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并未等待太久。
次日清晨,那部加密手机便响起了王凯特有的、节奏平稳的铃声。
通话内容简洁而直接:正式邀请陈默前往京师一趟,就“此前电话中提及的合作事项”进行面谈。
王凯特别说明,陈默可携带两名随行人员,全程由他本人陪同协调。
“终于来了。”
陈默放下电话,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这比他预想的还要快,可见龙国方面对重型运输直升机的渴求程度以及他抛出的“饵料”分量之足。
此行,成功的概率已从“可能”攀升至“大概率”。
即便最坏情况合作不成,天顶星科技也能通过此次接触,极大提升在龙国顶层决策圈内的能见度与分量,为后续其他合作铺平道路。
他立刻召集了核心团队。
“帕丽莎,准备技术展示用的终极加密U盘,内容涵盖hh-23和hh-24的核心参数、部分结构设计图以及发动机的性能曲线,深度控制在‘足以证明真实性且引发惊叹,但无法凭此逆向复制’的层级。”
“里昂,立刻起草三套合作方案预案,分别对应技术转让、合资生产、以及纯采购模式,重点突出我方的核心诉求:本土化生产、技术逐步释放以及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的权益分配。你是这方面的专家,由你主谈商业条款。”
“幽灵,加强公司及周边警戒级别,直到我们返回。”
数小时后,那架庞巴迪环球6000私人飞机再次呼啸着冲上云霄,目的地——龙国京师。
机上,陈默闭目养神,帕丽莎最后一次检查着演示材料,而里昂·绍瓦热则翻阅着厚厚的合同草案,口中偶尔默念着谈判要点。
王凯、杨阳和乌燕也在机上,他们的任务是“陪同”与“保障”,气氛微妙地保持着公务性的礼貌与距离。
所有航线审批和入境手续,早已通过王凯背后的渠道提前疏通,一路绿灯,无需等待。
这就是与官方合作办事的效率体现。
飞机平稳降落在京师国际机场的专用公务机坪。
一辆低调的丰田考斯特中巴车已静候在侧。
众人上车后,车辆驶离机场,并未进入繁华的市区,而是朝着京师郊外的方向一路行去。
车程漫长,窗外的景象从现代化的机场高速逐渐变为绿树成荫的郊区道路,最终驶入一处戒备森严、标识着某数字代号“研究所”的大门。
经过数道荷枪实弹的哨兵检查和电子身份验证,考斯特最终停在一栋其貌不扬、却充满肃穆气息的灰色办公楼前。
在王凯的引领下,陈默带着帕丽莎和里昂,步入了楼内一间宽敞却装修简洁的会议室。
一进门,陈默的目光便不着痕迹地快速扫过全场。
会议桌旁,已然端坐着十余人。
他们气质迥异,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几位肩扛将星或大校军衔的军方和总装备部代表,神情严肃,目光如炬。
穿着西装的应该是商务部的官员,面带职业化的微笑,眼神中却透着精明的算计。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几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穿着工装或西装的老者——他们来自昌飞和哈飞,是龙国直升机领域的国宝级技术专家,此刻正带着审视与期待交织的复杂神情望过来。
此外,还有几位显然是来自更高决策层的观察员,沉默地坐在稍靠后的位置。
这场面,阵容之豪华、规格之高,远超一次普通的商业洽谈。
陈默心中瞬间掠过“鸿门宴”三字,要是有句“是关中王来了”既视感就更强了,但他随即暗自哂笑:对方是渴望技术的巨龙,而非拔剑而起的项羽;自己是手握钥匙的提供者,而非待宰的刘邦。
这是一场基于实力与需求的战略对接。
一位肩扛少将军衔、面相和蔼却目光深邃的中年男子率先起身,主动伸出手,笑容爽朗:
“这位就是陈默同志吧?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年轻有为啊!我是总装的谢振华。”
“谢将军过奖,各位首长、专家,晚辈陈默,冒昧打扰。”
陈默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与谢将军握手,随后向全场微微颔首致意,举止得体,气场沉稳,丝毫不见年轻人在此等场面下常有的局促。
寒暄过后,会谈迅速切入正题。
陈默示意帕丽莎开始演示。
帕丽莎将那只特制的U盘接入会议室的保密投影系统。
巨大的屏幕上,瞬间呈现出两款线条硬朗、充满力量感的直升机三维模型——hh-23(对标ch-47F block II “支奴干”)和hh-24(对标ch-53K “种马王”)。
里昂·绍瓦热站起身,走到屏幕前,他那一口流利略带法语口音的中文此刻充满了专业的说服力:
“诸位尊敬的先生们,请允许我代表天顶星科技,简要介绍我们带来的合作诚意。”
他操作遥控器,画面切换至核心参数页:
“hh-23,纵列双旋翼重型运输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25吨,有效载荷13吨(远超直-8系列),高原性能优异,可在6200米海拔高度正常运作,具备全天候复杂地形运输能力和重型装备(如轻型坦克、火炮系统)空运\/空投能力。”
“hh-24,重型突击运输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40吨,有效载荷16吨,采用三台大功率发动机(性能数据对标甚至小幅超越t408),具备海上操作能力、空中加油能力,可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下执行远程突击、物资运输和吊挂作业任务。”
随着里昂清晰而自信的讲解,以及屏幕上滚动播放的细节设计图、风洞测试数据模拟动画、以及关键子系统(尤其是发动机的特写和性能曲线图),会议室内的气氛悄然变化。
那几位昌飞和哈飞的老专家们,早已戴起了老花镜,身体前倾,几乎要贴到屏幕前,手指不由自主地在桌面上比划着,低声交换着意见:
“这个传动系统设计……巧妙!效率损失比我们现有的型号低太多了!”
“看这发动机的功率曲线和油耗表现!高原衰减率……这数据是真的吗?!”
“材料……他们用了某种新型复合材料?这减重效果……”
他们是真正的内行,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技术资料的分量。
龙国在直升机领域,特别是重型直升机领域,最大的瓶颈始终在于“心脏”——高性能的发动机和与之匹配的传动系统。
屏幕上展示的数据,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突破的方向。
疑虑依然存在(技术来源),但技术的先进性和真实性,已初步赢得了他们的认可。
军方和总装人员的表情则更加直接。
谢将军和几位大校虽然不懂最深奥的技术细节,但他们看得懂“有效载荷”、“高原性能”、“作战半径”这些直接关联战斗力的指标。
他们的眼神越来越亮,呼吸甚至都有些加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陆军航空兵的重装远程投送能力将获得质的飞跃;意味着海军陆战队的两栖突击和垂直补给能力将直追世界顶尖水平!这是能改变战场规则的装备!
技术展示环节在一种兴奋与震撼交织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