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陈珏已取过新纸,写下第二组句子【道虽学不行不至】。
“道理学得再多,不落到实处去试,终究是悬着的。” 他将笔搁在砚台上,抬眼看向苏友云,“就像人站在路口,把地图背得再熟,不抬脚迈步,也到不了想去的地方。认知这东西,少了‘行’这一步,便始终隔着一层。”
苏友云连连点头,接过话头:“先生这话太对了!多少人把道理记了满脑子,真遇事时却还是手足无措。”
陆明远也深有感触:“我以前总觉得把规矩吃透了就能做好事,可真动手时总卡壳。后来才明白,‘学’是把道理存进心里,‘行’是让道理融入骨血,缺了哪一样都不成。”
陈珏闻言笑道:“明远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学’是知道该怎么做,‘行’是知道怎么做好。就像手里握着方子,不按方抓药煎药,永远不知道药效如何。”
苏友云抚掌大笑:“妙啊!先生这比喻太形象了!光拿着方子念叨,病哪能好,这和只懂道理不去做,简直是一个道理!”
李逸雅在旁轻轻摇头:“我以前总怪自己领悟力不够,做不好事情。现在听先生这么一说,哪是领悟力的问题,是把太多精力花在‘学’上,不肯沉下心来‘行’。道理懂得再多,不亲身去试,终究是别人的道理。”
陈珏赞许地看了李逸雅一眼,取过另一张纸,写下【事虽小不为不成】。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认知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他指着纸上的字:“别轻视那些不起眼的举动,再小的事,肯用心去做,日子久了,自然能从中琢磨出些门道。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为’,其实都是在为认知铺路。”
苏友云接口道:“先生是说,大的认知都从细微处来?不用总想着一步到位,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小事,认知自然会慢慢提升,这便是在小事里积累,在小事里进步。”
陆明远点头附和:“可不是嘛,哪有一蹴而就的认知,都是从一件一件小事里磨出来的。肯在小事上用心,才有可能在大事上通透。”
陈立峰今天没有直播,听到这里在一旁开口:“这便是先生在天民小学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听到陈立峰的话,陈珏满意的点了点头,最后一张纸铺开,陈珏写下第三组句子,笔锋沉稳有力:【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听来的终究是别人的感受,看见的也只是表面的模样,唯有亲身去做,才能真正有所得。” 陈珏放下笔,望着满桌墨迹:“认知的层次便是如此,一步比一步深入,一步比一步真切,少了哪一环都不完整。”
苏友云望着那些纸,忽然长舒一口气:“先生这几句话,把‘学’与‘行’的关系说透了。以前总觉得提升认知是难事,现在才明白,难的不是找不到方法,是不肯踏实去‘闻’、去‘见’、去‘知’、去‘行’。这哪是在说认知,分明是在说做人做事的根本啊!”
陆明远拿起一张纸,对着阳光照了照,喃喃道:“这些道理,简单直白,可细想起来,却比任何复杂的论述都有分量。先生这几笔,怕是要让不少人重新审视‘学’和‘行’的意义了。”
窗外的风穿过窗棂,带着西湖的潮气,吹得纸上的墨迹微微发颤,仿佛那些字里的道理也跟着活了过来,在众人心里扎下根来。
陈珏望着满桌墨迹,忽然轻笑一声,将笔搁回笔洗:“说了这许多道理,倒显得沉闷了。今日天朗气清,不如暂且放下这些烦心事,谈谈眼前的风月美景。”
苏友云立刻附和:“先生说得是!光顾着琢磨道理,倒辜负了这窗外的好景致。” 他抬手示意侍者添酒:“来,咱们为这西湖春色,也为先生的佳句,干一杯!”
众人举杯相碰,酒液入喉,先前谈论时的沉凝气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惬意。窗外,西湖的水波在阳光下泛着粼粼金光,画舫悠悠划过,留下一道道涟漪,偶有几声鸟鸣从柳林中传来,更添几分生机。
饭后,苏友云早已备好了画舫,一行人沿着石阶走下,登上船去。画舫缓缓驶离岸边,两岸的垂柳依依,荷花亭亭,清风拂面,带着淡淡的花香。
陈珏凭栏而立,望着眼前熟悉又亲切的景致,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去年。那时也是这样的春日,他第一次游西湖,满心的新奇与感慨,如今故地重游,心境早已不同。
只是这次自己的身边不再是宁如月,原本的大学生,如今已经成长成了自己的得力助手。
宁如梦走到陈珏身边,笑道:“先生去年游西湖时,也是凭栏远眺,当时还说这西湖的美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陈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怀念,看着眼前熟悉的美景,声音感慨中带着几分悠远:“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话音刚落,画舫上霎时安静下来,众人都凝神倾听。夏风拂过陈珏的衣袍,他望着远处的湖心亭,继续朗声道:“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自告别钱塘山水后,我就懒于喝酒赋诗。多想在驾船返回的时候,把我的一腔衷情让西湖的清风和明月知道。
诗句在画舫中回荡,带着独特的韵律,仿佛与西湖的水波、岸边的风声融为一体。
苏友云先是一怔,随即抚掌赞叹:“好一句‘报与西湖风月知’!先生这诗,是把对西湖的惦念都融进字里了,仿佛在跟西湖的风月诉说心事一般,听得人心里都泛起暖意。”
李逸雅望着陈珏,眼中满是钦佩:“先生朗诵时,那股子眷恋之情藏都藏不住。‘不多饮酒懒吟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却让人感觉到先生离开钱塘后,心里像是空了一块,唯有回到这西湖边,那份诗意与闲情才又回来了。”
宁如梦也点头道:“去年游湖的情景还在眼前,先生今日这诗一诵,更觉这西湖与先生之间,有着说不尽的缘分。这诗句里的情意,就像这西湖的水,绵长又深厚。”
陈珏笑了笑,走到船头,望着两岸不断后退的景致,清风拂动他的衣袍,他深吸一口气,只觉得心中畅快无比。画舫在湖面上缓缓前行,将诗句的余韵、众人的笑语,都融入了这西湖的风月之中。
只有陈立峰一拍大腿,这首诗没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