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机械厂的老车间里,晨光透过高窗洒在锈迹斑斑的 c6140 车床的齿轮上。蔚林峰蹲在机床旁,指尖轻轻拂过磨损的导轨 —— 这是父亲当年亲手操作过的机床,三十年来,它见证了工厂的兴衰,也见证了这次虫群战争的险胜。他的掌心还残留着动力甲的金属凉意,脑海里不断回放母巢决战的画面:若不是系统及时解锁纳米医疗,阿哲的腿可能保不住;若刑天机甲的配件再晚来一分钟,王锐的机甲就会被虫群撕碎。
“险胜啊……” 蔚林峰低声呢喃,从工装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战斗记录纸,上面用红笔圈着 “依赖系统奖励”“自主科技缺口”“应急响应滞后” 三个刺眼的短语。他站起身,走到车间中央的白板前,拿起马克笔,用力写下 “工厂全自动化” 五个字,笔尖划过白板的声响在空旷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 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险胜后最迫切的需求:不能再被动等待系统奖励,必须把科技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他打开头盔全息屏,调出系统内的 “智能工业体系” 资料,指尖在虚拟界面上快速滑动:从 AI 驱动的柔性生产线,到无人化的智能物流仓储,再到实时监测的数字孪生系统,每一项技术都能让工厂的效率提升 5 倍以上。“林晓!把工程部的人都叫到车间来,咱们开个紧急会!” 蔚林峰对着通讯器说,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 他要让这座父亲留下的工厂,变成能支撑未来战争的 “科技堡垒”。
林晓带着五名工程师赶来时,蔚林峰正用粉笔在地上画工厂的布局图,粉灰沾在他的工装裤上,像撒了层白霜。“峰哥,你这是要改造工厂?” 林晓蹲下身,指着图上的 “智能机床区” 问。蔚林峰点头,捡起一根粉笔头,在 “智能区” 旁边画了个齿轮:“咱们之前的生产线太依赖人工,这次母巢战,c14 步枪差点断供,就是因为夜班工人不够。全自动化后,24 小时不停产,还能减少人为误差。”
老工程师张师傅推了推老花镜,看着图上的 “数字孪生系统”,眉头微皱:“这系统咱们没接触过,硬件也跟不上啊。” 蔚林峰从全息屏里调出系统提供的硬件参数,递给张师傅:“系统里有核心芯片的图纸,咱们能自己造,国家那边也能帮忙协调原材料。你看,这芯片的运算速度,能实时模拟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能秒级预警。” 张师傅接过参数纸,指尖在纸上轻轻摩挲,眼里渐渐露出期待的光 —— 他一辈子跟机床打交道,从未想过工厂能变成这样。
三天后,工厂的改造工程正式启动。蔚林峰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在智能机床安装现场来回奔波。李铁山驾驶着 ScV,小心翼翼地将一台重 5 吨的智能机床吊到指定位置,机械臂的液压装置 “嗡嗡” 作响,李铁山的额头抵在观察镜上,呼吸急促:“峰哥,这机床的精度要求太高,误差不能超过 0.01 毫米,我得慢点开。”
蔚林峰点头,手里拿着激光校准仪,对准机床的导轨:“别急,咱们宁愿多花一小时,也不能出问题。这台机床是造 c14 步枪枪管的,精度不够,子弹就打不准。” 他按下校准仪的开关,红色的激光线在导轨上划出笔直的痕迹,“再往左调 3 毫米…… 对,就是这样!” 李铁山操控机械臂微调,机床稳稳落在地基上,校准仪的屏幕显示 “误差 0.005 毫米”,符合要求。
车间的另一头,林晓正带着工人安装智能物流机器人。她蹲在机器人旁边,手里拿着螺丝刀,拧紧底盘的螺栓,指尖在控制面板上点按,设置运输路线:“这机器人能自动识别零件,从仓库到机床,不用人管,还能避开障碍物。” 她按下启动键,机器人 “嘀” 地响了一声,载着一箱钛钢零件,沿着预设路线平稳行驶,精准停在智能机床旁,机械臂自动将零件递到机床的进料口。
