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平机械地翻动着文件,纸张摩擦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刺耳。下面我们学习市委育良市长关于全市工作的指示。
他的声音像被抽走了所有温度,连两个字都咬得格外生硬。
程度用钢笔轻轻点着笔记本,余光扫过孙海平微微发青的下眼睑。这位县委书记今天反常地没有使用惯常的排比句开场,连领带都选了最保守的藏蓝色——种种迹象表明,他应该已经收到李达康即将调任林城的消息。
林城那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对政治明星李达康而言无异于流放。
高市长指出,宣传部长王丽突然接过话头,声音像突然拧开的广播喇叭,吕州要着力打造高科技、新产业......她的语速越来越快,仿佛要赶在某个截止时间前完成任务。
程度的目光落在文件第三页的加粗段落上。
那里明明白白写着集中清理低效产能,却被孙海平念成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这种微妙的文字游戏,暴露出地方对执行上级指示的真实态度。
会议室空调突然发出嗡鸣,程度借机松了松领带。
他想起九十年代那场惊心动魄的产业转移——当年魔都挥泪斩马谡般外迁制造业时,吕州抢到的不仅是机床设备,更是整整一代产业工人的技术积累。
那些带着沪上口音的老师傅,如今都成了各企业的技术骨干。
打造吕魔经济圈......孙海平终于念到最关键的部分,喉结不自然地滚动了一下。
程度注意到他的钢笔在文件边缘洇出个墨点,这个向来注重仪表的男人竟然失手了。
窗外的香樟树沙沙作响,程度仿佛看见九十年代的吕州码头:满载设备的货轮鸣着汽笛,崭新的数控机床裹着防锈油布,工人们喊着号子将设备搬进刚建成的标准化厂房。
正是这批魔都遗产,让吕州在世纪之交实现弯道超车。
程县长有什么看法?孙海平突然点名。
程度抬头时,发现所有人都在看他——王丽的手指悬在录音笔上方,何承海的钢笔停在纪要空白处,连坐在末位的城关镇书记都放下了手机。
育良市长的规划高瞻远瞩。程度轻轻合上文件,金属包边的封面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就像当年承接魔都产业转移时,老书记力排众议建的那个深水港。
他故意用了老书记这个称呼,满意地看到孙海平眼角抽搐了一下。
会议室突然陷入诡异的安静。程度知道大家都听懂了弦外之音——当年力主接盘魔都制造业的老书记,正是如今即将退休的吕州市委书记。
而此刻文件里淘汰落后产能的表述,与当年捡破烂的决策形成鲜明讽刺。
孙海平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陶瓷杯里的茶水晃出几滴在文件上。
程度默默推过自己的纸巾盒,看着那滴茶水慢慢晕染开经济圈三个字。这个细节让他想起父亲珍藏的老地图——泛黄的汉江省版图上,吕州和魔都分列长江两岸,像一对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继续下一个议题。孙海平生硬地转移话题时,程度已经在本子上画出了吕魔经济圈的辐射范围。
那条虚线穿过会议室斑驳的光影,最终停在孙海平微微发抖的手背上——那里有块显老年斑,在阳光下像枚褪色的政治印章。
孙海平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一般沙哑:我们认真学习省委谢洪涛书记的精神,落实高市长关心吕州的经济指示......
