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全城工匠的欢呼还未散尽,
夏侯玄没在王府多待,用过早饭,便带着苏晴鸢直奔城中的北州人力资源司。
人力资源司的楼前,早已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他们都是工程队里手艺最好的那批工匠,木工、石匠、泥瓦匠,一个个皮肤黝黑,手上布满了厚茧,眼神却炯炯有神。
他们听说王爷今天要来挑人,去建什么新的“工坊”,一个个把腰杆挺得笔直,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夏侯玄没有多言,直接走到堆放名册的案桌前。
册子上,记录着每个工匠的姓名、籍贯、特长,还有他们入工程队以来的工评。
苏晴鸢为他轻轻打着扇,看着夏侯玄,翻阅册子。
“有过雕版经验的,出列。”
“懂得烧窑控火的,出列。”
“识字的木匠,出列。”
他每说一句,就有一批人从队伍中走出。
最终,三千人被挑选出来,站在楼前。
夏侯玄扫过人群中,停在两个人身上。
他指着一个身材干瘦,眼神专注的中年人。
“你,叫什么?”
那人一愣,赶紧出列,躬身道:“回……回王爷,小的宋应。祖上……曾是读书人,到小的一辈,家道中落,只会些摆弄木头纸张的无用手艺。”
夏侯玄又指向另一个满手老茧,指节粗大的汉子。
那汉子更为局促道:“王爷,俺叫毕石,以前……以前是给人刻碑的石匠。
“很好。”
“宋应,毕石,你们二人,随我来。”
……
工坊区,一片新近平整出来的空地上,毒辣的日头炙烤着大地。
夏侯玄手里提着一个装着石灰粉的布袋,亲自走在前面。
他的靴子踩在滚烫的土地上,身后,一道清晰的白色线条随之延伸。
他时而停步,时而转身,用脚丈量,用眼比对,动作熟练。
那些跟在后面的工匠,包括宋应和毕石在内,都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从未见过有人这样规划建筑。
没有繁琐的堪舆,只有精准到寸的线条和明确得可怕的区域划分。
“这里,是制浆池,废水走这条暗渠,统一排放,不许污染土地。”
“这里,是烘干房,注意通风和防火。”
“那是印刷工坊,所有窗户,全部朝北开,保证光线稳定。”
半个时辰后,两座巨大厂房的轮廓,被白色的石灰线清晰地勾勒在地面上。
夏侯玄走到宋星和毕石面前,赵大牛递上两卷用油布包裹的图纸。
“宋应。”
夏侯玄将其中一卷图纸递给他。
“这是北州造纸厂的图纸,里面有改良的造纸之法。我要你,在一个月内,让北州用上比宣纸更洁白、更坚韧的纸。你,做厂长。”
宋应颤抖着双手接过图纸,那油布的触感,重若千斤。
他缓缓展开一角,只看了一眼。
那上面画着的,是他闻所未闻的机械结构,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工艺流程。
这不是手艺。
“这是……!”
夏侯玄将另一卷图纸,给毕石。
“北州印刷厂,这里面,是活字印刷术。”
“我要你,在一个月内,将书院教材,印出十万册。”
“样品在王府内,你到时安排人去取就行。”
夏侯玄看着二人,继续说道:“从今天起,你们的工钱,翻三倍。”
“厂子建成后,需要任何材料,人手,直接上报北州商会,他们会为你们解决一切。”
“本王只有一个要求。”
“一个月后,我要看到纸,看到书。”
扑通!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双手高举图纸。
“王爷!”
宋应,第一次在人前失声痛哭,额头重重磕在滚烫的土地上。
“小人……小人纵是粉身碎骨,也必将此物……造出来!”
“王爷放心!一个月!俺……我毕石就算不睡觉,也给您把厂子立起来!”
……
远处的临时阴棚下,凉风习习。
苏晴鸢拿着一柄团扇,看着远处大太阳下,那个正在对工匠们交代细节的身影。
“王妃,喝些绿豆汤解解暑吧。”
林晴婉端着一个食盒走来,为苏晴鸢和自己各盛了一碗。
绿豆汤熬得沙沙糯糯,带着一丝清甜。
“王爷总是这样,一忙起正事,就什么都忘了。”
苏晴鸢接过碗,嘴上说着心疼的话,眼里的笑意却快要溢出来。
正说着,夏侯玄走了过来,额头上挂满了细密的汗珠。
“王爷!”
林晴婉连忙起身,从怀里掏出干净的手帕,想要为他擦汗。
夏侯玄端起绿豆汤一饮而尽,冰凉的汤水滑过喉咙,让他舒服地长出一口气
“爽!”
“王妃,明日,传令城建司,安排工程队,正式开工修建原岭公路。”
“嗯。”
苏晴鸢应着,拿起扇子,轻轻为他扇风。
“只是这天实在太热,工匠们在烈日下劳作,怕是容易中暑。”
她只是随口一句感慨。
夏侯玄,端着空碗的手,停在半空。
中暑?
对啊!
硝石!
利用硝石溶于水时会大量吸热的原理,可以快速制冰!
北州境内就有不少硝石矿,只是开采粗放,无人问津。
若是能大规模制冰……
不光能给数十万工程队的工人防暑降温,保障工期,提升效率。
更能用于食物保鲜,医疗降温,……也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昂贵的商品,卖给那些达官贵人!
这硝石,能换来白花花的银子,每一两银子,都能在沙盘上变成一寸寸坚实的水泥路。
夏侯玄,放下碗,站起身。
“王妃,你提醒我了。”
他转头,看向不远处的赵大牛吩咐道:“赵大牛!”
“末将在!”
“明天,让城建司的人,再去工坊区,给我圈出一块地。”
“本王要建一座,北州制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