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我全要了多少钱?”
“原本五文钱一只的,你全要了的话,算四文钱。”
林岁安摇了摇头,“三文我全要了。”
摊贩眉头皱了起来,鸡蛋还要两文钱一个呢,三文钱实在有些少了。
林岁安赶紧说道,“你带回去还要喂它们吃食,多养一日就是多一日的开销,还有病害,这些都要算进去。”
这种小鸡仔最容易死了,搞不好就血本无归。
“再说,我一次性可是全要了,下次可碰不到我这般的大客。”
可不是,大家都三两只的买。
摊贩咬了咬牙,“那行,就给你三文一只。”
林岁安总共买了十二只,给了三十六文钱。
这才将小鸡仔放在背篓里准备回家。
两人才到镇子口,就看到了林砚秋正站在那里。
林砚秋是向学院请了假,准备回去一趟的,过了送钱的日子,家里人没给他送钱,再加上碰到林岁安姐弟,他们说的一番话,也让他决定回去看一看。
此刻正等着牛车,没想到就看到了林岁安两人赶着牛车过来。
林岁安原本想当作没看到,径直走了。
林砚秋却拦住了他们,“正好,我们也回去,你们赶了牛车,捎我回去。”
林岁安哼笑道,“凭什么,不带。”
林砚秋今日被林岁安气的够呛,以往她哪里敢这般和他说话。
可他也知道,现在农忙,平时来镇上载客的牛车并不一定来了。
如果不搭林岁安的牛车回去,那他只能走回去,往日都是搭牛车的,这么长的路,还有眼看着天不早了,走回去非得天黑不可。
想到路上说不定有个猛兽,土匪之类的,林砚秋更不可能自己走回去了。
“林岁安,我好歹喊你一声大姐,你就这般无情?”
林砚秋的喊声已经引来了不少人朝这边看过来。
“我可受不起,有你这样的弟弟我是要折寿的。”
可不是,为了供他上学,原主已经送了命。
林砚秋扒着牛车,“反正你捎带我一层,不然,你也别想走。”
林岁安没想到林砚秋还耍起了无赖。
林岁平正准备跳下马车将林砚秋收拾一顿的时候,林岁安发话了,“捎带你一程也不是不行,我这牛车可是我花钱租来的,可不能白让你坐。”
林砚秋咬了咬牙,“我给你铜板就是。”
往日坐一趟牛车也就三文钱,说着林砚秋就从衣襟里拿出三文。
“三文钱可不够,三十文,你要坐就坐,不坐拉到。”
说着,林岁安就做出要走的姿势。
林砚秋气急败坏,声音都有些破碎了,“你怎么不去抢。”
“我可是明码标价,你有选择权的,你不坐最好。”
林砚秋想想那些猛兽,最后只能从衣襟里数了三十个铜板出来,“给你。”
林岁安和林岁平对视一眼,包车的三十文不就让这冤大头出了吗,虽然看着这张脸恶心,但看着钱的份上,也不是不能忍受的。
林岁安还没等林砚秋坐稳,就在牛屁股上拍了一下,牛车哒哒哒就往前跑了起来。
走了没一段路,就看到前面有个书生备着箱笼,林岁平赶紧对着林岁安说道,“那好像是怀瑾哥哥。”
沈怀瑾,双溪村唯二考中童生的,一个就是林景夏,一个就是沈怀瑾,林景夏这童生已经考了很多年,后面多次参加院试没有通过,如今已经把希望放在了林砚秋身上了。
而这沈怀瑾可比林景夏强多了,他才十六岁,就一举通过了县试和府试,现下在县学读书,准备参加今年八月的院试。
沈怀瑾听到有人喊他,停住了脚步,没想到是林岁安和林岁平。
他颔首笑了笑,“你们从镇上回来?”
林岁平似乎很喜欢沈怀瑾,“怀瑾哥哥,上车吧,这牛车是我们向里正爷爷借的。”
沈怀瑾犹豫了一下,没想到旁边的林砚秋也开口了,“沈大哥,上来吧,回去都要天黑了。”
林岁安一直没说话,倒是有些意外林砚秋对沈怀瑾的态度,林砚秋在林家可是横着走,鲜少有对人这般客气的时候。
没想到沈怀瑾却把目光看向了林岁安,似乎林岁安不开口,他就不上来般。
关于沈怀瑾,原主并没有多少记忆,但林岁平既然这般热情,那她肯定不会阻拦。
“上来吧,你给三文钱就行了。”
她这话一出,林岁平赶紧拉了拉她的衣服,“不用钱,乡里乡亲的要什么钱,这牛车也是问里正爷爷借的。”
沈怀瑾倒是痛快,“不要钱我就走路回去了,要钱才是合适的。”
说着就拿了三文钱递了上去,林岁安毫不客气的收了。
林岁平懊恼的喊了一声,“姐。”
林岁安露出笑容,“我不收,你的怀瑾哥哥就不坐牛车了,我也是为了他好。”
而林砚秋愤愤不平,“林岁安,凭什么你收沈大哥三文,收我三十文,当我是冤大头啊?”
林岁安没废话,“不坐你就下去。”
林砚秋嘴唇蠕动了几次,最终没再说话,愤愤的坐了下来。
想了想有机会和沈怀瑾近距离接触,这钱也算花的值了,正好问问县试和府试的事情。
倒是沈怀瑾有些意外林岁安的改变,严继宗家里就坐在他家的隔壁,只要他在家经常会碰到林岁安来找严继宗。
每次林岁安见到他都是低着头,声音小的不仔细听根本听不清的一声,“沈大哥。”
然后就是快步跑开的记忆。
现如今倒是嘴巴子利落。
林岁平对沈怀瑾相当热情,还将身下的草垛抽了一些出来,“怀瑾哥哥,你垫一垫。”
沈怀瑾还是那副云淡风轻,“我不碍事。”
林砚秋也腆着脸打招呼,“沈大哥,你刚从县学回来?”
沈怀瑾一视同仁,有问必答,“嗯。”
“沈大哥,我想明年下场参加县试,正想和你讨教讨教。”
林岁安一边赶着牛车,一边听着沈怀瑾说话,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了解一下大齐的科举制度。
农人要想翻身,还真只有读书一个出路。
以后不管是林岁平还是林岁禾,总要走这么一条路的。