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登基大典筹备进入最关键阶段,京城表面一片喜庆祥和之下,一股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前朝(指禅位皇帝时期)并非所有势力都心甘情愿地接受萧玦上位。尤其是一些与萧玦政见不合、或因萧玦改革触动其利益的旧臣,以及部分担心被清算的皇族远支,暗中勾结,形成了零散的余党势力。他们不敢明面上对抗如日中天的新皇,便企图在登基大典前后制造事端,破坏稳定,给新朝抹黑,甚至幻想着能趁乱牟利。
这夜,影十三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潜邸书房。
“陛下,娘娘。”影十三单膝跪地,声音低沉,“根据各方线索汇总,已基本查明,以原吏部侍郎赵元朗、宗室子弟萧远为首的一干人等,暗中勾结,蓄意破坏登基大典。”
萧玦放下手中的朱笔,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隼:“说具体。”
“是。他们计划分三路行动:一,散播流言,诋毁陛下得位不正,质疑娘娘出身;二,在大典当日,于百姓聚集处制造小规模混乱,如惊马、起火等,引发踩踏,破坏喜庆气氛;三,收买个别宫中内侍,试图在大典所用器物上做手脚,虽非致命,但意在触霉头,制造‘天示不详’的假象。”影十三条理清晰地汇报。
凌薇在一旁听着,面色沉静。她并不意外,权力交替之际,总有不甘失败的魑魅魍魉跳梁。
“可知其具体人手、藏匿地点及行动时间?”萧玦问道,语气平静,却带着森然寒意。
“八成以上已查明。这是名单和行动计划。”影十三呈上一份密卷,“他们约定于大典前夜子时,在城西一处废弃的染坊做最后集结分工。”
萧玦接过密卷,快速浏览一遍,冷笑一声:“跳梁小丑,不自量力。既然他们自己跳出来,便借此机会,将这最后的脓疮一并挤掉。影十三,”
“臣在!”
“着你率领暗卫,按名单抓人。大典前夜动手,务必一网打尽,不留后患。记住,要活的,朕要亲自看看,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遵命!”
影十三领命,身影再次融入黑暗之中。
萧玦转向凌薇,语气缓和下来:“吓到了吗?”
凌薇摇摇头,微微一笑:“比起战场上的明刀明枪,这些不过是阴沟里的把戏。只是,没想到他们连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都用得出。”
“狗急跳墙罢了。”萧玦握住她的手,“放心,有我在,绝不会让任何人、任何事,破坏属于我们的时刻。”
大典前夜,子时将至。城西废弃染坊内,几十个黑影聚集在昏暗的油灯下,正是以赵元朗、萧远为首的余党。
“各位,成败在此一举!明日,便要那萧玦和那村姑颜面扫地!”赵元朗压低声音,激动地说道。
然而,他话音未落,染坊紧闭的大门轰然碎裂!无数道黑色身影如同闪电般涌入,手中钢刀在月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泽。
“暗卫!是暗卫!”有人惊恐大叫。
抵抗是徒劳的。这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和纨绔宗室,在萧玦麾下最精锐的暗卫面前,如同土鸡瓦狗。不过片刻功夫,所有人便被制服,捆得结结实实。
影十三走到面如死灰的赵元朗和萧远面前,冷声道:“奉陛下旨意,请诸位走一趟。”
这一夜,京城看似平静,暗地里却经历了一场无声的清洗。暗卫行动迅捷如风,除了染坊主力,其他分散在各处的余党成员也被同时抓获。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未惊扰任何普通百姓。
次日清晨,当京城百姓醒来,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盛典时,他们对昨夜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只有少数消息灵通的朝臣,发现几位同僚今日未曾上朝(潜邸已开始行使朝廷职能),心中了然,对新皇的手段更加敬畏。
萧玦在书房听取了影十三的最终汇报,所有主要头目均已落网,余孽清剿完毕。
“很好。”萧玦淡淡点头,“将他们分别关押,严加看管。待大典之后,再行处置。”
潜在的威胁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京城的安全隐患被彻底清除。这场不动声色的清剿,确保了登基大典能够在绝对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下举行,也向所有心怀不轨者宣告了新皇的雷霆手段与绝对掌控力。
风波平息,黎明将至,盛大的典礼,终于要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