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大会开在红星村老大队部,两村人挤得满满当当,连窗台都趴着看热闹的半大孩子。
林薇把画好的砂石路草图钉在木板上,用红笔圈出起点——红星渠闸口,再沿着田埂画到邻村主干道,最后延伸向县城方向:“这条路由两村合修,长三里地,修通后拉菜去县城能省一半时间,以后卖粮、买化肥也不用绕远路了。”
话音刚落,邻村的李二哥就举起手:“林丫头,修路是好事,可砂石从哪儿来?咱们俩村凑的钱,够买多少砂石?”
这话戳中了大伙的顾虑,底下立刻响起议论声,有人小声说:“要是砂石不够,修到一半停了咋办?”
林薇早有准备,从帆布包里掏出系统刚奖励的“县域资源地图”(伪装成公社下发的旧地图),指着标注“青龙采石场”的位置:“这采石场离咱们村十里地,我昨天去问过,他们有堆积的废砂石,咱们帮着清理场地,就能低价拉回来,能省三成成本。”
这时,陆衍站起身,手里攥着两村凑的资金账本:“我跟采石场谈好了,咱们出二十个壮劳力,清理三天废石堆,他们免费送咱们五十车砂石,剩下的砂石钱,用两村卖蔬菜的分红垫付,等路修通了,运输剩下的钱很快就能补回来。”
“我同意!”张大爷第一个拍桌,烟袋锅子在桌上磕得笃笃响,“我年轻时拉粮去县城,走土路得半天,遇上下雨天还得扛着粮袋走,要是有了砂石路,咱们的日子能轻快不少!”
他转头看向邻村村民,“咱们两村连渠都能一起修好,一条路算啥?”
系统提示突然在林薇脑海里响起:【检测到跨村基建意愿强烈,触发主线任务“修建红星-邻村砂石路”,任务要求:15天内完成路基铺设,确保晴雨通行。奖励:1. 简易压路机图纸(可手动改装);2. 县城农资站优先供货权;3. 解锁“农产品运输补贴”申请通道。】
林薇心里一稳,指着草图补充:“咱们还能在路边挖排水沟,铺层碎石灰防泥泞,系统……我之前查的资料里说,这样的路能用五年以上。”
她故意顿了顿,把系统奖励的信息转化为“资料”,避免露馅。
王翠花这时挤到前面,手里攥着个布包:“我这儿有五尺布票,要是修路缺人手做饭,我来牵头!强子也能帮着递工具,不算白吃饭!”
邻村的刘婶也跟着说:“我家有口大铁锅,能煮绿豆汤给大伙解暑,算我一个!”
两村人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有人主动报名去采石场拉砂石,有人说要帮着平整路基,连之前犹豫的村民也松了口:“既然大伙都愿意干,俺也出份力,总不能让别人把好处都占了。”
散会后,陆衍帮林薇收拾草图,手指轻轻拂过图纸上的路线:“明天我带壮劳力去采石场,你在家盯路基测量,别太累。”
他从兜里掏出块用油纸包着的烙饼,“早上我妈烙的,你垫垫肚子,等会儿还要去看排水沟的位置。”
林薇接过烙饼,咬了一口,麦香混着葱花味在嘴里散开。
她看着陆衍额角的汗珠,突然想起系统奖励的“简易压路机图纸”,拉着他的手说:“等砂石拉回来,咱们用村里的旧木轮车改个压路机,压路基更快,你不用总靠人力夯土。”
陆衍笑着点头,把她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听你的,你说咋改就咋改。”
夕阳透过大队部的窗户照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画满路线的草图上,像给未来的路镀上了一层暖光。
第二天一早,采石场就传来了热闹的声响。
红星村的壮劳力挥舞着锄头清理废石堆,邻村的人推着独轮车运砂石,王翠花带着几个妇女在临时搭的灶台前煮绿豆汤,炊烟袅袅升起,和远处的红星渠水相映成趣。
林薇蹲在路基旁,用系统奖励的“水平仪”(伪装成木盒工具)测量坡度,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机械音:【检测到砂石路工程顺利启动,触发“协作加速”buff,两村人力效率提升20%,预计工期缩短至12天。】
她抬头望向忙碌的人群,陆衍正推着装满砂石的独轮车往路基走,汗水浸湿了他的蓝布褂子,却笑得格外有力。
林薇知道,这条砂石路不仅是连接两村与县城的通道,更是通往更好日子的起点——而他们,正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份希望铺在脚下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