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古物遇新匠,情愫渐萌生
夏夏伤愈回清溪村的第三周,李勤带来个特殊任务:澜城博物馆馆藏的清代竹编 “百子图” 屏风出现虫蛀,需要结合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保护技术抢救,想请夏夏团队参与纹样复原,同时对接博物馆特聘的文物修复师。
“那位修复师叫陆时衍,留过学的青年才俊,对竹木器物修复特别有研究。” 李勤说着递过资料,照片里的男人穿着浅灰工装,正专注地用镊子挑拣古木碎片,侧脸线条利落,指尖沾着细碎的木屑却丝毫不显狼狈。
初次见面在博物馆修复室。陆时衍刚用超声波清理完屏风残片,看见夏夏进来立刻起身,目光落在她后背 —— 上次南街事故的新闻他偶然看到过,此刻语气不自觉放轻:“夏老师,修复需要频繁低头核对纹样,你的伤能适应吗?”
夏夏晃了晃手里的竹丝样本:“早好利索了,陈爷爷说我现在编竹丝比以前还稳。” 她蹲下身观察残片,发现虫蛀最严重的 “鹊桥” 部分纹样几乎消失,“这里的云纹弧度和清溪村老竹编很像,或许能参考咱们村的‘流水纹’补全。”
陆时衍眼睛亮了。他从工具箱里取出放大镜递过去,指尖不经意碰到她的手背:“我比对过二十多种古竹编纹样,你说的‘流水纹’确实最接近清代中期的工艺特征。不过需要实物参照,能带我去清溪村看看老物件吗?”
这一去,便开启了两人的 “技艺协作副本”—— 如同恋爱养成游戏里的羁绊任务,每一次互动都在累积默契值。
陆时衍第一次进清溪村作坊时,正赶上陈爷爷教孩子们编 “平安扣”。竹丝在老匠人手里翻飞,他突然指着其中一根:“陈师傅,这种‘双股拧编’技法在乾隆年间的竹器里很常见,您是家传的吗?”
陈爷爷愣了愣,随即大笑:“小伙子懂行!这手艺是俺太爷爷传的,没想到现在还有年轻人认识。” 那天陆时衍跟着学编了一下午,指尖被竹丝磨出红痕,却捧着自己编歪的平安扣不放:“夏夏,你帮我修修?算我欠你个人情。”
夏夏接过平安扣,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毛边,再补编缺失的纹路。阳光透过作坊的窗,在两人交叠的手上投下光斑,阿瑶抱着竹丝筐路过,突然小声对小宇说:“你看,陆老师的耳朵红了。”
修复工作进入关键期,陆时衍常留在清溪村。他会帮陈爷爷调试新的竹丝烘干设备,根据文物保护标准调整温度;也会在非遗小课堂旁听,在夏夏讲 “云纹演变” 时,悄悄用速写本画下她比划的手势。有次夏夏熬夜改纹样图,他默默泡好枸杞茶放在桌边:“博物馆库房有恒温恒湿设备,你的设计稿要是怕潮,我帮你存着。”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雨夜。屏风 “百子图” 中缺失的 “持莲童子” 纹样始终找不到参照,夏夏急得在作坊打转。陆时衍突然想起村里老祠堂的梁上有清代竹编装饰,拉着她冒雨跑去查看。
祠堂光线昏暗,陆时衍打开手机手电筒,让光正好落在梁上的童子纹样上。夏夏踮脚记录细节,后背旧伤突然隐隐作痛,身子晃了一下。他立刻伸手扶住她的腰,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别动,我抱你出去。”
雨幕里,陆时衍的体温透过湿透的衬衫传来。夏夏攥着他胸前的工装纽扣,突然想起南街事故那天,也是这样被人护在怀里 —— 只是这次,心跳得格外快。
屏风修复完成那天,博物馆举办了小型成果展。陆时衍在介绍修复工艺时,特意提到:“纹样复原能如此精准,全靠夏夏老师的非遗传承智慧,她让古竹编重新有了生命力。” 台下的陈爷爷悄悄对大婶们说:“这小伙子看咱丫头的眼神,和当年俺看俺家老婆子一模一样。”
战后陆时衍送夏夏回村,在槐树下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 —— 里面是用修复屏风剩下的老竹丝,编了个迷你 “鹊桥扣”,扣心嵌着极小的莲纹。“夏夏,” 他耳尖泛红,却眼神坚定,“修复文物是与时光对话,而遇见你,是时光给我的礼物。接下来的路,能和你一起走吗?”
夏夏看着手里的鹊桥扣,突然想起阿瑶说的 “恋爱游戏里的选择时刻”。她抬眼望向陆时衍,又看向远处作坊里飘出的竹丝香 —— 这里有她的事业,她的家人,如今,或许还能多一份牵挂。
她轻轻点头,把鹊桥扣别在包上,和阿瑶编的 “星星云” 挨在一起。雨后天晴的月光洒下来,照亮了两个相握的手,也照亮了非遗传承里,那份始于匠心、终于真心的浪漫。
后来阿瑶在日记里写:“夏夏老师和陆老师的故事,就像竹编的双股纹,要一起用力,才能编出最好看的样子。” 而作坊的墙上,新添了一张照片 —— 夏夏和陆时衍并肩站在修复好的 “百子图” 屏风前,笑容比画里的童子还要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