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进入第二周,刑侦技术与法医学的交叉应用成为重点。
戚雨在模拟现场重建的实训中表现出色,她能够从微量物证的分布推断出作案过程,又能根据尸体表征反推嫌疑人的心理状态。
这种双重视角的思维方式让不少同行啧啧称奇。
“戚顾问,你这个推断很有意思。”课间休息时,李好拿着实训报告走过来,“从尸体指甲缝里的纤维推断出嫌疑人左撇子,这个角度很独特。”
“只是经验之谈。”戚雨抿了一口咖啡,“在工作的时候遇到过类似的案子。”
她话音未落,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那条关于艺术展门票的短信。
REdbEAR123。
鲜红色的小熊——这个意象已经在她生命中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怎么了?”李好察觉到她瞬间的僵硬。
“没什么。”戚雨迅速收起手机,“一个垃圾短信。”
她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整节课都心不在焉。那条短信不可能是巧合。对方不仅知道她的行踪,还选择了这样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发出邀请。
下课后,她立即回到宿舍,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调查。
“京都艺术展”确实存在,是一个名为“感官边界”的前卫艺术展,在京都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展期还剩最后三天。展览的宣传语让她格外在意“突破感知的牢笼,触摸真实的彼岸”。
她点进展览的官方网站,黑色的背景上浮现出扭曲的线条和色彩,展品预览图中充斥着大量红色元素,有些甚至呈现出类似凝固血液的质感。
其中一个名为《献祭》的装置艺术作品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一个模拟工业环境的展品,中央放置着一个类似试剂桶的金属容器,周围散落着各种化学仪器。
戚雨的指尖在触控板上停顿了。这太明显了,简直像是在故意挑衅。
她思考了片刻,拨通了郝淳隼给她的那个加密号码。
“是我,戚雨。”电话接通后,她直接说道,“我收到了一条短信,关于一个艺术展。”
她将短信内容和调查结果简要说明,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你的判断?”郝淳隼的声音依然平静。
“我认为这是个陷阱,但可能也是个机会。”戚雨说,“对方在明知道我们会有所防备的情况下仍然发出邀请,说明他们很自信,或者很急切。”
“时间和地点?”
“明天下午两点,京都当代艺术中心。”
“我会安排人手。”郝淳隼说,“但你需要明白,在这种公共场合,我们很难完全掌控局面。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传递信息?示威?还是单纯地想看你惊慌失措的样子?”
“也许都是。”戚雨望向窗外,“我想去看看。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接触。”
“同意。但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方案行动。”郝淳隼的语气严肃,“我会让两名便衣全程保护你,艺术中心内外都会布控。记住,不要擅自行动,不要接触任何可疑物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撤离。”
“明白。”
挂断电话后,戚雨再次点开艺术展的网站,仔细研究每一个展品的介绍。这个展览的主题与手法,都与一年前的那起案子有着微妙的呼应。
如果这真的是“深井”的手笔,那么他们想要的恐怕不止是恐吓那么简单。上次的囚禁没有从她这得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再次盯上她?
次日下午一点五十分,戚雨准时到达京都当代艺术中心。
这是一栋极具现代感的建筑,流线型的白色外墙在秋日阳光下泛着冷光。便衣警察已经就位,戚雨能认出几个熟悉的面孔。
培训班的同学王猛也在其中,他今天扮演的是保安角色,在对她微微点头示意。
“戚女士,我们已经对艺术中心进行了初步排查。”耳麦里传来行动负责人的声音,“目前没有发现明显威胁。但请注意,场馆内人流量较大,保持警惕。”
“收到。”
戚雨深吸一口气,走进艺术中心大厅。冷气开得很足,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香氛的混合气味,但她敏锐地嗅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腻,那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小熊硬糖的味道。
她的心跳微微加速,但面色如常。按照计划,她应该像一个普通观众一样参观整个展览。
前几个展厅展出的是一些相对常规的当代艺术作品,抽象画、雕塑、影像装置。戚雨保持着适度的兴趣,偶尔在某个作品前驻足,但大部分时间都在用余光观察周围的环境。
观展的人比想象中要多,有艺术院校的学生,有穿着得体的中产阶级,还有一些看起来就对现代艺术一窍不通的游客。每个人都举着手机或相机,在作品前摆出各种姿势拍照。
太正常了,正常得让人不安。
当她走进第四个展厅时,气氛陡然一变。
这个展厅的主题是“禁锢与释放”,展出的作品都带着一种压抑的张力。扭曲的铁丝网笼子、监视器组成的墙面、不断循环播放着审讯画面的投影。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名为《循环》的装置——数百个相同的塑料小人被关在透明的玻璃箱里,机械地重复着日常动作。
戚雨在一组照片前停下脚步。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个密闭空间从整洁到混乱的过程,最后一张照片里,墙壁上布满了指甲抓挠的痕迹。
“很震撼,不是吗?”
一个温和的男声在她身边响起。戚雨转头,看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穿着合身的深色西装,气质儒雅。
“这些作品都在探讨同一个主题——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变化。”男子微笑着说,“我是这个展厅的解说员,姓周。”
“很深刻的作品。”戚雨谨慎地回应。
“确实。”周先生推了推眼镜,“尤其是那边的《献祭》,是本次展览最受争议的作品。据说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些真实事件。”
他指向展厅尽头的一个独立展区。那里被黑色的幕布隔开,入口处挂着“《献祭》,感官体验装置,建议心理承受能力弱者谨慎参观”的警示牌。
戚雨的心沉了下去。该来的总会来。
“要进去看看吗?”周先生的笑容似乎别有深意,“我相信您会感同身受的。”
这句话的用词让戚雨警觉起来。她点点头,向黑色幕布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