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一句“最讨厌被威胁”,让华芯资本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芯片合作项目谈判瞬间踩下油门,技术、资金、渠道一并打包,比预期还快。赵芮那边刚想卡脖子,发现人家背后站着硬邦邦的国资加科技巨头,白家那套“卡审批”的玩法瞬间失灵。商业战场上,这记闷棍打得赵芮只能暂时收声。
艺术圈这边更热闹。秋棠画廊那场“对照展”在一片质疑中草草收场,老爷子抄袭实锤挂在网上,谁还敢吹“学术权威”?瀚海花钱买的通稿,被吃瓜群众截图当笑话,星光基金会反倒因为“敢于揭短”吸粉无数。评论区一水儿点赞:“这基金会能处,有事真上。”
胜利来得快,却没人敢松气。赵芮的沉默只是暴风雨前的闷雷,谁知道她憋着什么阴招?微光干脆把庆祝时间砍成零,直接扎进“新星破土”计划——全国海选,透明评选,谁都能报名,谁来都能看见评委打分。
面试现场跟选秀似的,画画的、搞装置的、拍实验影像的,排队绕走廊三圈。微光坐在长桌后,问题刁钻:“你为什么非用废旧塑料?”“这颜色是想表达愤怒还是饥饿?”——不是故意找茬,只想淘出真正有话要说的家伙。
最后入选的名单,风格杂到像拼盘:有人把拆迁废墟做成巨型迷宫,有人用AI生成虚拟山水,还有人蹲在黄土高原拍老奶奶的皱纹。共同点?眼里有火,心里有话,作品不卖弄,却让人想驻足。
展览怎么布?按老套路分“油画区”“雕塑区”太无聊。微光直接把场馆变成大菜园子——
·入口叫“种子·潜望”,堆满手稿、草图、灵感便签,观众可随意翻,像扒拉土壤找芽;
·主展厅“破土·张力”,天花板压低,作品怼脸,让人感受幼苗顶开石板的狠劲;
·中段“交错·共生”,投影、装置、现场表演混一起,观众走着走着就闯进别人的“田野”;
·尾巴“星丛·未来”,霓虹、镜面、机械装置齐上阵,看起来像太空菜圃,做梦都能梦到新星球。
开幕那天阳光刺眼,媒体来了,网红来了,拖家带口的市民也来了。小朋友们在装置间疯跑,年轻人举着手机狂拍,评论家被逼着写现场微博:“我被新生代的泥土味熏到流泪。”——赞美词毫不吝啬。
开幕式没有领导讲话,也没有剪彩。微光把话筒塞给年轻艺术家,让他们自己吐槽或呐喊。有人紧张到结巴,有人直接开唱,还有女孩哭着说“第一次被看见”。观众鼓掌鼓到手红,闪光灯亮成星海。微光和陆辰逸躲在人群后,对视一笑,像看完自家菜园丰收。
展览火爆,星光基金会声望直线飙升,社交媒体话题阅读破亿,连平时懒得搭理艺术的财经媒体都跑来问:“投年轻人到底赚不赚钱?”——流量密码拿捏得死死的。
庆功宴上,香槟开了一瓶又一瓶,年轻艺术家们举杯豪饮,放言“明年拿下威尼斯”。微光被灌了几杯,脸颊泛红,却悄悄溜出宴会厅,躲进阳台透气。夜风带着初夏的燥热,城市灯火在脚下铺开,像一片发光的麦田。
手机“叮”一声,提示加密邮件。点开,是一段模糊视频——家用摄像机拍摄,画质渣到飞起,颜色褪得像被太阳晒了二十年。画面里,年轻的赵芮穿着垫肩西装,正把一摞文件递给背对镜头的男人。背景墙上,“信托”“离岸”字样隐约可见。镜头抖动,男人侧脸一闪而过,只捕捉到半截下巴,气场却强到让人脊背发凉。文件袋厚度可观,递接动作熟练得像流水线。
邮件没署名,没有文字,只有视频和一行时间戳——1998.06.14。
微光盯着屏幕,酒意瞬间蒸发。1998年,赵芮还没嫁进白家,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却已经跟“离岸信托”扯上关系?那男人是谁?文件袋里装着什么?这段尘封影像,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突然插入某扇紧闭多年的铁门。
风吹动窗帘,阳台温度骤降。微光握紧手机,指节泛白。赵芮的秘密,远不止白家媳妇那么简单,深渊里还藏着更大的怪兽。
而此时,庆功宴的喧闹仍在继续,香槟泡沫喷涌,仿佛无人察觉,黑暗里有一双双眼睛正在窥视。新生的星光越亮,投下的阴影就越长。游戏,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