最关键的是数字孪生系统的搭建。蔚林峰和张师傅坐在中控室里,盯着巨大的屏幕,屏幕上显示着工厂的三维模型,每一台机床、每一个机器人的运行状态都实时同步。“张师傅,你看这里。” 蔚林峰指着模型里的一台旧机床,“系统检测到它的轴承快磨损了,要是没孪生系统,等它坏了再修,至少耽误半天生产。” 张师傅点头,立刻安排工人去更换轴承,眼里满是惊叹:“这系统比老经验管用多了,以前得靠听声音判断故障,现在一目了然。”
改造过程中,蔚林峰特意保留了父亲的那台 c6140 老机床,放在车间的显眼位置。他给老机床加装了智能监测模块,能实时显示转速、温度等数据。“爸,我把你的机床也升级了。” 蔚林峰摸着老机床的外壳,声音轻柔,“以前你靠手感操作,现在它能跟智能系统联动,既保留了你的手艺,又有了新科技。” 阳光洒在老机床上,仿佛父亲的目光,温柔而坚定。
工厂自动化初见成效时,蔚林峰没有停下脚步。他知道,光有生产能力不够,还得有更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才能应对未来的危机。在 crucio 坦克的改装车间里,他和李铁山正测试新的 AI 辅助系统 —— 屏幕上显示着坦克的战场模拟画面,AI 能自动识别目标,计算射击角度,还能预判虫群的移动路线。
“铁山,你试试手动操控,再对比 AI 的反应速度。” 蔚林峰说。李铁山坐上坦克的驾驶舱,操控炮管瞄准模拟目标,手指在操控盘上快速点按,用了 3 秒才完成瞄准;而 AI 模式下,只用了 0.5 秒就锁定目标,还自动避开了模拟的酸液攻击。“太牛了!” 李铁山跳出驾驶舱,兴奋地拍着蔚林峰的肩,“有了 AI 辅助,就算是新手也能开好坦克,以后咱们的装甲部队战斗力能翻一倍!”
同时,c14 电磁步枪的升级也在同步进行。蔚林峰给步枪加装了 “智能瞄准镜”,能自动识别目标的弱点,还能连接士兵的头盔全息屏,共享战场信息。小杨拿着改装后的步枪,在靶场测试,他扣下扳机,电磁弹头精准命中靶心的 “虫群关节” 标记,屏幕上立刻显示 “命中弱点,杀伤力提升 30%”。“蔚总,这枪现在跟开了挂一样!” 小杨笑着说,眼里满是惊喜 —— 他再也不用怕因为紧张而打偏了。
更重要的是基因检测设备的研发。上一章系统提示外星虫群可能有 “基因残留”,蔚林峰立刻组建了生物研发小组,利用系统里的基因测序技术,研发能快速检测残留的设备。在实验室里,生物工程师陈悦正操作着一台小型检测仪,将疑似残留样本滴入试剂中,屏幕上很快显示出基因序列:“蔚总,这设备能在 10 分钟内出结果,比传统检测快 20 倍,还能联网上传数据,全国的防线都能共享。”
蔚林峰看着屏幕上的基因序列,心里松了口气 —— 有了这设备,就能提前发现隐藏的危机,不用再像上次那样被动。他想起母巢战中,士兵们因为不知道虫群有基因残留,差点被二次感染,现在有了检测设备,就能防患于未然。“陈工,再加把劲,争取把设备做小一点,能装在动力甲上,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就能检测。” 蔚林峰说,陈悦点头,手里的笔在记录本上快速写下改进方案。
“光有科技和设备还不够,得有人会用、会修、会升级。” 蔚林峰在办公室里,对着张部长的视频电话说,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 “人才储备计划” 文档。文档里详细写着人才需求: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 12 个专业,计划三年内储备 5000 名学生,分批次在工厂实习、培训。
张部长看着文档,眼里露出赞许的目光:“小蔚,你这个想法太及时了!国家也在担心科技人才断层,你的计划正好和国家的‘青年科技振兴计划’契合。我们可以帮你协调全国的高校,优先选拔优秀学生,还能提供奖学金和实习补贴。” 蔚林峰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没想到国家会这么支持,原本以为要费很多口舌,现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一周后,蔚林峰带着林晓、李铁山,去了江南理工大学宣讲。礼堂里坐满了学生,前排的学生手里拿着笔记本,眼神里满是期待。蔚林峰走上讲台,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拿出了 c14 电磁步枪的模型,和一段母巢战的视频:“同学们,这把枪是我们工厂造的,视频里的战斗,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外星威胁还没完全消失,我们需要更多人来造更好的装备、研发更先进的科技,守护我们的家园。”