他机械地重复着套话,指节在实木桌面上敲出沉闷的节奏。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将那道从眉骨延伸到下巴的旧伤疤衬得愈发狰狞。
程度注意到孙海平的茶杯今天异常干净——没有漂浮的茶叶,杯壁上甚至没有茶渍。
这个向来讲究的书记,今早连泡茶的耐心都没有了。
程县长,孙海平突然提高音量,手指在文件某处重重一戳,你是主管全县经济的父母官,要负起责任来......后半句话像被什么东西突然掐断,只剩下空调出风口的嗡嗡声填补着尴尬的沉默。
程度微微颔首,钢笔在笔记本上洇出个漆黑的圆点。
他太清楚孙海平今早反常的原因——李达康调任林城的消息,就像一记闷棍敲碎了这位县委书记精心构筑的政治堡垒。
那个电话记录现在还亮在孙海平手机屏幕上,程度从倒影里看得一清二楚:通话时间7分28秒,足够传达所有关键信息。
会议室角落的绿植轻微晃动。程度余光瞥见王丽正偷偷删除手机里某个备注为LdK的联系方式。
......为青林的发展贡献力量。孙海平终于说完这句完整的指示,喉结艰难地滚动着。
他松了松深蓝色领带,那是李达康去年送他的生日礼物。
程度记得当时酒桌上,李达康拍着孙海平肩膀说蓝色象征广阔天地,现在这片天地突然变成了林城那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窗外的麻雀突然惊飞。孙海平目光扫过会议室每个人,在程度脸上多停留了0.5秒。
他想起今早秘书汇报的异常——天龙集团突然暂停了青林新区的土地款支付,而那个向来殷勤的赵趋平,电话已经连续三小时无法接通。
散会,下午继续!孙海平突然宣布,文件夹在桌面上拍出沉闷的回响。
他起身时碰翻了茶杯,清水在吕州市委红头文件上漫漶开来,把李达康三个字泡得模糊不清。
程度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
他注意到孙海平忘在座位上的笔记本,最新一页写着高育良三个大字,被钢笔反复描摹得几乎透纸背。
角落里还画着条跃龙门的鲤鱼,鱼眼处被戳出个深深的洞。
走廊尽头,孙海平正在窗边猛吸烟。
程度看着那节烟灰颤巍巍地悬着,就像李达康系留在吕州的政治影响力,随时可能断裂。
而远处政府大楼顶层的阳光房里,高育良送的那盆罗汉松,正在晨光中舒展新芽。
学习两个会议精神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下午才是短兵相接,程度转头看了一眼身后何书记、赵县、孙县、王丽部长。
“程县,一起去吗?”何书记热情地邀请道。
“食堂?”程度疑惑地反问。
“吃什么食堂啊,我知道一个好地方……”孙连城连忙插嘴。
“八项规定你都忘了?”程度有些不满地打断了孙连城的话,心想这孙连城怎么这么不懂事,要吃喝也不急于今天嘛。
“不是,是一家小饭馆,味道还挺不错的,而且人均也就二三十块钱!”孙连城笑着解释道,似乎对这家饭馆很有信心。
“哦?”程度的兴趣被勾了起来,“那行,前面带路吧!”他大手一挥,豪爽地说道:“今天我请客,大家都别跟我抢啊!”
程度心里很清楚,这顿饭他可没打算报销,反正用的是自己的钱,只要不违反规定就行。
一行人来到了那家小饭馆,程度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饭菜香,不禁感叹道:“果然是苍蝇馆子啊,这味道还真不错!”
大家纷纷落座,程度看着桌上的菜,满意地点了点头,“下午还要开会呢,吃完饭后大家休息一会儿,中午就不安排酒了!”
说罢,程度率先夹起一筷子菜放进嘴里,仔细咀嚼后,不禁赞道:“嗯,味道确实很好,连城同志,你是怎么找到这家饭馆的?”
这些菜虽然都是家常菜,但却被烹饪得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孙连城夹起一筷子菜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后,缓缓说道:“这青林大大小小的饭馆,加起来足有一千七百多家,每一家我都去过!”
他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一片惊叹,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向孙连城,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回应。
“连城同志真是……”有人喃喃自语道,但话到嘴边却又突然卡住,似乎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孙连城的这番举动。
然而,孙连城并没有在意众人的反应,他继续说道:“在青林,不仅有一千七百多家饭馆,还有数不清的五金店、在建工地,以及二十八个公园。此外,这里还有一百多个湖泊……”
这些数据就像印刻在孙连城脑海中一样,他对整个青林的各行各业都了如指掌,随口就能说出详细的信息。
程度对孙连城的表现非常满意,他频频点头,赞叹道:“务实,承海同志、俊平同志、王丽同志,什么是务实?像连城同志这样的就是务实啊!”
程度不禁再次对孙连城的工作能力感到钦佩,他暗自感叹,不愧是九十年代国内顶级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其知识储备和对工作的熟悉程度简直令人惊叹,自己与之相比实在是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