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远蹲在那名运输俘虏面前,月光落在他手里的水袋上。俘虏嘴唇干裂,眼神晃动,但还是伸手接过了水。他喝了一口,又停住,抬头看张定远。
“你说实话,”张定远声音不高,“能活命。说假话,天亮就砍头祭旗。”
俘虏咽了口唾沫,手指攥紧水袋。他的手腕被绳子磨破了皮,血混着泥糊在皮肤上。张定远没催他,只是盯着他的眼睛。
过了几息,俘虏开口:“我们……从南边来。三天前上的岸。”
“谁带队?”
“山本……头目叫山本。”
张定远眼神一沉。这个名字他在军中听过多次,是倭寇里最狠的一支。他继续问:“你们要去哪?”
“不清楚村名……只知道有粮仓。”俘虏低头,“我只负责背货,走白沙湾那条旧道。”
张定远站起身,走到一边的火堆旁。他从怀里取出那半张残图,铺在地上。海岸线歪斜,几个点用墨笔标出。其中一个靠近白沙湾,旁边画了个小圈。
他回头问:“这个点,是不是你们集结的地方?”
俘虏看了一眼,点头:“是。那边林子密,船能靠岸。”
“另外两个点呢?”
“一个埋伏,一个撤退。”俘虏指着另一处,“要是明军追上来,有人从这边绕后放火。”
张定远把图收好,又摸出铜牌。月光下,那枚牌子泛着暗青色光泽。他走回俘虏身边,把牌子翻过来:“这上面的字,你认得吗?”
俘虏摇头:“我不识字。但这是头目才有的东西,普通人都没有。”
张定远不再多问。他转身对刘虎使了个眼色。刘虎立刻带人将那个首领拖到远处,绑在一棵树上,用黑布罩住头。其余四个俘虏看不见动静,开始低声嘀咕。
张定远重新蹲下,看着运输俘虏:“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听说……月初。”俘虏回忆,“今天是初一吧?他们说今晚或明早就得动。”
张定远心里一紧。时间对上了。他立刻从腰间取下随身携带的简图,摊开比对。白沙湾确实在防区西南角,附近有三个村子。其中只有林浦村设有官仓,刚收完秋粮。
他抬头看向南面山影。林浦村就在那片山后,直线距离不到二十里。若倭寇连夜行军,天亮前就能抵达。
不能等。
他收起地图,下令:“再搜一遍所有俘虏身上。”
士卒们立刻行动。翻衣襟、解鞋底、拆裤缝。一名士卒在第三名俘虏内衬夹层里摸到半页纸,烧得只剩一角,边缘焦黑。
张定远接过一看,纸上残留两个字——“林浦”。下面还有半个“火”字,像是“火攻”。
他指尖用力,纸片没碎。墨迹清晰,不是新写的,也不是临时伪造。他又把这张纸和残图对照,标记位置完全一致。
情报是真的。
他把纸片小心折好,连同铜牌和残图一起包进油布,塞进胸前贴身处。动作利落,没发出一点声响。
“刘虎。”他开口。
刘虎立刻站直:“在。”
“你带三人押送俘虏回营。走小路,避开开阔地。路上如有异动,立即处置。”
“那你呢?”
“我先走一步。”张定远拍了拍肩上的火铳,“这情报必须马上送到戚帅手里。”
刘虎没再问。他知道轻重。他点头,开始安排人手。两名士卒上前解开俘虏的绳索,重新捆紧,换用双股麻绳。另一人检查武器,短刀归鞘,火铳上锁。
张定远站在空地中央,整了整铠甲。肩上还在隐隐作痛,但他没去碰。他把短刀插回腰侧,确认火铳挂稳,又摸了摸胸前的油布包。
他还记得半个时辰前,这片林子里全是倭寇。现在敌人跪在地上,嘴被堵住,动弹不得。而他知道的东西,已经足以改变战局。
他看向营地方向。夜风穿过树林,吹起他衣角。远处山影如铁,星空不动。
他迈步向前。
走了五步,他停下。
转身走向那个运输俘虏。那人正被推起来,脸上满是恐惧。张定远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从怀里拿出一块干饼,塞进他手里。
“你说的是实话。”他说,“到了营地,会有人给你饭吃。”
俘虏愣住,低头看着手中的饼,手指微微发抖。
张定远没再多说,转身大步朝林外走去。
脚踩在枯叶上,声音很轻。他走得快,但每一步都稳。左手按在火铳柄上,右手握着短刀鞘。胸前的油布包紧贴心脏,随着呼吸上下起伏。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刘虎带队启程。他没回头。他知道他们会跟上来,也知道这条路他走过无数次。
可这一次不一样。
以往巡逻,是为了防患未然。现在他手里攥着即将发生的袭击,知道有人会在今夜失去家园,知道村庄可能化为灰烬。
他必须赶在火点燃之前,把消息送到。
山路陡窄,他放低重心,贴着岩壁前行。拐过一道弯,前方出现岔口。左边通向主道,右边是野猪踩出来的小径。
他选了右边。
小径更难走,但更隐蔽。他弯腰穿过低垂的树枝,鞋底踩碎一根枯枝。声音不大,但他立刻停住,听了一息,确认无异样才继续。
十步后,他摸到腰间的竹哨。没吹。现在不需要信号。
再走百步,地势渐平。前方树影稀疏,能看见营地灯火在远处闪烁。黄豆大小的光点,一动不动。
他加快脚步。
离营地还有三里时,他停下第二次。
从胸前取出油布包,打开,再核对一次。铜牌、残图、烧纸。都在。
他重新包好,系紧绳结,放回原位。
然后他抬头,望向中军大帐的方向。
那里还亮着灯。
他知道戚继光没睡。这种时候,主帅从来不会早歇。
他深吸一口气,迈出最后几步。
脚刚踏上通往营门的土路,前方岗哨响起喝问:“谁!”
张定远停下,举起右手:“张定远。紧急军情,面见戚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