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放下手中的剪刀,脸上满是笑容:“愿意!当然愿意!能让更多孩子喜欢上剪纸,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为非遗传承出点力,高兴还来不及呢。”
张晓雅坐在李奶奶身边,轻声说:“我打算辞职,专门负责‘非遗进校园’的工作,把剪纸和木雕课开到更多学校去。虽然收入可能不如以前稳定,但我觉得这份工作更有意义。”
李奶奶握住张晓雅的手,眼里满是欣慰:“好孩子,有追求就好。奶奶支持你!咱们老的少的一起努力,把非遗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这便是李奶奶与张晓雅的人生参差:一个安于乡野教学,一个选择全职推广。
五一假期来临,“非遗传承工作室” 正式对外开放。开幕式当天,团队成员们再次聚到一起,却少了往日的热闹。沈玉薇刚从上海谈完合作回来,带着满满的项目计划书;林墨忙着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和非遗传承人;小宇在工作室的体验区教游客雕刻;李宇则在准备离开雪乡,回老家开木雕工坊;老张在维修区帮游客修理损坏的文创产品;李奶奶和张晓雅则在给孩子们上剪纸课。
傍晚,大家聚在工坊里吃饭,气氛有些微妙。沈玉薇率先开口:“我和上海的文旅集团达成了合作,计划在雪乡建设非遗主题度假区,预计明年开工。到时候需要大家的支持。”
林墨点点头:“只要不影响非遗传承的本质,我肯定支持。工作室这边也会配合度假区的建设,开展更多非遗体验活动。”
小宇兴奋地说:“我秋天就要去省里的非遗技艺学校进修了,等我学成回来,就能为度假区和工作室贡献更多力量了!”
李宇笑着说:“我打算下个月回老家,开一家木雕工坊。虽然不在雪乡,但我会把雪乡的木雕技艺带到家乡,让更多人了解咱们的非遗文化。”
大家都愣住了,没想到李宇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林墨握住李宇的手:“不管你在哪里,咱们都是一家人。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跟我们说。”
李宇眼眶有些湿润:“谢谢大家。我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也会把家乡的木雕作品寄过来,放在工作室里展示。”
老张也开口说:“我儿子又催我去城里帮忙,我拒绝了。我想留在雪乡,继续帮工坊修设备,教年轻人维修技巧。这里就是我的家。”
李奶奶和张晓雅也分享了 “非遗进校园” 的进展,已经有五所小学邀请她们去开展非遗课程,未来还会扩展到更多学校。
饭桌上,每个人都在诉说着自己的人生选择,有坚守,有开拓,有离开,有归来。虽然道路不同,却都闪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非遗的执着。这便是人生的参差 —— 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沈玉薇看着大家,举起酒杯:“不管咱们选择什么样的路,都是为了非遗传承,为了自己的梦想。未来,或许咱们会在不同的地方努力,但心永远在一起。让我们为了各自的梦想,也为了雪乡的非遗,干杯!”
大家纷纷举起酒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酒杯里的酒,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也映着雪乡非遗的未来。
暑假来临,小宇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省里的非遗技艺学校。林墨、沈玉薇、李宇、老张、李奶奶、张晓雅都来送他。小宇抱着大家,眼里满是不舍:“我一定会好好学,等我回来,咱们再一起做非遗项目!”
李宇拍了拍他的肩膀:“加油!我在老家等你的好消息,到时候咱们一起设计新的木雕作品。”
小宇离开后,李宇也踏上了归乡的路。林墨和沈玉薇站在路边,看着他的车渐渐远去,心里满是感慨。沈玉薇轻声说:“虽然大家都走了,但我相信,咱们的非遗故事还会继续下去。”
林墨点点头:“是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就像散落在各地的星火,虽然遥远,却都在发光发热。总有一天,这些星火会汇聚在一起,照亮非遗传承的道路。”
秋天来临,“非遗进校园” 活动在张晓雅和李奶奶的努力下,已经覆盖了十几个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剪纸和木雕。老张则在工坊里开设了 “设备维修小课堂”,教村里的年轻人维修技巧,让更多人有了一技之长。
沈玉薇的非遗主题度假区项目也在顺利推进,她经常往返于雪乡和上海之间,既要协调项目建设,又要关注工作室的运营。虽然忙碌,却充满了干劲。
林墨则在工作室里举办了 “非遗传承人论坛”,邀请了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来雪乡交流,分享传承经验。论坛现场,大家各抒己见,为非遗传承出谋划策,气氛热烈而融洽。
冬天再次来临,雪乡又被白雪覆盖。小宇从省里的学校回来,带来了新的木雕技艺和设计理念;李宇也从老家回来,带来了家乡的木雕作品,放在工作室里展示。团队成员们再次聚到一起,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变化,却依旧像一家人一样亲密。
沈玉薇看着大家,笑着说:“我就知道,咱们迟早会再聚到一起的。不管人生有多少种选择,咱们对非遗的热爱永远不会变。”
林墨看着窗外的雪景,轻声说:“人生的参差,就像雪乡的四季,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美好。重要的是,咱们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着,坚守着,这就足够了。”
雪乡的雪还在飘落,非遗的故事还在继续。团队成员们的人生虽然各有不同,却都因非遗而紧密相连,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光发热,共同照亮非遗传承的未来。他们知道,人生的道路或许会有分歧,但只要心中的热爱不变,就一定能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