台下的学生们沸腾了,纷纷举手提问。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站起来,声音有些激动:“蔚总,我是机械工程专业的,能去你们工厂实习吗?我想造刑天机甲!” 蔚林峰笑着点头,递给他一张实习申请表:“当然可以!我们的机甲车间正好缺人,你要是来,李师傅会亲自带你。” 李铁山站在旁边,拍了拍男生的肩:“小伙子,只要你肯学,我把我会的都教你!”
宣讲会结束后,有 300 多名学生报名。蔚林峰和林晓熬夜整理报名表,林晓看着表格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笑着说:“峰哥,没想到这么多学生愿意来,咱们的人才储备有希望了。” 蔚林峰点头,拿起一张报名表,上面写着 “张磊,材料科学专业,擅长钛钢合金研发”,他在名字旁边画了个圈:“这个学生正好能帮我们改进坦克的装甲,明天就让他来面试。”
国家的支持很快落地:教育部协调了 20 所高校,设立 “建国机械定向班”,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习工厂的技术课程;财政部划拨了 5000 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学生的奖学金和培训设备;工信部还派了 10 名资深专家,来工厂担任培训老师。当第一批 50 名学生来工厂实习时,蔚林峰亲自带他们参观智能车间,看着学生们围着智能机床惊叹的样子,他想起了刚进工厂时的自己 —— 那时候,他也是这样对机械充满好奇,现在,他要把这份好奇变成守护家园的力量。
一个月后,建国机械厂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蔚林峰站在中控室里,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智能机床每小时生产 30 支 c14 电磁步枪,比之前快了 5 倍;智能物流机器人的运输误差为 0;数字孪生系统成功预警了 2 次设备故障。张师傅激动地握住蔚林峰的手,声音有些颤抖:“峰哥,咱们做到了!这工厂比我年轻时想的还要先进,你父亲要是知道,肯定会高兴的。”
蔚林峰走到车间里,看着机器人精准地组装步枪,老机床旁边,几个学生正在张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智能监测模块的操作。李铁山驾驶着新改装的 ScV,在车间里巡逻,ScV 的屏幕上显示着 AI 辅助系统的实时数据。林晓拿着平板电脑,记录着生产线的运行参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就在这时,蔚林峰的头盔全息屏弹出系统提示:【工厂全自动化完成度 100%,科技延伸完成度 30%,人才储备完成度 10%,解锁 “科技树” 权限,可自主研发新科技。后续任务提示:监测到太平洋深处仍有微弱生物信号,需加快装备升级与人才培养】。
蔚林峰抬头望向车间外的天空,阳光正好,微风拂过,带着工厂的金属气息。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险胜的警醒让他不敢懈怠,自动化工厂的轰鸣、学生们的笑声、国家的支持,都让他更加坚定:只要不断深耕科技、储备人才,就能在未来的危机中,不再 “险胜”,而是 “完胜”。
他走到父亲的老机床旁,轻轻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心里默念:“爸,您放心,工厂会越来越好,我们会守住家园,培养更多人,让科技的力量,永远守护这片土地。” 远处,歼 - 20 战机的轰鸣声传来,像是在呼应工厂的轰鸣,也像是在宣告:人类的科技与希望,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