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十七分,电脑屏幕亮起。陈宇默盯着邮箱界面,手指在回车键上方停了两秒,按下刷新。
页面加载完成的瞬间,一封新邮件弹了出来。发件人是司法鉴定中心专用通道,标题只有一行字:“案件编号Jd-3,鉴定报告已生成”。
他没动,也没出声,只是把椅子往前拉了半寸,输入双因子验证码。下载进度条从零走到一百用了三十七秒。本地哈希值自动比对成功,系统提示音响起:文件完整,未被篡改。
技术组的人靠在门框边看了很久,终于开口:“下来了?”
陈宇默点头,把报告拖进投影文件夹。“叫大家过来,十分钟后开会。”
会议室很快坐满。没人说话,空气里只有笔记本翻页和键盘轻敲的声音。陈宇默打开第一页,直接跳到结论栏。
“音频原始数据无剪辑痕迹,频谱连续性符合自然录制特征。”他念完第一句,抬头看一圈,“银行电子回单经央行备案系统核验,交易流水真实有效。服务器日志时间戳链完整,访问路径可追溯。”
内容组的女孩低头对照手里的资料,“跟我们提交的一模一样?”
“一字不差。”他说,“他们查了三次,每次用不同算法做交叉验证。”
助理皱眉:“这么快就出了结果?会不会被人说赶工?”
“不是他们想快,是我们材料太全。”陈宇默把屏幕切到附件页,“你看这里,连录音设备出厂编号都做了物理校验。这种细节,编不出来。”
技术组男生凑近看:“也就是说,现在谁再质疑,就得拿出相反证据?”
“对。”陈宇默合上电脑,“但我们不能等别人来证伪。今天必须把报告公开。”
“马上开发布会?”有人问。
“越快越好。”他说,“拖得久,反而像有顾虑。”
团队开始分工。直播链接、推流测试、媒体通知同步启动。陈宇默起身走向更衣室,路上听见身后有人低声嘀咕:“真到了这一天,反而有点不敢信。”
他没回头,只说了一句:“不是不敢信,是终于等到。”
发布会定在上午十点。地点就在公司一楼大厅临时布置的讲台,背景板是纯白底色加黑色大字:真相说明会。
九点五十五分,所有设备检查完毕。摄像机位确认,网络信号稳定,备用电源接入。陈宇默站在台侧试麦,声音不大,但清晰。
“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到场。”他说完这句,停了几秒,然后走上台。
闪光灯立刻亮成一片。他站定,把纸质报告放在桌上,封面朝外。
“三天前,我在这里说过一句话:我们不说,是因为真正重要的声音还没出来。”他顿了顿,“现在,它来了。”
他翻开第一页。“这是由国家认证的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正式报告。编号Jd-3,可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查询备案。”
台下有记者举手。他点头示意。
“陈先生,有网友质疑鉴定机构与您方存在利益关联,您如何回应?”
陈宇默没急着回答。他让助理播放了一段十秒的原始录音,是争议当天的现场对话片段。接着切换画面,展示材料递交当日的监控截图——三名穿制服的监督员正在封存硬盘,时间戳显示为五月十四日上午九点二十三分。
“这份报告不是我做的,是他们做的。”他指着屏幕,“流程公开,全程留痕。你可以怀疑动机,但不能否认事实。如果连这样的程序都能被操控,那我们需要讨论的就不只是我个人的问题了。”
提问的记者低头记了点什么,没再追问。
又有人站起来:“您是否考虑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那是下一步的事。”他说,“今天我只做一件事:把真相摆出来。其他的,交给该管的人去办。”
最后一排有个年轻记者大声问:“如果还有人不信呢?”
陈宇默看着他。“那你现在就可以写稿了。写‘他公布了报告,可我还是不信’。没问题。但请你同时写下:这份报告经过了哪些检测、哪些验证、哪些核对。别只写你的想法,也写清楚事实。”
全场安静了几秒。
然后前排一个女记者小声说:“其实……我已经看到好几个网友在道歉了。”
陈宇默微微点头。“他们不需要向我道歉。他们只要记住,下次遇到类似的事,先等等,别急着站队。”
发布会结束前,他取出一份打印好的报告全文,递向镜头。“这是脱敏后的版本,已上传至公共信息平台。编号附在最后一页。任何人都能查。”
他说完,合上文件夹。“现在,轮到你们说话了。”
话音落下,他转身准备离场。脚步刚迈出去,手机震动了一下。
低头看了一眼,是社交平台的推送提醒。热搜榜第一已经变成#陈宇默清白#,下面挂着一条高赞评论:“对不起,我转发过那些话。”
他没点开,也没回复,只是把手机放回口袋。
助理走上来问:“接下来怎么安排?”
“按原计划。”他说,“继续记录舆情,每天四点汇总。技术组保持数据备份,一次不少。”
“可现在没人黑你了。”
“我知道。”他看向窗外,“但他们还会找下一个目标。我们要做的,是让下一个人也能等到属于他的那份报告。”
回到办公区时,团队正在收拾设备。有人把投影仪关了,有人拔掉线缆,动作轻快了不少。一个实习生抱着笔记本路过,抬头笑了声:“终于敢发朋友圈了。”
陈宇默站在原地看了会儿,然后走回工位,打开电脑。
桌面最上方是那个名为“每日待办”的文档。他点进去,在第一条后面加了个括号:(已完成)。
第二条写着:“整理事件时间线,供后续参考。”
他光标停在这行,没动。
背后传来消息提示音。技术组的人喊了一声:“又有一个大V发文道歉了,说是被误导。”
“存档。”他说,“不用单独列出来。”
“要不要做个合集?叫‘致歉墙’之类的?”内容组女孩笑着提议。
“不用。”他说,“我们不是为了看别人低头。”
屋里安静了一会儿。
然后助理说:“其实我觉得,今天最狠的一句话是你放出来的那段录音。短短十秒,比讲十分钟都有用。”
“因为真东西不怕听。”他说,“假的才怕。”
说完,他站起身,拿起外套。
“去哪儿?”有人问。
“楼下咖啡店。”他说,“买杯黑咖,回来继续干活。”
电梯门打开时,他看见手机又震了一下。这次是新闻客户端的推送:《权威报告出炉,陈宇默争议事件尘埃落定》。
他点了下屏幕,把文章拉到底,看到评论区第一条写着:“我们错了,请原谅我们的轻信。”
他没点赞,也没留言,只是把手机收好,走进电梯。
数字从1跳到b1,门再次打开。
他走出来,穿过大堂,推开玻璃门。外面阳光正好,街边小店排着队。
他走到柜台前,说:“一杯黑咖啡,不加糖。”
老板抬头看了眼电视,正在播发布会回放。他笑了笑:“哦,是你啊。今天免单。”
“不行。”他说,“规矩不能破。”
付完钱,他拿着杯子往回走。
刚进大楼,迎面撞见几个扛着摄像机的人。领头的记者认出他,连忙掏出本子:“陈先生!我们是晚报的,能做个专访吗?就五分钟!”
他停下脚步,看了对方一眼。
“你们刚才看发布会了吗?”
“看了!”
“那你还问什么?”
记者一愣,随即笑了:“也是,都说了那么清楚。”
他点点头,绕过人群,走向电梯。
手指按下楼层键的时候,手机第三次震动。
这次是一条私信,来自一个老粉丝账号:“谢谢你没放弃。”
他看完,放下手机,抬头看显示屏上的数字一点一点往上跳。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