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张定远站在高地岩石上没动。传令兵跑来,递上一封火漆封口的军报。他接过,撕开,展开。
纸上是戚继光亲笔:“台州以北三哨失联,渔船失踪十七艘,倭船集结横屿。此非流寇劫掠,乃巢穴异动。命你即刻率精锐南下,查清虚实,限七日内回报。”
他看完,把纸折好塞进口袋。肩上的伤还在渗血,衣服贴在皮肤上,冷得发硬。他没说话,转身走下岩石。
营地已扎好,火堆还在烧,士兵们围坐烤火。他走到火器营驻地,点出十人。都是老兵,经历过台州巷战,手稳,嘴严。
“换轻甲。”他说,“带短铳、干粮、火绳各两份。马匹备双鞍。”
一人问:“只去我们十个?”
“主力留下待命。”他说,“我不在时,一切听刘虎调度。”
那人闭嘴了。其他人开始收拾装备。有人从马车上取下备用铠甲,递给他。他摇头,只拿了件厚布袍裹在身上。肩伤不能碰铁甲。
他走向自己的战马。那马通体黑毛,四蹄雪白,是他从台州战场带回的。马看见他,低嘶一声。他拍拍马颈,翻身上鞍。
十名骑兵陆续整装完毕,牵马列队。没人多问,也没人迟疑。他们知道任务越少人知道越好。这是规矩。
张定远最后检查了一遍地图。横屿位于海岸线外三十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形险要。倭寇曾在岛上建过据点,后被戚家军剿灭。如今再聚,必有图谋。
他收起地图,抬手示意出发。
队伍沿官道南行。天色灰暗,云层压得很低。风从海边吹来,带着咸腥味。路面结冰,马蹄踩上去打滑。他走在最前,缰绳拉紧,控制速度。
走出五里,一名骑兵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张定远停下,让他把火药包交给别人。负重太多不利机动。他自己也卸下部分弹药,绑在马背侧袋。
又行十里,进入一片松林。树枝挂满积雪,风吹过就往下掉。队伍放慢脚步,贴着林边走。林子不深,但视野受限。他让三人交替前行探路,其余人保持距离跟进。
穿过松林后是片荒原。远处有座废弃烽燧,孤零零立在坡顶。他望了一眼。没有烟,也没有旗动。那是死点。
他没停留,继续前进。
太阳升到中天时,队伍抵达一处渡口。这里是通往横屿的最近陆路节点。河面结冰,冰层厚薄不均,有的地方能看到水纹。他下马,蹲下查看冰面。
冰上有几道新划痕,像是船底摩擦留下的。痕迹朝东南方向延伸。
他站起身,招手叫来两名侦察兵。“你们沿河岸往东走三里,看有没有船坞或脚印。发现情况立刻回来报。”
两人领命而去。
他在渡口边等。寒风刺骨,手指僵硬。他把手缩进袖口,活动了一下肩膀。伤口扯着疼,但他没表现出来。
一刻钟后,侦察兵返回。
“东边两里处有旧船坞。”一人说,“木桩还在,但船没了。岸边有新鲜脚印,靴底带沟,不是渔民穿的。”
另一人补充:“脚印往南去了,数量不少,至少二十人走过。”
张定远点头。这不是小股骚扰。倭寇确实在横屿集结,而且已经开始向内陆渗透。
他重新上马,下令改道沿海岸线行进。原计划走官道,现在必须避开可能的伏击点。海岸地形复杂,利于隐蔽接近。
队伍转向东南。地势渐低,沙石混着碎冰铺在路上。马走得慢,但更稳。他让骑兵拉开间距,每人相隔十步,防止同时遇袭。
行至午后,天空开始飘雪。雪不大,但影响视线。他摘下头盔,让头发沾雪,借此判断风向。风从东北来,吹向西南。这意味着横屿方向的动静会被风声掩盖一部分。
他取出火铳检查。枪管干燥,火绳完好。他合上弹匣,背回肩上。
天快黑时,队伍抵达一处断崖。崖下是海,浪拍礁石,发出闷响。前方官道被塌方堵死,巨石滚落,无法通行。
他下马查看。崖壁陡峭,无法攀爬。绕行需多走十五里,耗时太久。他抬头看天。雪停了,云层裂开一道缝,露出一线星光。
他决定夜行。
“所有人蒙眼。”他说,“听口令前进。每人间隔十五步,手搭前人肩上。”
士兵们照做。他带头走在最前,左手握缰绳,右手扶剑柄。脚下是碎石坡,每一步都得试探。他用脚尖先探,确认稳固再移重心。
队伍缓慢下行。中途有人踩空,滚了几圈才被同伴拉住。没人喊痛,也没人出声。张定远回头看了眼,那人自己爬起来,拍掉雪,重新归队。
下到底部,是一片乱石滩。海水退潮,露出湿滑的礁石。他让队伍脱鞋,赤脚走。布袜包住脚底,防滑又无声。
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绕过断崖。前方出现一条窄道,夹在两座山之间,直通南面山谷。
他停下,挥手示意休息。
士兵们靠岩壁坐下。有人掏出干粮啃了一口。张定远没吃。他盯着窄道入口。那里地面有车辙印,很新,泥土翻起未冻。
他蹲下,用手摸了摸。土里夹着一点黑色粉末。
他捻了捻,闻了一下。
是火药残渣。
他站起身,走到队伍前。
“前面可能有岗哨。”他说,“我们分成两组,间隔百步。我带第一组探路,第二组原地待命,听到三声鸦叫就跟进。”
没人反对。
他挑了四人,轻装前行。剩下五人在原地隐蔽。
五人小组贴着山壁移动。他走在最前,火铳端在身侧。窄道两侧都是陡坡,容易埋伏。他让一人爬高观察,其余人压低身形。
走出二百步,前方出现一道木栅栏。不高,但横在路中央。后面有座小屋,窗户透出微弱灯光。
他挥手止步。
四人趴下。他独自向前匍匐五十步,贴近栅栏边缘。
屋里有人说话,声音模糊。听不清内容,但语调急促。像是在争吵。
他退回队伍。
“两人留守这里。”他说,“我和另外两人翻山绕后。如果听见枪响,立刻冲进去。”
分配完毕,他带两人离开主道,向左坡攀爬。山坡陡,积雪松软。他们用手抠住岩石缝隙,一点点往上挪。
爬到半山腰,发现一条猎户小径。他们顺着小径斜切,绕到小屋后方。
屋后有扇小窗,没关严。他凑近,往里看。
屋里三名男子,穿倭式短袍,腰挎刀。桌上摊着地图,正是横屿周边地形。一人正用笔在图上标记,写着“炮位”“伏兵”字样。
他看清了。
这不是普通据点。
是前线指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