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夏天在论文与数据的缝隙中悄然流逝。当泰晤士河畔的梧桐树荫变得浓密厚重时,宁晚收到了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正式访问学者邀请函,附属于江野即将入职的那个交叉学科中心,时间恰好覆盖她博士论文最关键的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阶段。
这无疑是江野“路径优化”建议最完美的实现。宁晚在LSE的导师对此也极为支持,认为Eth在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资源将对她大有裨益。一切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精准地推入了预设的轨道,高效得令人安心。
初秋,当阿尔卑斯山巅已覆上初雪,苏黎世湖依旧碧波荡漾,环湖的山林层林尽染。宁晚再次拖着行李,走出苏黎世机场。这一次,接机口那个清瘦挺拔的身影,穿着与波士顿时节不同的深色风衣,脸上带着长途飞行后的些许疲惫,却在看到她时,眼底瞬间点亮了熟悉而温暖的光芒。
没有过多的寒暄,他自然地接过她的行李车。“公寓已经安排好了,在中心附近,步行可达。”他一边引路,一边简洁地汇报,语气是惯常的平稳,但宁晚能听出那底下潜藏的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
“效率真高。”她笑着评价,跟在他身侧,感受着苏黎世清冽干燥的空气,与伦敦的湿闷截然不同。
“‘初始化’流程需要优化。”他一本正经地回答,侧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他帮她租住的公寓不大,但明亮整洁,推开窗就能望见远处积雪的山尖和一片宁静的屋顶。书桌正对窗户,视野极佳。江野自己的住处就在相邻的街区,用他的话说,是为了“最小化通勤时间成本,最大化潜在协作效率”。
苏黎世的生活迅速步入正轨。宁晚在Eth中心拥有了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与江野的实验室相隔不远。他们的协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不再是跨时区的异步交流,而是真正的、面对面的深度融合。
每天,他们一同前往中心。上午通常是各自独立工作或参加不同的研讨班。午间,会在中心的咖啡区碰面,简单交流上午的进展,或者就某个突然冒出的想法进行快速的头脑风暴。下午,则常常泡在江野的实验室里,或者共用中心那间配备了高性能计算集群的研讨室。
宁晚的博士论文模型,在江野的深度参与下,开始呈现出惊人的复杂性与解释力。他将最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她收集的大规模跨国文化数据集,帮助她识别出那些传统计量方法难以捕捉的非线性模式和交互效应。而宁晚对政策背景和现实约束的深刻理解,又时刻确保着他们的模型不至于沦为脱离现实的数学游戏。
他们之间偶尔也会有争执,关于某个变量是否应该纳入模型,关于某个估计方法的稳健性,但所有的争论都停留在纯粹的学术层面,激烈却从不伤及根本的信任。每一次争执过后,往往能催生出更优雅、更强大的解决方案。
一个傍晚,他们加班处理一组棘手的模拟结果,直到中心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窗外,苏黎世湖对岸的灯火倒映在墨蓝色的水面上,与天际最后的霞光交织。
“看这里,”宁晚指着屏幕上一条异常波动的曲线,“当文化网络的‘集群密度’超过某个阈值时,政策冲击的传导会出现强烈的‘共振效应’,这和我们之前的理论推测一致,但强度超出了预期。”
江野俯身靠近屏幕,仔细审视着数据和代码,他的侧脸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专注。“‘共振’的‘阻尼系数’设置可能需要调整,”他沉吟道,“或者,我们引入的‘个体适应性’规则,在高度连接的集群中产生了‘协同放大’……”
他们沉浸在这种高强度的思维协同中,忘记了时间。直到江野的肚子不争气地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咕噜”声,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宁晚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
江野的脸上罕见地掠过一丝窘迫,但很快恢复了镇定,直起身,揉了揉眉心:“‘系统’提示需要‘能量补充’。”
“那就暂停‘迭代’吧,”宁晚笑着保存了工作进度,“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瑞士小餐馆。”
他们走出中心,秋夜的凉意扑面而来。并肩走在苏黎世古朴而干净的街道上,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长。餐馆里暖黄的灯光和食物香气让人放松。他们不再谈论工作,而是聊着白天的趣事,中心里某个古怪的教授,或者周末去附近徒步的计划。
这种工作与生活自然交融的状态,充满了令人安心的日常感。他们不再是隔着大洋苦苦思念的恋人,也不是仅在学术上碰撞的伙伴,而是在异国他乡,真正成为彼此最亲密的战友和依靠。
回到公寓楼下,分别时,江野没有立刻离开。他站在路灯下,看着宁晚。
“下周,”他开口,声音在夜色中显得低沉而清晰,“我在中心的第一个独立项目要正式启动了。关于用网络科学重构公共舆论的形成模型。”
“我知道,”宁晚点头,“需要我提供‘政策背景参数’支援吗?”
“需要。”他回答得干脆,随即顿了顿,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情绪,“但不止是这个。”
宁晚看着他,等待着他的下文。
“这个项目,”他缓缓说道,每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我希望,能成为我们下一个‘协同进化’周期的‘初始条件’。”
他不是在邀请她参与一个项目,而是在规划一个更长远的、将他们的事业和生命更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未来。一个超越了短暂访问学者身份的、未锁定的未来。
宁晚的心跳在寂静的夜里清晰可闻。她看着他被灯光勾勒出的、坚定而清晰的轮廓,看着他眼中那份毫不掩饰的期待与承诺,一股强大的、温暖的力量充盈了她的胸腔。
她向前一步,轻轻握住他的手,指尖与他紧密相扣。
“好。”她仰头看着他,眼中映着苏黎世的星光和他清晰的身影,“那就……以此为‘初始条件’,开始运行。”
苏黎世湖的夜色温柔,算法在静默中优化。
而他们之间那场宏大的“协同进化”实验,在阿尔卑斯山麓的这个新节点上,正悄然加载着更具野心的代码,指向一个更加广阔、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