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医带着云哥儿回来了,住进了云乐家里。
村里人慢慢都知道云哥儿被陈军医收养的事了,虽然他们不知道两位老者的真实身份,但是不是没看到他们和何家的来往。
估摸着他们两人应该也不简单,同时感慨云哥儿终于苦尽甘来了。
村里人这么想,钱氏的人也活泛起来,想要挽回云哥儿,重新让他入族谱。
到云乐家里来了好几次,劝说云哥儿重回钱氏的事,可都被小哥儿拒绝了。
云哥儿拒绝的果断,扬言自己不会重新回到钱氏,也不会留在水秀村,破坏之前村长的决定。
他们来家里找人还被向烽碰见过一回,知道来意,向烽明面没有说什么,转头去找了云茂山,让他帮忙敲打钱氏族人。
陈军医也没拦着小哥儿和他们族人见面,毕竟水秀村是他自小长大的地方,如果小哥儿想留下,他也不会阻拦。
可云哥儿是个拎得清的,既然姓氏都改了,就不会回头重新入钱家了。
云哥儿的事在村子里热议了好几天,就渐渐平息了,逐渐被另一个新鲜事取代了。
另外一件就是听说云乐不在村里生产,向烽担心乐哥儿的身体,竟然带他去县城租房子,而且就在医馆的旁边。
这消息一传开,可在村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啧啧,瞧瞧人家向烽,对自家夫郎多上心!”
河边浣衣的妇人一边捶打着衣物,一边感慨,“生怕乐哥儿生产时有什么闪失,直接搬到医馆边上住着去了!这得花多少银钱啊?”
“可不是嘛!乐哥儿真是掉进福窝里了!当初都说他嫁了个猎户,日子怕是艰难,谁能想到如今这般光景?”
旁边的人附和着,语气里是掩不住的羡慕。
这羡慕之余,不少心思活络的人便开始琢磨开了。向烽能这般大手笔,还不是因为那骑射场赚钱?
于是,一些与周晚慧相熟或者自认有些交情的妇人,便时常“偶遇”她,明里暗里地打听。
“晚慧啊,听说你家儿婿那骑射场,生意红火得很?这一个月下来,进项不少吧?还缺人吗?”
王婶子挎着菜篮子,状似随意地问。
“哎,都是辛苦钱,看着热闹,开销也大着呢。”周晚慧笑着打太极,并不接具体数目的话茬。
果然,没过两天,就有那更直接的,借着由头夸赞向烽:
“要我说,还是乐哥儿有眼光,挑了向烽这么个有本事又知道疼人的。向小子现在要照顾云乐,骑射场那边可缺人?我家小子在家里闲着没事,要是缺人手,他随时能去帮忙!”
周晚慧面对这些话,要么无视,要么糊弄过去,一个话茬都没有应下来。
不过,经此一事,向烽在附近几个村子“好汉子”、“会疼人”的名声算是彻底传开了,连带着“云安骑射场”的招牌也更响亮了几分。
不少家里有适龄孩子的人家,都不由得暗暗将向烽当成了择婿的标杆,只盼着自家孩子将来也能寻到这样一个有本事、知冷知热的如意郎君。
村里人怎么讨论的,云乐并不是很在意,他平常出门的时候,要么向烽陪着,要么齐嬷嬷陪着,不会花太多精力去应对村里人的打听。
而且现在的重点是,他们明天就要搬到县城的那个小院去了。
这两天陆陆续续收拾了不少东西送过去,齐嬷嬷和曹阿么还跟着去了一趟,先去那边把屋子和灶房收拾出来。
今天一家人才热热闹闹的往县城新家去。
云乐被向烽小心翼翼地扶下马车,抬头望去,只见一扇干净整洁的黑漆木门。推开院门,踏入其中,眼前豁然开朗,云乐不由得轻轻“哇”了一声。
这小院虽只是一进,却正如向烽所说,五脏俱全,且处处透着原主人读书人的雅致和巧思。
正对着大门的是三间宽敞明亮的主屋,两侧各有厢房,加起来一共六间屋子,青砖灰瓦,看着就结实暖和。
齐嬷嬷早已带着曹阿么将这里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向烽引着云乐一一查看:
“统共六间卧房,刚好够咱们家人住下。”
他特意指了指墙壁,“每间卧房都盘了火墙,冬天烧起来,屋里定然暖烘烘的,绝不会让你和孩子受冻。”
灶房宽敞,用具齐全;浴室也特意收拾过,干净敞亮。
最让云乐惊喜的,是院子一侧那个小巧玲珑的花园。
虽已入秋,百花凋零,但几株翠竹依旧挺拔,一棵老桂树枝叶繁茂,想象得到八月时满院甜香的情景。
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墙角那株枝干粗壮、树冠如盖的梅树了。
就在那遒劲的梅枝之下,竟稳稳地悬挂着一架秋千!那秋千的座板是厚实的木板,两侧绳索粗壮牢固,一看便是新做不久,特意为云乐准备的。
“夫君,这……”云乐惊喜地转头看向向烽,眼中闪着光。
向烽唇角微扬,扶着他走到秋千旁:
“我看这树荫正好,便让人做了这个。冬日如果太阳好,你可以在这儿坐着晃晃,透透气,玩一玩。”
云乐心中暖融融的,伸手轻轻摸着那光滑的秋千座板,仿佛已经感受到,梅花树下,微风拂面,轻轻荡悠的惬意。
“真好,”云乐倚着向烽,看着这精致温馨的小院,脸上是全然满足的笑意,“这里真好,我很喜欢。”
周晚慧和云茂山今天也一起来了,帮着云乐搬家,也看到了这院子的精致。
周晚慧在一旁笑着点头:“这院子寻得确实好,清静,方便,又处处周到。向小子有心了。”
云茂山也连声附和,显然对这里十分满意。
齐嬷嬷和曹阿么一到房子,放下东西,就赶着出去采买。
上午虽然出来的早,可到了县城已经错过早市了,这会得赶紧去看看还有什么菜能买。
曹阿么是做惯了灶房上的事,很快就买齐了菜,回家来了。
新房的第一顿,他们也不折腾出去吃了,好好的在新房里做了一顿丰盛的菜,也算是新家的温居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