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云琛松开他,缓步走到主位前坐下。他本想责怪两人多此一举,却又很快明白了他们的担忧。
离渊是痴儿这个事实,确实会为这次潜伏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但若是就此放弃,以后想要再找到如此恰好的潜入东宫的机会,恐怕是难上加难。
只是,这一切是不是太过巧合了?
墨云琛内心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样感。
从理智上来说,这个意外反而让他发现了李疏年的真实身份,也让他对当年的真相产生了更多揣测。
如果这真的是有人设下的圈套,为了彻底掩盖他祖父和父亲的死因,对方不是应该死死捂住这个秘密吗?
他挥了挥手,示意土明和天圆先行退下,独独留下墨芷。
踌躇半晌后,他耳根微红,压低声音问出了一个让墨芷目瞪口呆的问题。
墨芷一脸恍惚地听完主子的询问,整个人如坠云雾。
她机械地领着墨云琛来到药房,手脚麻利地配好药包递给他,直到墨云琛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她才猛地回过神来,一头撞向身旁的柱子。
一直暗中关注着两人动向的土明急忙现身拉住她:“你这是做什么?”
墨芷惊疑不定地看向土明:“你快掐我一下。”
土明竟真的依言掐了她一把,墨芷突然爆了句粗口,转身冲回药房,只留下土明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
主子究竟跟她说了什么?
墨芷此刻内心已是天翻地覆。
墨云琛方才竟向她询问男女之事,还详细打听了女子生理常识以及如何避免怀孕的方法,最后让她配的竟是避孕之药。
联想到天圆所说的太子突然离席,以及墨云琛突然回府追问离渊之事,真相已经呼之欲出。
一时间,她竟不知是该为太子女儿身的消息震惊,还是该为主子被太子夺去清白的事实震撼。
她一个都不想选,于是墨芷选择逃避现实——她一定是在做梦,一定是!
-
东宫这边,墨云琛离开后不久,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床榻前。
“殿下,他走了。”
帐内半晌没有回应,夜莺一时间难以判断李疏年是否已经入睡。
约莫半刻钟后,锦被微动,床上的人儿慵懒地撑起身子。
“从明日起,东宫全面戒严,不许任何不明药品流入。你们都警醒着些。”
虽然她不指望一次就能如愿以偿,但万一呢?毕竟与男子同房也是一件辛苦事,尽管她也是初次经历,但这并不妨碍她在心里吐槽墨云琛的技术拙劣。
跪在床边的夜莺顿了顿,低声道:“抱歉殿下,属下之后另有安排。”
李疏年意味不明地轻啧一声。
她身边的暗卫中,如今“离渊”的权限最高,若是没有夜莺相助,想要绕过“离渊”行事恐怕会困难重重。
就在她思忖着该如何向父皇借调夜莺时,夜莺却话锋一转:“不过殿下放心,今夜之后,东宫可以光明正大地戒严。”
李疏年不再言语。
就在夜莺以为她已经睡着,准备悄然离去之际,床上的女子忽然褪去了方才的散漫,语气变得格外漠然。
“知道了,让他别把自己玩死了。”
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殿下敢如此评价皇上了。
夜莺实在看不懂这对父女之间的关系,只得默默转身回去复命。
床上的李疏年拉了拉身上的锦被,仿佛从未醒来过一般,又沉沉睡去。
她实在是困极了。
墨云琛回到东宫时,天色才刚刚破晓。
卫国朝会分大小朝,十日一大朝,五日一小朝。
但自从胭脂案查明后,陛下以雷霆手段处决了一批官员,甚至连襄阳公主的驸马也未能幸免,自此便一病不起,朝会也改为二十日一大朝,十日一小朝。
今日恰逢小朝会,朝中重臣,包括摄政王和李疏年都要上朝议事。
昨夜李疏年刚刚在摄政王的宴会上当众甩了脸色,今日便有不少朝臣等着看热闹。
说是朝会,其实重要政事早已在暗地里决定妥当,朝堂上不过是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
说到底,这不过是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的舞台,同时也是为了确认皇帝的身体状况。
今日小朝会众臣已经等候了将近半个时辰,却迟迟不见皇帝现身。就在人群开始躁动时,福禄公公小跑着进了大殿。
虽是寒冬时节,他额上却浮着一层薄汗,任谁都能看出事态紧急。
“今日陛下龙体欠安,暂不上朝。并下旨六宫戒严,各位大人,请回吧。”
众臣的议论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不可置信地望向福禄公公,就连一向沉稳的李栩,脸上也浮现出肃杀之色。
皇帝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绝非吉兆。
且不说李栩尚未完全掌控李疏年,单是三个月前的胭脂案就疑点重重。
明明是扳倒墨家军的大好时机,不知为何皇帝却闭口不言,只是草草处决了几个官员便不了了之。
墨家从先帝时期就是皇室的心腹大患,此时若皇帝驾崩,只会让卫国陷入被动局面。
朝堂之内,太子虽然势弱,却并非无能之辈。三个月前他从江南带回来的那份名单,足以让满朝文武对这个向来不显山露水的太子刮目相看。
朝堂之外,还有北境的墨家军虎视眈眈。
尽管心思百转千回,众臣面上却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纷纷吵着要面见圣上,却被福禄公公含笑挡了回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明黄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众臣连忙跪地听旨。
“朕承天命,君临天下,夙夜勤勉,以安社稷、抚万民。今龙体违和,沉疴难愈,恐无力躬理万机。
太后仁慈淑慎,德高望重,深明国体,清修多年仍心怀社稷。为固国本、安民心,特命太后垂帘听政,总揽朝政大事,裁夺疑难。
皇太子李疏年,天资聪颖,仁孝敦厚,已具治国之姿。着令太子暂代国事,协理朝堂政务,习练治国之道。摄政王忠勇仁智,功勋卓着,堪托重任,着为辅佐,赞襄太子、辅佐太后,共商国是,共济时艰。
朝野内外,文武百官,须恪尽职守,听令太后与太子,遵摄政王调度,同心同德,以安邦定国。凡有不遵诏命、妄生事端者,依律严惩不贷。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这道圣旨一出,满朝哗然,所有人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太子暂代国事,摄政王从旁辅佐,这些都在众人的预料之中,可怎么还有太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