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高愚也知道关于校训的解读太过浅薄有待完善,将一些能找到关于教育价值观的相关文章,尤其是长铭先生等绿星中学教师的文章打包传给李熙,让她整理之后编辑一本《教育价值观讨论文集》并加编者按,也就是简明评述,作为内部出版物印发老师和家长。也希望通过这本文集的编辑让李熙对教育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和领悟,并有更新更高层次的解释和阐述。
例如对于教育价值观问题,孙云晓先生的表述是:培养人格健康,并富有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现代公民。他特别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美国小学生守则非常具体,而中国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是什么?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样的教育只是让学生知道一些概念,而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实际上小孩子就应该培养一些基本习惯。”
交换了学校管理意见外,赵剑还与高愚谈到了绿星的一些外界很难了解的教育琐事,绿星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各种意见和矛盾不可能没有,其中也包括对网校的定位与管理。作为一家商业机构,如何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教育服务的特殊性则要求网校必然要注重这一点,纯商业的手段或如高愚一样成立一家教育基金类组织不求回报可能都是不可取的。
限制北京绿星网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是师资问题。并不是说有了网络教学就不存在师资问题,事实恰恰相反。在网校发展的初阶段,如同保险一样存在以营销为导向的现象,服务则相对落后。家长学生如果在网校长时间学习看不到效果,那么等待网校的只有倒闭。
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需要更多的线下辅导。而师资问题,其实同整个教育系统一样,是待遇问题,也就是资金问题。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或极度缺少高素质人才加入,才被迫实行所谓的“授权经营商务模式”,对实际的教务改善意义并不大,反过来限制了高素质人才注入,也就限制了学员的增长。因此如果有外部资金进入,网校是欢迎的。新东方的上市成功,引爆了投资机构对教育服务行业的关注,也相继有数十家教育类企业获得资金注入,但中小学网校类由于尚处于幼稚期,风投多持谨慎态度。
绿星基金也许要持有北京绿星网校的股份?
在回办事处的出租车上高愚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想法。高愚性情慵懒,难得想好好做一件事。他决定就这个问题好好同杨菲谈一谈。要给杨菲打电话的时候才发觉电话因为没电已经自动关机了。因为塞车,也不知道究竟用了多长时间。
进门来,见萧冉已经在一间卧室里睡得正沉,几根深栗色长卷发落在脸颊。睡前显然刚冲过凉,只上身着自己宽大的背心,毛毯滑开少许,露出半边雪臀和长腿。在透窗而入的夕阳下玉足更显得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