调,不但要练好它,还必须练至精微,并说:“桩功是个宝,得它才能好。”
许多站桩者,在站桩的过程中,易生杂念,气浮心燥,站之不能久,即使有人强忍坚持,也不免事倍功半,收获甚微。
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数形意拳习练者都按所谓的“八字诀”、“三才九式歌”的要求去练。
但这些要求本身就存在问题,即复杂又繁琐,绝非老前辈的真言。
当是后来者所编造,以致本来应该松静自然、舒展大方、一触即发很简单的东西,却被几十个要求所束缚,任谁也难以做到!
二是站中无意,如果明白了‘四梢’的作用,就不会气浮心燥,自然能排除杂念、做到松静自然,如此自然练久功深。
尚云祥先生在教学中除指出拔背、沉肩、坠肘、并膝、提肛、裹胯和三圜、三顶、三扣外,其他从不引用。
“三圆”是对形意掌型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三体式和鹰捉的掌的技法上。
一是手心圆,掌心回收,掌的横撑力大,有利于控制接触的变化。
二是手背圆,使力贯于指,“三节”劲整,“三催”气贯。
手心与手背虽互为表里,但因用意不同,故劲与作用也不同,如单一使用时,则效用自明。
三是虎口圆,是助长掌的外宣和里扣的劲,使出掌控制面大而力强。
因已有拔背、沉肩,使前胸、后背自然会圆,故不必再作圆的要求。
而“三扣”一是齿叩,是发动骨梢之威,因切齿会使周身筋骨紧缩而力大,所谓“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是也。
二是手扣,是发动上肢筋梢之威,可使劲达手指,气贯梢节,增大落翻的发劲作用。
三是脚扣,是发动下肢筋梢之威,劲达下肢,气贯掌趾,增强桩基之力。
因已有沉肩、坠肘,故不需要再有扣肩的要求。
“三顶”与一般说法基本相同,二是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是发动血梢之威,能振起精神。
因头顶、项竖,加之气沉丹田,身躯之抻拔,使“三关”易通,使肾气能上达泥丸以养性。
二是舌顶上腭,有吼狮吞象之容,是发动肉梢之威,因舌卷气降,使呼吸平稳,气沉丹田,使肾气归根以养命。
且津液(唾液)增多,以润喉咙,回咽意引丹田,顺气养身,有助消化。
三是手顶,若有推山之功,有助筋梢之威,且腰力得展,“三催”劲整,气贯五指,增大起钻之劲。
初学站桩,尚云祥先生只提这些要领,便于记忆和掌握。
待有一定基础,便以拳经理论来指导,既纠正不足,又可理解涵义,因而易得三体式的技法精华。
并使桩功与拳术、理论与实练相结合,收相得益彰的效用。
三体式由于传播年久,外形已有多样,其实质更有很大差异。
当然形式不同,各有千秋,我们后人既然爱好,自然应该追溯它本真面貌。
形意拳中肩与胯的奥秘
形意拳中外三合讲“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实际上,手脚,肘膝的合,都离不开肩胯的合,“肩与胯合”了,其它的环节自然就能合。
形意拳的练习中肩与胯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大关节,离开了它们的相互作用,身体的螺旋劲,拧劲,也就无从谈起。
从肩胯的功能来讲,可以拧转,可以裹肩裹胯,也可以上下折叠。
肩扣了,就能够带动背,胯曲了(尾闾前翻)可以拉起脊椎,两者合起,就形成了一张大弓。
所以,胯肩除了形成拧劲以外,更主要的,也是背弓劲力的来源。
胯,我们可以分为“横胯与纵胯”,横胯:我们在走路时,如果用胯带动双腿向前移动,则是用了胯的横向拧转的劲力。
练过拔胯的人应该知道,胯练好了,是可以连续不断反弹的,且动作的速度非常灵动;
以前有句话讲“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步的奥妙,不在于脚,而在于胯。
胯练好了,一惊一诧之间,胯连续弹出劲力,带动腿换步进攻,那种速度,是令人惊讶的。
一旦我们用胯带步的方式进行攻击,不需要蹬地发劲,力从地起。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把双腿解放了出来,可以边走边打击。
所谓“纵胯”我们在上楼梯时,如果膝盖尽量不弯,或者少许弯,用胯尽量上提,拉开间隙。
走步上楼,你会发现,走完几层以后,膝盖不累,胯会很酸,这就是运动了纵向胯的劲力;
在形意拳的趟步中,这种“纵胯”往往是你起腿发劲的源泉所在。
且这样的腿踢上去,合着“内脏”起落,形成了具大的整体“提坠”劲,可以伤人于无形。
吃上一腿,有直透骨髓的感觉,骨头都会被踢麻,甚至踢断。
在肩,则要合肋,折肋才能压肩,所以肩也跟胯一样,既有平转,也有纵向的转。
同是折肋的幅度够,则可以带动内脏的翻滚,形成“翻江倒海”般的整体翻浪劲。
所以,在练习形意拳鹰捉起落钻翻的时候动的不是手,而是你的肩,是你的肋,是你的内脏。
《逝去的武林》中扑着身子打人就是这个道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劲。
当你的肩与胯,联合起来运动,就形成了翻浪劲,后浪推前浪,源源不断。
形意拳是真正的实战拳法,打人是非常直接的,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用上了身体所有的劲力,包括人体自身的重量。
出手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了打击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出手如箭,每一手都像用弹弓打出去一般。
手到瞬间,身体速度跟进,打人要做到“起如风落如箭,
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只有这样的拳,才可以做到“打人如拔草”的效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