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国沉默了很久,才低声说:“……他找到我住的地方。那天晚上,我喝了点酒,在巷子口吐……他走过来,递给我一张纸巾。”
“然后呢?”
“他说……他注意我很久了。说我这样的人,不该被埋没。”李志国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扭曲的向往,“他说他有个计划,能让我……变得重要。”
“他长什么样子?声音呢?”
“看不清……帽子压得很低,口罩……声音……有点哑,好像故意压着嗓子。”李志国努力回忆着,眉头紧皱,“他很高,比我高半个头……手……他的手很干净,手指很长,不像干粗活的。”
“他给了你什么?除了那部手机和自白书?”
“钱……一开始给了一些现金。后来……就是指示。他让我背下那些……故事。他说,只要我按他说的做,去自首,以后……以后会有人照顾我家里人。”李志国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哭腔,“他骗我……他根本就没想管我……”
“照顾你家里人?”虞倩捕捉到这个信息,“他提到了你具体的家人?”
李志国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极度的恐惧,疯狂摇头:“没有!没有!我瞎说的!他什么都没答应!”
他的反应过于激烈,显然,“家人”是他的另一个软肋,也是真凶用来控制他的筹码之一。
技术队的办公室,方雪和几名技术人员正对那部老式手机和那段模糊的监控视频进行攻坚。
手机已经被拆解,每一个元件都被仔细检查。
“SIm卡是彻底废了,无法恢复任何数据。”一个技术员沮丧地说。
“重点是手机本身。”方雪戴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手机内部的主板,“任何经手过的设备,都会留下使用者的痕迹,哪怕微乎其微。”
她的指尖在一个极其微小的、类似于存储芯片的焊点附近停下。那里有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非出厂状态的残留物。
“这里……好像沾过什么东西,又被清理掉了。”她小心翼翼地用微型工具取样,“送去微量物证分析,快!”
另一边,对监控视频的增强处理也在同步进行。画面被一帧帧分解,锐化,降噪。那个连帽衫男子的身影依旧模糊,但他的动作被放慢到极致。
“等等,倒回去零点五秒。”方雪盯着屏幕,“他递纸袋给李志国的时候,左手有个细微的小动作。”
画面逐帧播放。连帽衫男子用左手递出纸袋,他的手腕在那一刻有一个极其快速的、向内翻转然后回正的动作,幅度很小,若不刻意观察,完全会以为是递东西时自然的晃动。
“这个动作……”方雪眯起眼睛,“不自然。像是习惯性,或者……刻意掩饰什么?”
她将这一小段手腕动作的影像单独截取出来,做成循环播放。反复观看中,一种隐约的熟悉感浮上心头。她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动作。
陈默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林峰拿着一份报告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
“陈队,对比结果出来了!第六起案件现场的水渍,和王福贵现场那两处水渍,主要成分都是普通自来水,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在三处水渍样本中,都检测到了极其微量的同一种化合物——一种非常特殊的工业润滑剂添加剂,通常用于高精度的仪器轴承保养!”
陈默猛地抬起头:“确定?”
“确定!这种添加剂并不常见,尤其是在普通居民家里。它的存在,说明沾染水渍的,并不是普通的室内灰尘或者鞋底污物,而是接触过这种特定润滑剂的东西!”林峰语速很快,“而且,在王福贵现场,热水瓶碎裂处的水渍里,这种添加剂含量最高,旁边那片‘标记’水渍次之,第六起案件现场的含量最低,但确实存在!”
陈默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七个案发地点。它们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看似毫无规律。
“凶手的鞋底,或者他使用的某种工具上,沾染了这种润滑剂。”陈默沉声道,“他在作案过程中,无意间或者……有意地,让这种痕迹留在了他认为‘合适’的地方。第六起案件是开始,王福贵案是确认。”
他看向林峰:“立刻查这种特定润滑剂添加剂的来源、用途、以及在本市的销售和使用情况!这可能是我们找到他活动范围或者职业特征的关键!”
“是!”林峰转身就要走。
“等等,”陈默叫住他,“把这条线索同步给负责内部排查的队长。重点关注……有可能接触到这种高精度仪器和特殊润滑剂的人员。”
“明白!”
林峰离开后,陈默重新坐回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润滑剂……高精度仪器……“齿轮匠人”……这些词汇在他脑中盘旋,逐渐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方雪那边的微量物证分析结果也出来了。从那部老式手机主板上提取到的残留物,经过检测,是一种极其细小的、带有特殊静电的纤维碎屑。
“这种纤维……”物证科的专家看着报告,有些惊讶,“通常用于某些特定型号的……防静电指套或者高级精密仪器清洁布。”
防静电指套?精密仪器清洁?
方雪立刻联想到刚刚同步过来的润滑剂添加剂线索。两者指向了同一个方向——高精度仪器维护、精密加工、或者……钟表维修?
她猛地想起那个循环播放的手腕动作。那种快速、小幅度的内翻……像极了钟表师傅在调整精密机芯时,为了避免大幅度动作影响精度,而常用的一种手腕发力方式!
她立刻将这个发现汇报给了陈默和队长。
“钟表匠?或者精密仪器维修师?”队长看着汇总过来的线索,眉头紧锁,“范围缩小了很多!”
内部排查的名单被迅速重新筛选。所有有过精密机械、仪器仪表、钟表维修等相关背景或爱好的人员被重点标注出来。
同时,对王福贵社会关系的深挖,也传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息。张辰在走访王福贵常去的一家廉价酒吧时,一个酒保回忆起来,大概半个月前,王福贵曾经醉醺醺地吹嘘,说他“很快就要发财了”,“有个搞技术的老板”看中了他的一样东西,要花大价钱买。
“什么东西?”张辰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