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南京,梧桐叶已落了大半,只剩下几片顽强的叶子在枝头摇曳。何世清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继续在笔记本电脑上修改设计图。忽然,一双温暖的手从后面环住她的肩膀,苏苗苗的下巴轻轻抵在她的发顶。
手这么冰,怎么不开暖气?苏苗苗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温热的气息拂过何世清的耳畔。
何世清仰头,迎上一个轻柔的吻。怕吵醒你。她轻声说,手指与苏苗苗的交握在一起。
书桌上摊着古镇改造的调研报告,这是何世清接的第三个实践项目。苏苗苗拿起报告翻看,指尖在图纸上轻轻划过:这里的设计很有心意,把老戏台改造成社区活动中心的想法真好。
多亏你上次陪我走访老艺人。何世清转身将苏苗苗拉进怀里,在她眉心落下一吻,要不是你记录下那些唱腔和戏文,我也想不到这个方案。
夜深了,何世清还在为项目数据发愁。苏苗苗热了杯牛奶递过来,坐在椅子的扶手上,一手轻抚她的后背。
别太勉强自己,她在何世清耳边轻语,要不先休息?
何世清摇摇头,把脸埋进苏苗苗的颈窝,嗅着她身上淡淡的墨香。明天就要交初步方案了,还差最后一部分。
苏苗苗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哼起一首童谣。那是何世清小时候母亲常唱的曲子。在温柔的哼唱声中,何世清焦躁的心情渐渐平复。
她直起身,在苏苗苗唇上轻吻一下:谢谢,我感觉好多了。
深秋的南京总带着三分诗意七分凉。中山陵的梧桐叶被秋风染成深浅不一的金黄,阳光穿过枝叶缝隙洒在柏油路上,落下斑驳的光影。一阵凉风吹过,叶子簌簌飘落,有的打着旋儿落在行人肩头,有的铺在路边,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咯吱”声。
何世清坐在书桌前,台灯的暖光笼罩着桌面,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同时开着三份文件。左侧是即将完成的毕业设计图纸,AutocAd软件里,线条密密麻麻,每一条都经过反复修改,她还在图纸边缘用红色批注标注着细节调整建议;
中间是云南村落的测绘数据,Excel表格里,海拔、坡度、房屋间距等数据整齐排列,有些单元格里还插着她手绘的简易地形草图;右侧是刚收到的投资意向书,pdF文件上,投资方的公章鲜红醒目,条款部分被她用黄色高亮标出,重点内容旁还写着疑问。
她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许久,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指腹因为长期握笔和敲击键盘,有些微微泛红。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了几片,飘到窗台上,停留片刻后,被又一阵风吹走。何世清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指尖落下,在新建的文档里郑重地敲下“清源规划工作室”七个字。字体选的是宋体,她觉得这种字体端庄又不失灵动,像极了她想要打造的工作室风格。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背后藏着无数个日夜的思考。去年夏天,何世清跟着学校的实践团队去云南云岭村做测绘,那是个藏在大山里的村落,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土坯房错落有致,村民们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调研时,她发现村里的老建筑大多年久失修,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落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她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想通过自己的设计,让古村落重新焕发生机。
回来后,她熬夜赶制方案,一次次修改图纸,一次次调整思路。方案完成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全国高校城乡规划设计大赛,没想到竟然拿了一等奖。获奖消息传来那天,她正在图书馆查资料,接到组委会电话时,激动得差点打翻桌上的水杯。从那以后,找上门来的合作邀约就络绎不绝,有的是房地产公司的住宅规划项目,有的是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项目,还有的是政府部门的乡村改造项目。
最让她心动的是一个古城改造项目,投资方是业内有名的文旅集团。
那天下午,她刚结束一场设计讨论,回去就收到了投资方的邮件。邮件里写道:“何小姐的设计既有专业精度,又有人文温度,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希望能与您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有特色、有内涵的古城改造项目,具体合作细节可面谈。”她反复读了好几遍邮件,心脏“砰砰”直跳,兴奋得了好几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