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屈力殚货,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
“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兵贵神速,速战速决。”
“步兵适合正面主力战场,骑兵适合辅助奇袭,还有弓弩兵,水兵,辎重兵。
但由于马匹的限制,我蜀地骑兵却显于劣势。
而且若要袭击关中,必得翻山越岭,以至于粮草浪费良多,后勤补给不足。”
谢珩很快将作战篇讲完。
然后布置了今天的课业。
“以丞相北伐的几次战役为例,结合今天的作战篇,交一篇感悟和报告。
若你是丞相,会如何规划和准备。”
说完,谢珩就拍了拍手,离开了。
刘谌追了上去,“先生,等等我。”
裴眠搭着李球的肩膀,羡慕道,
“还是五公子好,早早就拜了大司农为师。”
李球赞同点头,“不知道我去拜师,大司农会不会答应。”
一旁经过的诸葛尚眼前一亮。
这个可以有。
不过,结合祖父失败的经验,诸葛尚咽了咽口水,父亲知道了,肯定会生气。
毕竟,父亲那么尊崇祖父。
作为孙子,诸葛尚看过诸葛亮留下的众多书籍,所以在这群人中,他的军事素养是很高的。
可坐在桌案前,他迟迟下不了笔。
祖父制作出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
他却没有一点思路。
诸葛尚想出去走走。
打开营帐,诸葛尚才发现外面灯火通明。
循着灯光走去,才发现不少人在自主的训练。
诸葛尚朝一个坐下休息的士兵走过去,坐在他旁边,
“你们不累吗?”
那人微愣,随即笑呵呵的擦了擦汗,
“大司农说过,这时候流汗,总比战场上流血好。”
“而且真正的训练还没开始。”
诸葛尚眼神落在一群不停射箭的人身上。
那个士兵也看了过去,
“厉害吧!他们可是军队里最优秀的弓弩兵。”
诸葛尚眼里满是欣赏和敬佩,“百步穿杨,厉害。”
“我知道你,你是丞相的孙子。”
诸葛嘴角弯起,“是,我叫诸葛尚。”
那人微微点头,“那你可要好好学,将来好带着我们北伐。”
听到北伐二字,诸葛尚垂下眼眸,声音沙哑低沉,
“可是北伐会增加税收,会损耗国力,会……”
士兵眉头一皱,“大司农前些日子说过一句话,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
只有北伐统一,天下才能真正安定下来。
这是大司农的原话,何况,年节时,家里来信,言明大司农减轻徭役,鼓励大家养猪养鸭。
家里说他们现在时不时能吃上肉了。
听说,大司农可有钱了,是真的吗?”
诸葛尚还没来得及感慨,就被后一句话弄的哭笑不得,
“是真的,听说当时运金子的车辕都快被压断了。”
士兵畅快一笑,“既如此,那还怕什么?”
诸葛尚豁然开朗,脑海里所有东西都连了起来,急忙起身,
“兄弟,改日请你吃肉。”
看着诸葛尚的背影,那人摸了摸脑门,吃肉?
他缺肉吃吗?
随即摇了摇头,拿起一旁的长枪,继续练了起来。
诸葛尚一进营帐,下笔如有神。
“ 以战养战,速胜为纲。 ”
诸葛尚写下这八个字,以此为领,
“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作战篇》之要,在明战争之本为国力相耗,唯速胜以战养战,可免“钝兵挫锐,屈力殚货”之危。
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志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乃忠义之举,亦为《作战篇》之实战校验。
其志可嘉,其弊可鉴,其理足昭后世兵家。
北伐之兴,本合“兵者,国之大事”之慎。
武侯平南中、修生息,以天府之国为基举兵,符《作战篇》“取用于国”之筹备。
然汉国力先天不足,地仅益州一隅,民不足百万,远逊曹魏九州之地、四百余万之众;良马产地为魏所据,骑兵难成规模,无以疾突,粮运阻于秦岭天险,‘千里馈粮’致‘百姓贫、财竭’,正中孙子‘远输则国贫’之诫。
六次北伐,三因粮尽班师,一因马谡失街亭功败,皆验孙子‘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之深识。
……”
一鼓作气写完后,诸葛尚放下笔,吹了吹纸上未干的墨迹。
脑海里的那个想法愈发坚定了。
翌日,收到诸葛尚的课业,谢珩满意点头。
写下批语,“如何够得足够的马匹。
钱财粮草足够的情况下,带领着骑兵,你会如何突破天险。
粮草不够,如何打下一座城池补给。
战后如何安抚百姓。
若你孤军深入,大军不能及时驰援,你被前后夹击,如何脱困。
明日交上来。”
第三日,谢珩讲解了谋攻篇。
“此篇核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 就是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攻心为上。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攻城是最下策。”
讲完后,一人举手提问,“大司农,那如何才能必胜呢?”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所以只有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才是胜利的前提。 ”
“大司农,属下明白了。”
留下课业后,谢珩离去了。
拿到自己的课业后,诸葛尚看着里面多出来的一张,眼眸弯了起来。
大司农这是在教他。
时间过得很快,月余后,孙子兵法十三篇都讲完了。
谢珩组织了一场考试,来检验这一个月来众人所学。
有些人信心满满,有些人抓耳挠腮。
上午考核完后,谢珩宣布下午休沐,明天正式开始训练。
正式训练,裴眠不解道,
“难道我们这个月还不正式吗?”
诸葛尚坐过来,跟他们说起自己之前晚上看到士兵训练的事。
赵广自信的摸着腰边大将军送他的宝剑,
“我可不会落后人。”
刘谌不服,“我刘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岂会输给你赵广。”
“我们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