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的会议室内,气氛空前凝重。局领导亲自坐镇,听取了陈默的详细汇报。当听到第三把凶器上出现赵老四的dNA时,所有与会者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荒谬!骇人听闻!”一位领导拍案而起,“这是对法律赤裸裸的挑衅!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破案!”
网络上的舆论果然如预料般彻底爆炸。“正义杀手”第三次出手,目标直指民众深恶痛绝的贪官,这彻底点燃了积压的社会情绪。欢呼、赞美、甚至有人开始为“正义杀手”创作诗歌和歌曲。尽管官方媒体试图引导舆论,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但在汹涌的民意面前,声音显得微弱。
一种危险的“正义”共识,正在形成。
“凶手在利用民意。”陈默在案情分析会上指出,“他选择的三个目标,都具有强烈的‘招恨’特质。赵老四代表底层恶棍,李浩然代表校园暴力,刘斌代表官僚腐败。这覆盖了社会不同层面的痛点。他在扮演‘复仇之神’的角色,而民众的欢呼,是他继续行动的精神鸦片。”
队长脸色阴沉:“所以他的下一个目标,可能会更具象征性,更能引爆舆论。”
“没错。”陈默调出了一份名单,上面罗列了一些近期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被法律制裁的人物——涉嫌抄袭并打压质疑者的学术权威、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却逍遥法外的企业主、卷入性侵丑闻的公众人物……
“我们必须走在凶手前面。”陈默目光扫过众人,“对这些潜在目标,进行秘密的、预防性的布控。同时,调整侦查方向。”
他停顿了一下,强调道:“凶手对司法程序、物证鉴定非常了解。他可能有过相关的学习或工作经历,甚至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或者曾经离我们很近。”
这句话让会议室的气氛更加微妙。内鬼?或者曾经的同行?
“排查范围要扩大。”队长下令,“所有近五年内离职的警察、检察官、法院工作人员,特别是与刑侦、法医、物证鉴定相关的。还有,各大学法律系、刑侦专业、医学院的学生和教职工,尤其是那些对现实不满,发表过激进言论的。”
任务被层层分解下去,庞大的侦查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陈默则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前铺开了三起案件的所有资料。他反复观看有限的监控录像(虽然没能直接拍到凶手,但可以分析其行动路线和可能的身形特征),研究现场地形图,揣摩凶手的心理画像。
男性,25-40岁之间,体力良好,可能受过军事、医学或相关专业训练。心思缜密,计划周详,有极强的反侦查意识。拥有一个固定的、隐蔽的场所用于准备凶器(锻造工具)和策划行动。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有自诩正义的救世主情结,同时伴有明显的表演型人格障碍,享受被关注和被“崇拜”的感觉。
而现在,还要加上一条:对dNA鉴定技术有相当的了解,并且能够获取相关的工具或材料(如用于转移dNA的棉签、保存液等)。
这样一个具备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的对手,隐藏在城市数百万人口之中,如同水滴入海。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专案组投入了空前的警力,对刘斌的关系网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对潜在目标进行了暗中保护,对符合侧写的人员进行了筛查……然而,凶手如同人间蒸发,没有留下任何指向其真实身份的线索。
就在这种高度紧张和压抑的氛围中,第四天,一封邮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市局一个对外公开的举报邮箱里。
邮件的标题只有两个字:
《审判书》
邮件是凌晨时分由一个无法追踪的加密代理服务器发送的,直接进入了市局对外公开的“违法犯罪举报”邮箱。负责初步筛选邮件的文职警员一开始并未特别留意,直到点开附件,看到那熟悉的、带着强烈个人风格的“宣言”。
《审判书》
罪人:周振华,振华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罪行:长期非法排污,致使清河镇地下水及土壤遭受严重重金属及化学有机物污染,周边村民癌症发病率异常升高,数百人健康受损,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破坏。其通过贿赂、欺瞒等手段,屡次逃避环保法规制裁,逍遥法外。
证据:附部分内部检测报告、资金往来记录(匿名处理)。
判决:死刑。立即执行。
执行者:正义。
附件里除了那份罗列着触目惊心数据的“罪状”和经过模糊处理的“证据”外,再无其他。
“混蛋!”队长看到打印出来的《审判书》,额角青筋暴起,一拳砸在办公桌上,震得笔筒乱跳,“他真把自己当法官了!还发预告信!这是公然挑衅!”
整个专案组瞬间被引爆。紧张、愤怒,还有一丝被逼到悬崖边的急迫。
“周振华!”林峰快速调出资料,“没错,振华化工是本地老牌污染大户,周边村民上访投诉多年,但每次环保检查都‘恰好’达标,背后据说有保护伞。去年有环保志愿者收集证据起诉他们,结果关键证人翻供,证据链断裂,不了了之。周振华本人极其嚣张,曾公开对媒体说‘随便告,告赢了算我输’。”
“立刻!马上!”队长几乎是吼出来的,“一队人,去保护周振华!把他给我看起来!二队,排查周振华所有可能的活动轨迹,公司、家、常去的会所,所有地方都给我布控!三队,技术队,给我盯死这个邮箱,追踪发信Ip,分析附件内容,挖地三尺也要找出点线索!”
警笛撕裂城市的宁静,大批警力如同撒开的网,扑向振华化工和周振华位于市中心的豪华公寓。
陈默没有跟随行动部队,他站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看着各个布控点传回的实时画面,眉头紧锁。凶手的行为模式再次升级,从隐秘处决,到公开发布“审判书”,这不仅仅是挑衅,更是一种……自信膨胀到极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