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枚孤零零的、光洁得诡异的弹壳,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石头,在特务连内部激起了层层看不见的涟漪。王二娃的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驻地仿佛变成了一座布满无形尖刺的堡垒,所有人员活动转入半地下状态,连炊烟都经过了特殊的分散处理。
然而,敌人似乎再次消失了。接连几天,外围的暗哨和侦察小组没有再发现任何异常,那枚弹壳仿佛只是一个恶意的玩笑,或者一个精神战术的开端。
王二娃却没有丝毫放松。他深知,高桥绝不会做无意义的事。这枚弹壳是一个信号,一个宣告“游戏继续”的信号,其背后必然隐藏着实质性的行动。他几乎不眠不休,大脑高速运转,结合着李文轩的情报和这枚弹壳的线索,反复推演着高桥可能的手段。
“精密仪器”、“特种材料”、“不明弹壳”……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他脑海中碰撞。高桥需要“实质性成果”,上面在催逼,他不可能一直耗下去。那么,什么样的“成果”既能满足日军高层,又能针对他王二娃?
斩首?破坏?还是……获取?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王二娃的脑海——高桥的目标,或许不仅仅是杀死他,更可能是想捕获他!想得到他身上的秘密!那台“深渊之息”的异常损毁,肯定让高桥更加确信了他“价值”所在。
如果目标是捕获,那么强攻戒备森严的驻地并非上策。高桥擅长的是渗透、欺骗和制造混乱,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将王二娃从坚固的堡垒中引出来,或者让他孤立无援的机会。
王二娃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落在了那条连接根据地与外界、相对隐蔽但并非绝密的备用补给线上。近期,将有一批包括过冬被服和部分五金工具在内的物资,通过这条线路运抵。这个情报,并非绝对保密。
一个大胆的、将计就计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
他立刻找来铁蛋和几位绝对可靠的排长,秘密布置。
几天后,一支由特务连三排伪装的小型运输队,押送着十几辆驮着物资的骡马,出现在了那条备用补给线上。队伍行进速度不快,警戒看似森严,但细看之下,核心护卫力量似乎并不算最强。
与此同时,王二娃和狗子的侦察排主力,以及连里最精锐的一个战斗班,早已在王二娃选定的、补给线必经的一处名为“一线天”的险要地段两侧山林中,潜伏了超过二十四个小时。
“一线天”名不虚传,两侧是近乎垂直的峭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光线晦暗,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也同样容易被伏击。
王二娃潜伏在峭壁上方一处天然的石缝中,身上覆盖着与岩石颜色完全一致的伪装布,连枪管都裹了起来。他像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只有锐利的目光透过缝隙,死死盯着下方那条死亡通道。
他在赌,赌高桥会得到运输队的情报,赌高桥会判断这是一个捕捉或击杀他的良机(他故意放出了自己可能会随队护送的风声),赌高桥会选择“一线天”这个地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山风穿过峡谷,发出呜咽般的声音。
突然,王二娃的耳廓微微一动。不是风声,也不是鸟鸣,是一种极其细微的、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摩擦声,来自对面峭壁大约同等高度的位置。
他缓缓移动望远镜,调整焦距,瞳孔瞬间缩紧。
在对面的岩壁上,一处同样隐蔽的石缝后,一抹几乎难以察觉的反光一闪而逝!是光学瞄准镜!狙击手!
高桥果然来了!而且,派出了狙击手占据制高点!这符合他追求精准和控制的风格。
王二娃没有动,甚至连呼吸都放得更缓。他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极其隐蔽的绳索信号,向下方潜伏的狗子和战斗班发出了警告:“发现狙击手,按第二方案执行。”
下方的队伍对此一无所知,依旧不紧不慢地进入了“一线天”峡谷。
就在队伍完全进入伏击圈,最前方的骡马即将走出峡谷另一端时——
“砰!”
一声清脆而独特的枪声,从对面峭壁响起!不是三八大盖,声音更沉闷,带着一种特殊的消音效果!是那枚神秘弹壳所属的武器!
子弹没有射向队伍中的任何人,而是精准地打在了队伍中间、一辆驮着物资的骡马前蹄前的地面上,溅起一溜火星!
受惊的骡马人立而起,发出惊恐的嘶鸣,队伍瞬间大乱!
“敌袭!隐蔽!”伪装成带队排长的三排长声嘶力竭地吼道,战士们反应迅速,立刻依托驮马和岩石寻找掩体,紧张地举枪四顾。
然而,除了那一声枪响,再无其他攻击。峡谷内只剩下骡马的嘶鸣和战士们粗重的喘息。
王二娃伏在石缝中,心脏平稳地跳动着。果然,高桥的目标不是这支运输队,甚至不是制造大规模杀伤。这一枪,是警告,是示威,更是……定位!
他在用这种方式,确认王二娃是否在这支队伍里,或者,试探王二娃是否会因为这支队伍的遇袭而做出反应。
王二娃没有动。他知道,狙击手的枪口,此刻一定在缓缓移动,搜索着任何可能是“王二娃”的目标。
时间在极度紧张的对峙中流逝。几分钟后,见下方队伍只是固守待援,并未有特殊人物暴露或指挥,对面峭壁的狙击手似乎失去了耐心。
王二娃的望远镜始终锁定着那个位置。他看到,那个石缝后的黑影,极其谨慎地开始后撤,动作慢得如同蜗牛,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就是现在!
王二娃猛地对着身边一个连接着下方战斗班的、用细线和空罐头盒制作的简易通讯装置,有节奏地轻轻敲击了三下。
几乎在同一瞬间!
“哒哒哒哒——”
下方峡谷一侧,狗子带领的战斗班突然开火!数支冲锋枪和步枪组成的密集火力,并非射向对面峭壁(距离和角度都不利),而是覆盖了峡谷另一端出口外的一片乱石堆!
那里,是王二娃根据地形判断,高桥最可能布置接应和突击小组的位置!
果然,乱石堆后传来了压抑的惊呼和还击的枪声!高桥果然埋伏了第二梯队,准备在制造混乱后,伺机突入峡谷进行抓捕或确认!
与此同时,王二娃动了!他如同蓄势已久的猎豹,从石缝中猛地探出身子,手中那支经过他自己精心调校的步枪,几乎没有瞄准,完全凭借一种玄妙的感应和千锤百炼的肌肉记忆,对着对面峭壁那个正在后撤的黑影,扣动了扳机!
“砰!”
枪声在山谷间回荡。
对面石缝处,猛地溅起一蓬石粉!那黑影的动作骤然一僵,随即以更快的速度缩回了石缝深处,消失不见。
打中了吗?王二娃不确定,距离太远,角度刁钻,他那一枪更多是威慑和干扰。
下方的交火短暂而激烈。高桥布置在出口的接应小组显然没料到会遭遇如此精准猛烈的伏击,在丢下两具尸体后,迅速溃散,消失在密林中。
峡谷内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硝烟味和骡马不安的响鼻声。
王二娃缓缓缩回石缝,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他看了一眼对面峭壁,那个狙击点已经彻底没了动静。
这次交锋,看似他成功预判并挫败了高桥的陷阱,甚至可能击伤了对方的狙击手。但他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高桥的算计层层叠叠,从弹壳警告到狙击试探,再到埋伏接应,环环相扣。虽然被他识破,但其缜密和耐心,令人心悸。
而且,高桥仅仅是为了试探和一次未必成功的捕捉,就如此大动干戈,暴露一个精心布置的狙击点吗?这枚被故意发现的“棋子”,会不会本身也是另一个更大陷阱的诱饵?高桥真正的杀招,是否还隐藏在这重重镜影之后,尚未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