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群臣俯首
苏逸那“不破北狄,誓不还朝”的誓言,如同洪钟大吕,在金殿之内回荡,冲散了弥漫的绝望与悲观,注入了一股铿锵的铁血之气。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如同火山喷发般的响应!
“臣附议!苏将军忠勇无双,智谋过人,更兼身负国仇家恨,必能效死力以御外侮!臣愿竭力支持苏将军北伐!” 一位方才在对抗秦嵩时敢于出声的御史率先出列,高声附和。他见证了苏逸金殿揭奸的胆魄,也看到了他身边聚集的力量。
“末将附议!” 陈明远大步上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苏将军有苏文公遗风,更胜在年轻锐气!末将及麾下禁军将士,愿听从苏将军调遣,共赴国难!” 他亲身参与了今日拨乱反正之战,对苏逸的能力与担当深信不疑。
龙四海更是声若雷霆,抱拳喝道:“陛下圣明!苏公子乃我等江湖儿郎共同推举之人!漕帮上下,以及今日前来助阵的江湖朋友,皆愿追随苏将军北上杀敌,收复河山!要钱出钱,要人出人!” 他的表态,代表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更彰显了苏逸在江湖中的威望。
紧接着,那些曾被秦嵩打压、或因今日之事而彻底看清形势的清流官员、军中将领,纷纷出列表态:
“臣附议!苏将军堪当大任!”
“末将愿为先锋,随征北将军出征!”
“户部……户部必将竭尽全力,筹措粮饷,保障大军后勤!”(一位刚刚被从秦党名单中摘出来的户部官员急忙表态,试图戴罪立功)
一时间,请命支持之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即便是之前心存疑虑或主张议和的官员,在此情此景之下,眼见皇帝决心已定,众望所归,也不敢再出言反对,只得随着众人躬身表示遵从。
百官俯首,并非仅仅源于对皇权的遵从,更是源于对苏逸今日展现出的勇气、能力与担当的认可,源于对挽救国家于危亡的迫切渴望,也源于秦嵩覆灭后,朝堂之上亟待一股新生力量来凝聚人心、重整旗鼓的现实需求。
皇帝慕容琰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但更多的是欣慰与决断。他沉声道:“好!既然众卿一致推举,朕意已决!即刻拟旨,昭告天下:授苏逸为征北将军,假节钺,总督北疆一切军政事务,统筹对北狄战事!一应官员、将领、钱粮、军械,皆需优先保障北伐之需!有怠慢、拖延、抗命者,苏逸可先斩后奏!”
“陛下圣明!” 山呼之声再起。
苏逸立于百官之前,承受着这前所未有的信任与重托。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官职,更是一副沉甸甸的、关系着国家命运的担子。他再次抱拳,向着皇帝,也向着所有支持他的人,深深一礼。
这一刻,他正式从为家族昭雪的复仇者,转变为了承载国家希望的统帅。
---
【第17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